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在戏里戏里有人生

日期:2013.05.24 点击数:0

【类型】报纸

【副篇名】——访金华越剧之友社长祝美玲

【关键词】 越剧 

【地址】 地址1

【来源】 今日婺城

【入库时间】2015.02.11

【全文】

见习记者张苑文/摄

在金华三江街道办事处,每天晚上7点,温婉绵长的越剧唱腔便会准时响起,不用猜,那定是金华越剧之友社的社员们又开始了紧张的排练。在这支队伍里,年纪最大的当数社长祝美玲,72岁,年纪最小的也有四十多岁,但个个面色红润,身形窈窕,嗓音柔亮,一招一式,一颦一笑,韵味十足。自2001年越剧之友社正式成立,风风雨雨12年,在社长祝美玲的带领下,该社团早已声名远扬。2008年,浙江省戏剧家协会越剧艺术委员会金华分会在这里挂牌;2011年,上海东方卫视《七彩戏迷》特邀该团队登台亮相;此外,安徽合肥民间越剧团体亦盛情邀请他们前去交流演出。这群台上的佳人才子,在台下亦上演了悲喜人生。日前,记者采访了社长祝美玲。

越剧和她的金婚五十年

在戏里,她是风月俏佳人,现实中,她与她的江南才子伴着越剧,从最初的他唱,她听,到现在的她唱,他听,风风雨雨走过了54年。她与越剧的缘分,用祝美玲自己的话说,她听越剧,从上世纪50年代的留声机,到70年代的电唱机,80年代的录音机,再到90年代的复读机,一直到现在的DVD和mp3。

在祝美玲家里,记者见到了她的丈夫,现年82岁的胡柏林。胡老祖籍杭州,本是江南才子的他,自幼受到当地浓厚越剧文化的熏陶,最爱听有线广播里的袁雪芬唱越剧,还买来《越剧戏考》一句一句地跟着唱。1952年,胡柏林被派往衢州龙游火车站,祝美玲家就住火车站桥下。那时他20岁,她10岁,他工作,她上小学。

50年代的龙游,听越剧是件十分奢侈的事,只在过节时大剧院里才会有难得的几场演出,祝美玲从小就爱听,“每次剧院里有越剧,我一放学就赶紧往那儿跑。”祝美玲回忆说,“因为那时候快散场了,没什么人听了,进去不收钱。”在一旁的胡柏林乐呵呵地帮她解释。

那时,胡柏林同宿舍的也都是杭州人,当时娱乐也不多,一伙人就在宿舍里偷偷唱越剧,可巧祝美玲打那窗下走过,听着甚是悦耳。从那以后,祝美玲放学,就跑去胡柏林的宿舍窗下听越剧,“他很害羞,我趴在窗台上听,他就赶我走。”“那时我都叫她小鬼,我们是青梅竹马。”两位金婚夫妇怀想起当年。

她18岁,他28岁,他们走到了一起。54年的相濡以沫,祝美玲渐渐学会了说正宗的杭州话,对自己的越剧咬字渐渐有了自信。“他是杭州人,咬字很到位,从小就学,什么剧目都会唱,我在他面前不敢唱,咬字不准。”祝美玲回忆说。“其实我知道,我在家她不唱,我上班去了,她一个人在家里偷偷唱,她还喜欢在洗澡的时候唱。”胡柏林脸上是狡黠的笑。

祝美玲和丈夫胡柏林鲜有同台亮相的时候,据说在某次单位聚会上,两人对唱《祥林嫂》中的一个选段,“他太紧张了,衣服都在抖。”祝美玲介绍说,胡柏林则乐呵呵地回应,“我现在给她做后勤部队,她太后下令,我奴才听命。”祝美玲的社团每天都要排节目,“因为要准备好节目,需要很长时间,我们团队都是业余的,临时的任务下来,临时准备不起来。”祝美玲解释说,胡柏林就帮忙下载唱词文档、戏服图片、名家演唱视频等,供社员们模仿学习;有时越剧之友社送文化下乡,村民对越剧不是很感兴趣,胡柏林就上网搜集素材,改编表演唱、小品、话剧等,据说改编的小品《李老太夸社区》还拿了奖。

