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卫平为越剧砸下一个亿 嵊州民营企业家的越剧情结

日期:2010.12.07 点击数:6

【类型】报纸

【关键词】 越剧 

【地址】 地址1

【来源】 浙江市场导报

【入库时间】2015.02.11

【全文】

导报记者 袁华明 通讯员 金斌/文

在嵊州,老老少少的人都喜欢越剧,都会哼上几句。这个发源于嵊州的地方剧种如今在国内地方剧中的影响力靠前,成为仅次于京剧的第二大剧种。有趣的是,已经发家致富的嵊州民营企业老板,对于本土的越剧仍然情有独钟。

宋卫平砸下一个亿

绿城集团老总宋卫平是嵊州籍企业家,也是一个对越剧非常“痴迷”的人。

2006年,越剧百年诞辰。在这一年,绿城集团设立绿城越剧发展奖励金,以每年100万元的数额资助越剧事业已经是第二年。

尽管对越剧发展没有明确的目标,但内心总是以“越剧发源于嵊州”而自豪的宋卫平对自己两年来的作为并不满意。他一直在寻找更有拉动作用的着力点。对教育事业情有独钟的他想到了建学校。

这个想法,正好与嵊州市委、市政府正在酝酿中的新越剧艺校建设计划合拍。现有的越剧艺校建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已经无法满足越剧人才队伍培养的需要。

2007年5月底,宋卫平应邀回嵊州考察。双方就越剧艺校建设的话题谈得很是投机,宋卫平当场表示,支持家乡新建越剧艺校。

2007年10月,宋卫平捐建越剧艺校一事定音。在短短两个月时间内,他两次打破自己对学校造价的预算,最终决定捐资1亿港元。为了运作学校建设,他还专门在香港注册成立了香港丹桂基金会。这1亿元中,设备投入高达3500万元,将学校硬件档次奠定在了国内一流的高度。这位少小离家的实业家,决定要给家乡铺开一场预料之外的惊喜。

在得知学校已经定址后,宋卫平又回家乡考察。显得有些富态的宋卫平在环城路弃车后从山脚攀爬,到制高处察看地形。上山没有路,脚下灌木牵连,艰难行进,到山顶已是大汗淋漓。他在山顶逗留良久,并不时与随行人员交流看法。

宋卫平不仅是捐钱就了事了,整座建筑各个项目的重要方案,宋卫平几乎全部参与审定,而且要求苛刻到几乎夸张。他这些“语录”,让越剧艺校校长钱江南印象深刻。

2009年,房地产市场因为宏观调控走低,外界对绿城的资金压力也有不少猜测,学校建设的步伐也有所放缓。清明节宋卫平回乡扫墓,发现进展不如预期后,大光其火,狠狠批评了设计和管理人员,直接命令施工单位四月份必须进场。之后的一年半时间内,设计和施工单位丝毫不敢懈怠。

本土企业家乐此不疲

和宋卫平的做法有所不同的是,在嵊州本土发展的民营企业家们也用他们各自的方式表达对越剧的钟情。

浙江天乐集团是嵊州本土数一数二的民营企业,在企业采访时,记者发现有专门的“文工团”,专门从当地的越剧艺术学校招聘了人才,在接待贵宾时大多会先上来一段清雅婉转的越剧唱段,这也成为该企业的一大特色。

“葛老师以前是做教师出身的,对越剧还是非常喜欢的,现在企业办成功了,他希望用这种方式表达他对越剧的感情。”浙江天乐集团副总经理刘毅告诉记者,企业对这块工作还是非常重视的。被叫做“葛老师”的该集团老总葛南尧,曾是当地蛟镇中学的老师。

嵊州素有“越剧之乡”、“领带之乡”、“围棋之乡”、“茶叶之乡”、“竹编之乡”、“根艺之乡”之称,以“越剧诞生地、书圣归隐处、剡溪唐诗路”享誉海内外。这么多“金名片”中,越剧成为当地一个不可或缺的文化因素。

日前,历时一月有余的第二届中国越剧艺术节在越剧故乡嵊州闭幕。节会期间,众多推广嵊州当地文化与经贸发展的活动同时进行。11月26日至30日,“情系剡溪”嵊籍美术名家邀请展上,除展出赵之谦、郑午昌、商笙伯等嵊州籍已故美术名家作品外,还展出了刘文西、裘沙、吕洪仁、楼伯安等当代嵊州籍中国美协会员的作品,共计近30位画家70多件作品。

作为越剧的发源地,嵊州希望借助越剧文化品牌,加快相关产业发展。“中国越剧艺术节,是浙江文化的金名片,是浙江建设文化大省的重要内容,也是向文化强省迈进的一个有效载体,更是越剧之乡嵊州不可多得的文化品牌。”嵊州市副市长黄未在第二届中国越剧艺术节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节会是平台,节会是载体,节会是集聚,节会是动力。”

“民企对嵊州的发展功不可没,在传承越剧文化、发展相关产业上也会有不俗表现。”嵊州当地一位民营企业家表示,听着越剧长大的嵊州企业家会在这方面有所收获。

3 0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