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囊经济”:绍兴城市营销新策略

日期:2008.11.11 点击数:3

【类型】报纸

【关键词】 经济绍兴 

【地址】 地址1

【来源】 天天商报

【入库时间】2015.02.11

【全文】

□记者 何瑛儿 实习生 杨涛

2008绍兴黄酒营销战略论坛日前落下帷幕。在这场以黄酒节名义发起的品牌战略论坛上,与其说是专家们观念的碰撞,还不如说是国内两大顶尖营销高手李光斗和余明阳的“巅峰对决”——对他们而言,这场论坛不仅是一个张扬观点的舞台,更是一场智力营销的大PK。

台下的企业,对两人而言并不陌生:古越龙山早在四年前就成了李光斗的客户,余明阳也跟绍兴多家企业来往颇繁。

无独有偶,当以李光斗、余阳明为代表的营销专家们与绍兴企业“亲密接触”时,另一个代表国内学术界最高水准的“智囊团”也为本次黄酒节描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潘云鹤、冯端、许绍燮……这批如雷贯耳的中国工程院院士,也以绍兴城市发展“智囊”的身份,为绍兴经济社会全面把脉。

产业“借脑”风靡绍兴

自从2004年以央视为“媒”结识中国著名品牌营销专家李光斗后,“古越龙山”的品牌之路就开始改变了:重金聘请“帝王”专业户陈宝国倾情代言,制定全国营销战略,“数风流人物,品古越龙山”的广告语风靡全国……

而对于李光斗来说,“古越龙山”则犹如他敲开绍兴企业界“智力营销”的敲门砖,在此之后,喜临门、太子龙、洁丽雅等一大批绍兴企业先后成为其“黄金客户”。

绍兴本土学者、绍兴文理学院经管学院院长李生校对此有深切的体会。”我们学院有30%的教师都在企业担任‘外脑’,以董事、顾问、品牌专家等多种形式为企业发展出谋划策。尤其是今年以来,几乎每天都有企业找到学校里来,希望与我们建立合作关系。”据了解,目前绍兴企业“借脑”大概有三种形式:一种是听课,一种是聘请顾问,第三种就是深度介入,以担任高管职务的形式,全面参与企业运营各个环节。

“这是一种智力和经济实体的对接。企业善于‘借脑’,不亚于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浙江洁丽雅集团总裁石磊认为,专家的介入,相当于帮助企业完成一次“撑杆跳”,对企业带来的推动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经济困境中的“心理援助”

然而,对于更多的企业来说,借力“外脑”,除了出于实际需求外,更多还是出于寻求一种心理援助和精神支撑。

今年的全球性金融海啸,除了对企业的实体经济带来巨大冲击以外,更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企业家的内心,包括对事业的恒心和对企业的信心。在这场百年一遇的经济灾难中,部分企业家面对前景茫然不知所措。他们迫切需要寻找一种精神支撑,需要各路专家学者的“心理援助”来帮助自己重树信心、走出困境、找到方向。

11月11日,著名经济学家郎咸平将受有关部门邀请来绍演讲,让承办方惊讶的是,这个消息一经披露,要求前往听课的企业和市民竟然数以千计,“因为绍兴没有容纳这么多人的酒店,授课地点也一改再改。”

富润集团董事局主席赵林中说,得知朗咸平来绍演讲的消息,他的第一反应就是要去听一听。“听了后不一定就立竿见影地对实际工作产生作用,但总觉得在当前的困境中非常需要倾听这样的声音。”

绍兴市经贸委一位人士告诉记者,今年以来,前来绍兴授课、演讲、担任企业及政府顾问的专家和学者远远超过了过去几年的总和,大批“智囊”与绍兴企业及政府建立了良性互动。

理性看待“智囊经济”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视野将会变得更宽广。”当“借脑”成为越来越多企业的共识,也有人士指出,企业也要防止对“外脑”和经济学家的过度依赖,从而影响企业的正常发展。

“有很多专家研究的是宏观经济问题,对绍兴本地的情况则不甚了解。”李生校指出,对于任何专家的观点,企业都只能作为参考,而要谨慎作为决策的依据。同时,也并不是任何专家都能对企业的现实需要说出个子丑寅卯。很多专家学者以做“策划”和“顾问”为业,更多出于商业考虑,缺乏深层次的社会责任感。在这样的背景下,企业更要对如火如荼的“学术借脑”保持一种清醒的认识。

3 0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