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不写短信

日期:2011.04.14 点击数:0

【类型】报纸

【关键词】 王羲之 

【地址】 地址1

【来源】 温州都市报

【入库时间】2015.02.11

【全文】

■浮云

晋人书笺的文字非常简约,如著名的《奉橘帖》:“奉橘三百枚。霜未降。未可多得。”如此文字,的确精简,文句都极普通。

但若因此像有些人一样把王羲之们写的东西和现在的短信相提并论,未免草率。用新的方式讲王羲之,让大家都更容易了解书法之美,是很有意义的事,不过如果产生新的误会就应该及时化解,免得以讹传讹。

魏晋南北朝是贵族门阀垄断政治、经济、社会地位的年代,所谓的“王谢子弟”,是一个专有名词,指当时王姓与谢姓这两个大家族的弟子,意谓出身高贵、身份特殊、受人注意,《世说新语》专门记载当时名人的言行,除了政治人物,写最多的就是“王谢子弟”。

而书法正是当时人们用以表现自己身份地位的手段。有的人说,王羲之的书法之所以流传,是因为他的书法写得好,这当然没错,但王羲之书法之所以写得好,正是因为那时的社会非常重视书法。

宋太祖亲自下令集刻的《淳化阁帖》,第一二卷就是历代帝王、名臣的书法,魏晋时期的帝王、名臣书法都写得非常好,任何一个人的书法成就,都不在后代的书法名家之下。

这样的事实证明,王羲之他们那个年代对书法的重视是非同寻常的,也是因为如此,所以王羲之的书法才被那么重视,即便是赠送橘子给朋友的“便条”也被珍贵地保存了下来。

在这种情形下,把魏晋文人的书帖风格和现代人用手机写短信相提并论,实在是不伦不类。一种是精妙的书法,一种是数码讯号的记录,两者之间的“物质基础”已经有很大的差别,如果再分析其中文字质感的应用,那更是天壤之别。

魏晋时期的文字虽然简约,但却有极端严格的书信格式,称之为“书仪”。在书信中,连问候、祝福这些客套话,都要看两者的关系是朋友、长幼,写信时是为了婚丧喜庆的慰问祝福,还是只是平常的信件往来,所使用的文字都有很严格的规定,不可随便。就连不同月份也有不同月份的“书仪”,甚至连用一张信纸还是两张,也有明确的规定。这样讲究的书信礼仪,岂是现代人随随便便的短信可以相提并论的?

王羲之不写短信。

3 0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