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力金声戚韵悠扬

日期:2013.02.25 点击数:3

【类型】报纸

【副篇名】——访著名越剧演员、戚派名旦金静

【关键词】 越剧 

【地址】 地址1

【来源】 张家港日报

【入库时间】2015.02.11

【全文】

电影《白蛇传》中金静的扮相。

本报记者许志平

人物简介>>

金静,著名越剧演员、国家一级演员、戚派名旦、非物质文化遗产戚派传承人,生于1965年1月。

金静1983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于上海戏曲学校,进入静安越剧团后,在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戚雅仙悉心培养下,曲艺精进。在短短几年中,分别主演了《香罗带》、《血手印》、《玉堂春》、《梁祝》、《红娘子》、《洪洞奇案》、《豆腐郎》等多部大戏,成了越剧舞台上一颗耀眼新星。1987年,跟随出国大潮,她东渡扶桑以求人生新的发展。但身在异国他乡,仍抛不下自己钟爱的越剧事业,2000年回国后频频在舞台与荧幕上亮相,受到观众热烈欢迎。2002年,金静与萧雅艺术工作室合作,排演了大戏《状元未了情》。2004年,金静加盟上海越剧院,演出了戚毕名剧《血手印》并举办了一场个人专场,终于找到了传承戚派艺术的舞台。2012年6月,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越剧戚毕流派(戚派)传习所落户我市永联村,金静担任艺术总监。

说起金静的名字,越剧迷们绝不会陌生,她对越剧的爱,对戚派的情,令人折服。金静幼年便与戏曲结缘,开始了精彩的越剧艺术生涯。数十载春秋风雨,金静在舞台和荧幕上塑造了众多的艺术形象,尤其是她成功演绎戚派越剧经典人物,为重振戚派艺术作出了贡献。

近日,由市文广新局、越剧戚派永联传承基地联合投资拍摄,由金静主演的越剧电影《白蛇传》业已杀青,又一部戚派大戏即将登上荧幕。

日前,记者有幸采访到这位著名越剧演员,走进她的越剧世界,领略戚派艺术的魅力。

好演员需要天赋加勤奋

金静属于天赋型的戏曲演员。她3岁学唱京剧;十几岁便考上上海戏曲学校,成为万里挑一的幸运儿;她能将天生一副“花腔女高音”磨出浑厚醇美的戚派唱腔;她在桃李之年就已成为戚派名旦。复出后的她频频在舞台与荧幕上亮相、举办个人专场、出专辑、拍摄影视剧……似乎没有什么是金静做不到的。

在访谈中,金静和蔼可亲,言谈爽朗,毫无明星架子,即便洗尽铅华、身着便装也掩饰不住优雅气质。记者眼前的金静将功名看得很淡,一再强调戏曲演员应当对戏曲艺术怀抱毫无杂质的热爱,她说:“现实社会有太多的诱惑,但只要你有足够坚定的信念,就不会迷失方向。”这是金静的经验之谈,离开越剧舞台十多年后再次回归,并将传承戚派艺术作为自己的责任,如今的金静,有着作为一个优秀越剧演员的坚定信念,她明白,人只要有一项长处就够了,而她的长处就是越剧表演艺术。

在金静的成长历程中,她始终是个天资聪颖、令人艳羡的优秀生形象,人们看到她的光环,却鲜见她为此付出的艰辛。“特别是重返舞台的头几年,‘受罪’不少。最困难的时期要数2009年拍摄《牡丹亭》了,拍摄期间我正好生了一场大病,脸上、身上发出很多风疹块,每天要去医院挂激素才能暂时抑制住,然后再去化妆拍戏,这样持续了15天。”拍摄期间她每天从早上8点工作到晚上10点,光是吊脸就吊了10多个小时,而且体力消耗非常大。正常情况下尚且如此,何况是生着病。“那段时间头发掉了很多,脸也肿起来了,真的很坎坷。但是回头一想,这么难的时候都熬过来了,以后再遇上什么困难都不算什么了。”她说,“我是个不甘心服输的人,认定了的事就要去完成。”金静不希望以一个为越剧痛苦牺牲的形象示人,她认为:“不管做什么事,要做得好都是要付出代价的。生活中我是个特别开朗的人,困难谁都有,但是不要让它成为负担。越剧艺术是很有魅力的,要是让大家觉得练这个很辛苦,因此对越剧望而却步,那就得不偿失了。”