退休后,她走出幼儿园,走进了戏里

1969年,祝美玲经招考进入电业局幼儿园,当起了幼儿老师,“工作很忙,想过学越剧,但是没精力也没时间。”直到1992年祝美玲退休,她才真正开始学习越剧。起初她跟着录音机唱,跑去人民广场上、婺州公园里听一群越剧票友唱,“当时觉得自己唱得不好,有意戴着一副墨镜去,可是唱了两句,大家都说好,我就想把越剧学好,1995年我就去上了老年大学,跟老师学专业的唱腔、碎步、甩袖、表情。”祝美玲回忆说。也就在这一年,真正学唱越剧三年的她到北京参加了全国中老年“宝中宝”戏曲大汇演,并且一举拿下菊花奖。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祝美玲经过短短三年的学习,获得如此骄人成绩,背后的辛劳是不言而喻的。最初学越剧唱腔,祝美玲就买来磁带边听边学,胡柏林见了,给她带回来一个复读机,让她可以跟着一句一句地唱。祝美玲也渐渐领悟到了唱小嗓子的方法,咬字也更加准确,“她很用功,磁带陆陆续续买了1000多盒,复读机都唱破了五个。”胡柏林回忆说。

越剧碎步与平日步行方式相差很大,都要脚后跟先着地,要让脚后跟挨着脚尖走,而且必须快速地走出光滑的线条,颇有“凌波微步”的架势,“刚开始学的时候双腿发麻,小腿都酸痛,但就是喜欢,所以就坚持了下来。”祝美玲回忆说。

越剧不仅是门程式化的艺术,更讲究“韵味”,对演员的要求就会相对较高。祝美玲自己总结了一些方法,“要演好一个角色,首先要认真看剧本,把故事看明白了,人物个性揣测清楚了,还要感悟这个角色在特定的故事情节中的处境和情绪,要把情绪表演出来,才可能有韵味。”最初,祝美玲饰演《打金枝》里的花旦,娇俏可爱,还算得心应手。后来饰演《碧玉簪》中的李秀英,“李秀英的丈夫误解了她,虐待她,她心里一定很委屈,但她又很爱她的丈夫,又是个名门闺秀,性情内敛,内心就会十分矛盾,表现上又要有些隐忍。”祝美玲回忆说,因为在现实生活中缺乏类似情感经历,祝美玲的表演就有很大难度,在老师一而再,再而三的喊“停”之后,祝美玲才找对了状态。

功夫不负有心人,祝美玲以自己过硬的专业水准渐渐被金华业余越剧圈所熟知,她则邀请附近的七、八个票友每天来自己家唱戏,“我们唱戏,楼里都听到,就有人来提议,‘你们唱得这么好听,能不能到下面唱,让大家都饱饱耳福?’”1998年夏季,在铁路新村居委会的大力支持下,祝美玲一行人举办了一场“纳凉晚会”,当时居委会请来了乐队,没有专门的曲谱,拉的是“路头调”;没有戏服,只着便装;没有舞美设计,头顶的路灯便是晚会灯光;没有主持,祝美玲自己便充当了临时报幕。演员们随性地唱,观众们悠闲地听,台上台下都很开心,晚会也从计划的7点到9点推迟到了将近9点半。从那以后,祝美玲便在本社区组织了铁路俱乐部,票友规模渐渐

扩大。

2001年4月,越剧之友社正式成立,发起人祝美玲被推选为社长;同年,赵美玲个人在浙江卫视戏迷擂台中拿下周擂主和月擂主;2006年,越剧之友社在金华市人民大会堂举办庆祝社团成立五周年汇演;2009年,社团举办庆祝建国60周年汇演;2008年,浙江省戏剧家协会越剧艺术委员会金华分会在金华越剧之友社挂牌成立,祝美玲被聘为金华分会会长;2011年,越剧之友社分别为庆祝建党90周年、社团成立十周年举办大型汇演。如今,越剧之友社已发展为包括乐队在内三十余人的规模。金华各县级市亦在祝美玲的督促下积极参与金华市越剧文化交流演出,“我希望能有更多年轻力量的加入,来接我们的班,让越剧之友社能更好地发展下去。”

3 0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