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传》排成越剧你看不看?

日期:2013.10.31 点击数:9

【类型】报纸

【作者】 孙轶琼

【关键词】 越剧 

【地址】 地址1

【来源】 山西晚报

【入库时间】2015.02.11

【全文】

漫画牛力

去年最火的电视剧是什么?《后宫·甄嬛传》说它是第二,谁好意思说第一?就算是不看各电视台的收视率,光“贱人就是矫情”“这真真儿是极好的”这些台词的流行,就足以说明它的火爆了。然而,如果“甄嬛”从荧屏走向剧院,电视剧改编成戏剧,它还会一样受欢迎吗?日前,上海越剧院把《甄嬛传》排成了越剧,成为第十五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的参演剧目,于10月21日至23日在天蟾逸夫舞台首演,据说那是一票难求,排队等着看戏的人是人山人海。一部流行电视剧改编成戏曲,这看似是戏曲人的一种尝试,为传统艺术的发展找到新出路,不过就在人们趋之若鹜的同时,是否真的接受这样的改编和尝试呢?

1赞同派:看铁粉必须看

你能理解粉丝的心情吗?那就是见到一个喜欢的东西,偏要将其收入囊中的道理一样。所以,不管《甄嬛传》拍成怎样的版本,喜欢它的人就是喜欢。

发言人:张琳琳 33岁

观看理由:炒热点吸引年轻观众,用心良苦

在我周围,下至小孩上至老年人,都看过电视剧《甄嬛传》,可见这个剧的影响力。所以,不要忽视了影视作品的品牌效应,我想对于热衷该剧的粉丝们来说,应该还是会为越剧版的《甄嬛传》捧场的。

自从在网上看到这则消息后,我就一直关注,我觉得这种改编是一种好事。先不说改编的是否成功和合理,至少在戏曲不景气的今天,有人还愿意做这种尝试,这种精神难道不值得肯定吗?另外,相关人员之所以如此“胆大”,就是因为他们想用这样的戏曲剧目吸引年轻人,让大家在好奇、期待的同时,走进剧场。要知道,现在的年轻人有几个看戏的,估计光说出来就会遭到小伙伴们的取笑,觉得落伍了,是个“老学究”,但戏剧真正的魅力是需要你静下心来体会的,所以走进剧场是成功的第一步,至少从这点来看,一票难求的局面,证明了越剧《甄嬛传》的成功,这也是他们想传承戏曲的良苦用心。

发言人:解晓辉 56岁

观看理由:取他人所长为己所用

我从事文化工作,自认为看过不少戏,但是对于把热点影视剧改编成戏曲还是充满好奇的。毕竟,传统戏曲的舞美布局、呈现方式都很单一,但是电视剧《甄嬛传》中涵盖着大量的信息、场景,以及人、事、物的发展变迁,所以想看看对方是怎么改编的,我们来学习一下。

时下,有不少影视剧都广受大众好评,但是要改编的话非常费事,比如怎样删减剧情,怎么安排内容脉络,而且还要在剧中发挥出戏曲的特色和看点,这都需要幕后有“高手”。其实在戏曲界,这样的“站在巨人肩膀上”的尝试也偶有发生。十多年前,当时的热播电视剧《宰相刘罗锅》被北京京剧院改编成连台本戏搬上京剧舞台,并获得一连串的大奖,还曾荣列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的榜首;10年前痞子蔡的当红网络小说《第一次亲密接触》则被上海越剧院改编为越剧版,也广受好评,吸引了不少年轻观众。

山西是戏曲大省,我们有很多优秀的戏曲资源,以及优秀的戏曲人才,也是“梅花”大省,获得梅花奖的中青年演员也很多,我们也可以尝试这种模式,来打造观众喜欢看的剧,培养大家对戏曲的热情和热爱。

发言人:于丽娜 21岁

观看理由:冲着经典台词去,看看有无“甄嬛体”

让娇滴滴的花旦一转三折地唱出“贱人就是矫情”,其难度绝不低于将这句话翻译成英文。当初,我之所以情迷《甄嬛传》,就是冲着华妃那句经典台词“贱人就是矫情”看的,觉得这个台词霸气外露,而且人物也很有性格特征,这回想关注一下越剧版,就是想看看经典台词如何呈现。

“极好的”“私心想着”……每每听到嫔妃们的对话,我都觉得特别高端,有时候自己还会跟家人以“甄嬛体”造句,特别有意思。不过,戏曲的表达方式肯定和电视剧不同,这些话不知道能不能搬到戏曲舞台上,想必唱着戏文的演员们会更加地不会说“人话”吧。

发言人:杨丽雯 43岁

观看理由:越剧服装很漂亮,有仙女的感觉

我是上海人,从小跟着外婆看越剧,当时对于一个小女孩来说,最大的震撼就是舞台上人物身上那些华丽的装饰,感觉台上的女演员特别像仙女,也渴望自己变成她那样,所以我是对越剧服装造型有情结的人。

这回,听说越剧版的《甄嬛传》将架空时代,演绎的不是清宫戏,那就意味着服装造型上可以有传统越剧的风范了,我又能看到“仙女”们的出现了,那种衣香鬓影的感觉,太美妙了。

