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坊七巷与闽剧、越剧

日期:2010.11.01 点击数:0

【类型】报纸

【关键词】 越剧 

【地址】 地址1

【来源】 福州晚报海外版

【入库时间】2015.02.11

【全文】

闽越人是2200多年前福州的主要居民,似乎与当代闽剧、越剧有关系。但是,闽浙两省地方戏的基础是方言:闽人讲闽话,浙人说越语。而在古代,福建称为闽越。在此之前,闽是土著,越为外来,两者结合而成,才有了闽越族。由此可知,越对闽的影响,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虽然仅有四百余年历史的闽剧,是南北民族大融合以后的土著人之剧;只有一百来年历史的越剧,是外来之剧。但这两个剧种同样深受闽人的喜爱,并且皆与三坊七巷结下不解之缘。 笔者是世居福州的闽人,自幼在三坊七巷陈承裘故居长大成人,后来又在位于三坊七巷的林觉民故居工作了17年,曾任福建省越剧之友联谊会首届常务理事,是该会会歌《越友之歌》的词作者。笔者爱闽剧,更爱越剧,而且十分怀念今已无存的黄巷南华剧场,那里曾留下笔者早年观剧的美好回忆。当年,一张闽剧戏票的价格,仅为越剧票价的一半,按道理看闽剧的机会比越剧多。可是,自从1959年芳华越剧团从上海迁闽以后,每当新戏上演,福建省政协都会给先父寄来两张戏票,享用其中一张的自然少不了笔者。可惜由尹派宗师尹桂芳亲演《红楼梦》中的贾宝玉,笔者却被迫放弃欣赏,令笔者至今深以为憾。原因是:文儒坊的一位女邻里,为了“巴结”身为居委会组长的先父,送笔者家两张闽剧戏票。先父不想欠其人情,回赠她两张越剧《红楼梦》戏票,至此笔者与尹大师亲演的贾宝玉失之交臂。 20世纪50年代,今闽剧“梅花奖”得主陈乃春的父亲陈妙轩,也是闽剧著名小生,曾来笔者住处的前面首进,找著名二胡琴师陈实君(陈承裘曾孙,已故多年)。1959年,陈实君胞姐陈赓(原马尾海校校长沈觐宸儿媳,为“人籁”票房票友)自沪返榕回娘家探亲。著名闽剧花旦郭西珠曾两次来笔者住处的对面二进东厢房,拜访陈赓。而陈赓(1910-2002年)的闽剧艺术造诣也很精湛:1932年初,上海百代唱片公司为她灌录了6张闽剧唱片。1954年下半年,上海大中华唱片公司为由陈赓主唱的闽剧灌制了20张唱片,发行至东南亚,深受华侨的欢迎。陈赓晚年还无偿地把许多珍贵的闽剧资料,赠给福州闽剧院艺术研究中心。 南华剧场作为三坊七巷唯一对外营业的正规戏剧舞台(以演闽剧为主),曾存在过五十余年(1935-1986)。如今,修复了衣锦坊的水榭戏台;安民巷鄢家花厅亦常有票友聚会。光禄吟台的越剧纳凉演唱会,也得到了市领导的肯定。曾赞美林觉民故居是个好地方的省、市两级“非遗”传人王君安(越剧尹派),亦是林则徐纪念馆的常客。 (李厚威)

3 0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