在金静眼中,要成为一个优秀的越剧演员,“天赋、悟性很重要,但更离不开后天的努力付出”,没有早年打下的基本功和平日的勤奋就不可能取得今天的成绩,她说:“作为演员,我觉得应该高调唱戏、低调做人。所以任何时候我都不在乎被人嫉妒,因为这是实力的最好证明。相反,被遗忘才是演员最大的悲哀。”

拒绝“定型”勇敢突破

作为我国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戚派艺术创始人戚雅仙老师的亲传弟子,金静的唱腔承袭了戚派越剧朴实流畅、深沉含蓄的特点。她唱全“戚门三代”经典唱段,演绎了《血手印》中的王千金、《玉堂春》中的苏三、《白蛇传》中的白素贞、《王老虎抢亲》中的王秀英等戚派代表作中的经典角色,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是当今戚派艺术当之无愧的代表人物。然而金静不单单只会戚派唱腔,她不愿被观众“定型”。

“事实上,我在上海戏曲学校期间,主攻的是吕派,毕业后到了静安越剧团才转而唱戚派。”金静天生一副好嗓子,有着“花腔女高音”的美称,正契合了吕派越剧音域宽广、华彩清新的特点。然而与吕派俏丽的中高音区小腔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戚派艺术的旋律多在中低音区迂回。金静仅花了3个月就完成了从吕派到戚派的唱腔转变,难能可贵的是,多年来,她不仅继承了戚派艺术的精华,也兼学其他流派,使她在唱腔和表演上博彩众长,并能抓住各流派的演唱特点,学得惟妙惟肖。例如2007年,她在越剧经典版电影《红楼梦》中成功塑造的薛宝钗一角就是典型的吕派唱腔。

金静告诉记者:“每个演员有适合自己风格的戏,但是自己不能被某个风格框死。戚雅仙老师之所以创立了戚派,因为她擅长那样的唱腔,便形成了自己的风格。而越剧的流派还有很多,其中没有绝对的界限。”她说,艺术不分国界,更不会有所谓的门户之见,“哪怕是不同类型的戏曲艺术之间也可以相互借鉴。我认识一些京剧、昆曲界的老前辈,他们看过我的表演后也会给我一些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哪怕是跨界指导,也是有益的。”

不少人认为戚派都是哭哭啼啼的,然而金静却说戚派悲戏的骨子是硬的。“戚派的名剧许多都是悲戏,戚雅仙老师就是著名的‘四大悲旦’之一,擅长表现悲剧情绪,但不代表戚派只能唱悲戏,许多戚派唱段节奏明快,有鲜明的特色。我们也能唱欢快、明朗的唱腔,不只有朴实的中低音,也有婉转的高音,总而言之,戚派艺术的内涵是很丰富的。”

作为演员,能够尝试演出完全不同的角色,是一种幸福。金静认为,好的演员要靠尝试不同的角色来挑战自我,金静既扮演过青衣、花旦等外形清丽的形象,也演过祥林嫂这类需要“扮丑”的角色,从少女到老年,金静都乐于去尝试和突破。

忙碌工作皆享受

自2002年回归越剧舞台后,金静便以传承戚派为目标而奔走,“这是我对故去的戚雅仙老师的承诺,也是我的责任”。10多年里,她自筹资金出版多张VCD、DVD,其中的《金声雅韵——金静戚派经典唱段专辑》收录了戚派三代的50段经典唱段,被认为是收录最完整的戚派唱段专辑。近日,由市文广新局、越剧戚派永联传承基地联合投资拍摄的越剧电影《白蛇传》也已进入后期制作阶段。影片《白蛇传》演出阵容强大,汇聚了江、浙、沪著名越剧演员20多人,金静出演白素贞,影片时长约2个半小时,将以DVD的形式面向全国发行。新版《白蛇传》相较老版作出了一些情节创新,首次采用了电影机拍摄与3D技术相结合的方式,细节更加丰富,越剧戏迷们不容错过。

金静说:“我已经是快50岁的人了,完全可以歇下来,但我愿意去忙碌,愿意为戚派的传承努力,因为我热爱越剧,也希望越来越多的人,特别是年轻人来喜爱越剧,关注戏剧艺术。”《白蛇传》杀青了,金静终于可以暂缓忙碌的脚步,但她不愿闲着,“2013年是恩师戚雅仙逝世10周年,接下来我想要推出一些纪念活动,这也是我的责任。此外还会打造更多精品,会有许多惊喜带给观众朋友们。”

3 0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