2反对派:不看这剧就是来雷人的

自从《甄嬛传》要排越剧开始,不少网友就纷纷吐槽,觉得两种艺术门类无法嫁接,再加上戏曲的冗长和舒缓,势必影响了“后宫”的氛围,所以不看也罢。

发言人:谢卫国35岁

不看理由:戏曲的艺术形式,不适合演太复杂的戏

戏曲是属于古典艺术范畴的,它只适合演绎故事情节并不复杂,而且是老百姓熟知的古代历史故事。以前的传统剧目,四个人就要演绎千军万马,一棵树就代表了亭台楼阁式院落,所以它的程式性、虚拟性、规定了它并不适合搬演现代故事。

《甄嬛传》虽不是讲现代的事,但相对传统戏仍显“超前”了,因为故事太曲折,人物太繁杂,可以想像把此剧搬到舞台上何其热闹,更何况全剧内容丰富,不是一两个小时能够演完了事的,这恰恰破坏了戏曲中以少胜多,以简驭繁的自身发展规律。这也是新编戏长期不被观众认可的原因。

发言人:郭宏娜46岁

不看理由:人物内心的复杂,舞台上说不清楚

众所周知,《甄嬛传》最精彩的内容就是宫斗戏,而一个女人的成长史诗也在其中体现,可是越剧版的却削弱了“宫斗”的成分,偏重人物情感纠葛的诠释,这成了看言情片一样了。要知道,爱情不是这部戏的精髓,演绎人生总总,才是这戏的精华所在。

这部电视剧之所以这么出名,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宫斗”,虽说现代女性用不着跟若干女人抢一个丈夫,但是剧中却交给我们很多相处之道,包括小技巧、小“手段”,可是我在网上搜索越剧《甄嬛传》的时候看到,男女情、姐妹情是戏曲版的重点,如果这么说的话,那就背离了原著的精髓了。目前来看,华妃和皇后的角色合二为一,温太医和眉庄成了青梅竹马的一对儿,这样的改动就说明了戏曲的简单性,因为它承载不了如此多的内容,正是因为这种局限性,主角儿身上很多内心的、情绪上的东西无法在舞台上塑造,而且一些事情的细节也无法一一呈现,这会让人看了有种落差感和空虚感,我可不想去看的时候为此纠结,因此坚决不去看。

发言人:陆溪蓓18岁

不看理由:现代台词不能搬到戏曲中,听不懂

对于很多青年人来说,接受的传统教育本身就不多,而且大家对学习文言文也没什么兴趣,所以与其让我们枯燥地听着演员们的“酸腐腔”,倒不如让我们看看电子小说方便、轻松。

我周围的同学几乎没有一个人懂戏曲,你说要看戏,肯定是要能听明白的,起码台词的意思能懂也算,但我们是真的不懂。再说了,戏曲算是“地方剧”,越剧听起来就是吴侬软语的,有些方言我们也听不懂,看也是白看。

发言人:马泽平22岁

不看理由:让叔叔阿姨扮嫩,有些不忍直视

我个人而言,算是年轻人中喜欢传统文化的,对越剧也有些了解,知道这部戏的上半集是青年演员来演,下半集换成中生代演员。其实,我觉得叔叔阿姨们还是不要来凑热闹了,因为从唱腔到扮相,肯定都和原著中的人物年龄不相符,让人看上去挺别扭的。

此外,电视剧中的十七王爷变成了“玄清”,这也有点不妥当,因为历史上真有果郡王允礼其人,诗词字画都好,现在整到玄字辈是什么意思呢?玄烨可没有这么多兄弟啊,难道甄嬛嫁的不是雍正,是顺治?呵呵,别太雷人了,还是找个历史专家来辨别一下吧,不要一味追着原著走,得有自己的判别,看哪些禁不住推敲。

大家谈

@乡间小路:越剧中,华妃和皇后两个角色将合二为一,遇到这样的对手,嬛嬛怎么能找到活路?很为嬛嬛的前途担忧。

@冰海牧心:在历史的进程中,一些文化的珍宝被淘汰也是必然的,但若不想被淘汰,想要焕发新的生机,就可以尝试像这样与时俱进一下,突然有些看好“越剧”这东西了。

@小敏:作为中学生我们几乎就不关注戏剧,对戏剧根本就没有任何了解,可是中学生喜欢历史电视剧,也喜欢听典故,所以我觉得可以通过《甄嬛传》这个故事,来增加中学生对戏剧的了解。

@浙江老虎与猴子:现在演戏图个热闹,上海越剧院的“明星”们斗了许多年了,现在在台上真“斗”一回,蛮好的。

@王子:上海越剧院排《画皮一》《画皮二》,这回又排《甄嬛传》,看来上越是要和影视紧俏题材紧密挂钩了。记得听过这样一句话,“艺术必须脱离商业”,从艺术角度,平心而论我并不看好这戏,甚至厌弃这种做法,但,演员也要生活也要吃饭,这也是上越挖空心思为演员谋生路的一个策略,正如我总结的《甄》剧的主旨,上越主创人员把“活下去要吃饭”当作首要目标,也情有可原。

@不是she的塞琳娜:其实,影视剧不是不能改编成戏剧,关键是怎么改,怎么创新,是正经。亦如观众一样,有人愿意看传统剧目,而有的则喜欢在新编现代剧中重温传统文化,究竟谁对谁错?这无法评判,但我们都希望中国戏曲得到振兴,重返观众心中。

本版撰文本报记者孙轶琼

3 0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