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龙洞的越剧

日期:2010.04.14 点击数:3

【类型】报纸

【作者】 王毅

【关键词】 越剧 

【地址】 地址1

【来源】 杭州日报

【入库时间】2015.02.11

【全文】

2009年6月9日,雨天,不惜打伞观看的戏迷。

2009年3月22日,初春,远道而来的香客在等待演出开始。

2009年6月5日,夏日,一个戏迷在等待最后一个节目。

2009年10月11日,一戏迷坐在地上看得津津有味。

2009年3月20日,台边,沉浸在越剧唱腔中的戏迷。

2009年5月3日,一场大戏结束后,追星族准备给演员送花。

2009年3月22日,一个提前1个多小时就来占座位的戏迷在看报打发时间。

邓剑斌 摄影报道

人类失去联想,世界将会怎样?这个问题如果要问黄龙洞的越剧戏迷,得到的回答十有八九是:“关我什么事?我是来看戏的……”

那就换一问题吧:黄龙洞没有越剧,生活将会怎样?对此,每位戏迷都可能会有一个确切的答案,而且所有的答案都可能会集中在同一个意思,那就是:郁闷。

王大伯是个忠实的越剧发烧友,近年一直在杭州随儿子生活而得以每天到黄龙洞看戏。今年春节过后,王大伯身体略感不适,但因医疗保险在老家武义,王大伯只好暂别杭州回武义检查。医院检查项目一多、时间一长,王大伯心里就不踏实了。经常和他一起到黄龙洞看越剧的同道中人小孟从杭州打电话去问候,有件事却似乎比健康更让王大伯更在意,他在介绍了自己的身体状况后不无伤感地说:小孟啊,我可能再也去不了黄龙洞了……

小孟,其实不小——今年已荣升为“爷爷”。为照顾刚生小孩的儿子一家,小孟夫妇从家乡温州来到了杭州。小孟年轻的时候就迷恋越剧。早在 “文攻武卫”的年月,小孟所在的单位曾经抓到过一对 “坏分子”夫妻,领导要小孟牢牢看管。无意中小孟发现,这两个坏分子会唱越剧。于是,小孟偷偷叫他们唱了一些他喜欢听的曲目。等“坏分子”唱完,小孟立马就把他们放了,并且再三叮嘱,千万不要说是他放的,要说是你们自己跑的……如今在杭州,小孟虽然每天要买菜做饭,但几乎每个下午都会去黄龙洞。王大伯自己吓自己,小孟真情开导:王大伯,你别胡思乱想了,你是长久不来看越剧闹的,快回来吧!

黄龙洞例行的越剧表演每天上下午各有一场,除了包场、节假日演出完整的大戏外,平时一般都是每场4个折子戏。因为要面向旅游者,所以很多节目实际上都是在反复表演,可即便如此,许多像王大伯、小孟这样的戏迷仍都欲罢不能,就是刮风下雨、严寒酷暑也难以打消他们的热情。

黄龙洞每天的越剧表演始于1988年。那时,越剧在经历了五、六十年代的空前繁荣后观众已开始逐渐减少,像《梁山伯与祝英台》、《王老虎抢亲》、《追鱼》、《情探》、《碧玉簪》等越剧传统剧目相继被搬上银幕并在全国受到追捧的时代更是一去不复返。直至今日,越剧已经诞生一百多年,一些专业剧团和演员为了生存仍不得不改弦易辙另谋出路,要不就是变着花样讨好世俗。

网上有个《王老虎抢亲》的新编越剧小品,男女演员都是当今越剧界的大碗儿,可舞台上他们的招式、念白竟然也动辄往男女之事上扯;江南才子周文宾基本上是现代“猥亵男”的翻版,纯情少女王秀英则被改造成了一个稍不留神就能想到男人会“脱”的“闷骚女”……

黄龙洞的越剧自发端起,始终是脚踏实地地做好每一天每一场的演出,20多年无论是座无虚席还是仅有一个观众都持之以恒、从无怠慢。如今,黄龙洞不仅拥有两位获得过国家戏曲“梅花奖”的越剧演员,而且也成功地将越剧打造成了自己的标志性的特色项目,而意义尤为深远的,是它在不经意中为并不景气的越剧巩固和培育了大批像王大伯、小孟那样的铁杆观众。

黄龙洞的越剧,主观上反映的是一个景点自身的经营策略,但是演员和戏迷日复一日汇聚在舞台的那份执著,客观上让人感到一股力量。在传统文化面临窘境的年代,在各行各业都人心浮躁的年代,这股力量在顽强地守护着一个百年剧种的存在。

3 0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