首页>绍兴文化>戏曲文化>学位论文>  重塑经典 和而不同:京剧、豫剧、越剧“赵氏孤儿”题材版本研究

重塑经典 和而不同:京剧、豫剧、越剧“赵氏孤儿”题材版本研究

日期:2012.01.01 点击数:3

【外文题名】Remould the Classics,Harmonious But Different

【作者】 吕雪源

【关键词】 《赵氏孤儿》 版本体系 剧种标识 版本价值

【外文关键词】

【导师姓名】王璨

【学位名称】硕士

【学位年度】暂无

【学位授予单位】暂无

【录入时间】2015-02-11

【全文挂接】 读秀挂接

【摘要】流派的标识。笔者发现中国传统音乐理论研究成果中,对戏曲剧目的版本研究比较薄弱,很少关注戏曲同剧目不同版本的独特价值以及由此折射的戏曲文化土壤、艺术生态环境的关联研究。本论文观照中国戏曲众多剧种对《赵氏孤儿》的改编再创,选取具有典型性的三个版本:京剧马连良主演的《赵氏孤儿》、豫剧李树建主演的《程婴救孤》、越剧赵志刚主演的《赵氏孤儿》,对其版本的独创性进行剖析研究。试图透过同题材多版本现象,思考经典剧目衍生版本的价值和意义,并试图延伸探究戏曲文化特征、戏曲艺术生态特征、戏曲艺术规律、剧种艺术个性等理论命题。论文通过对《赵氏孤儿》版本体系的梳理,从文本设置、舞台艺术,剖析三个版本的艺术独创性,论述多版本的价值及形成原因。三个版本同属戏曲体裁,具有相同的艺术本体特征。但是,以剧种为载体的三个版本,分别彰显着各剧种艺术的个性魅力,呈现出版本创作的独特价值。文章重点研究三个版本如何运用该剧种独有的音乐形式手段、流派艺术来塑造人物形象,完成戏剧主题表达,最终形成版本音乐的独特价值。除绪论、结语,本论文共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第一章),跨越时空的《赵氏孤儿》版本体系,对元代纪君祥《赵氏孤儿》原创版本的内容、主题等进行剖析,并对传播中形成的版本体系——国内外的衍生版本作了梳理;第二部分(第二章),解读三个版本在时代语境与剧种特质的双向思维中的剧本重构,探究剧种制约下的剧本改编、人物情节设置、唱腔安排布局等特征;第三部分(第三章),从三个版本体裁属性的共性特征到剧种属性的个性特征的深入分析,着重阐述如何运用剧种自身的音乐资源,打造具有明显剧种标识的“这一个”艺术典型;探究版本唱腔音乐如何运用声腔色彩和板式节奏等手段,刻画塑造人物形象,演绎戏剧故事。

【外文摘要】

3 0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