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

日期:2010.06.01 点击数:6

【类型】报纸

【关键词】 兰亭 

【地址】 地址1

【来源】 京江晚报

【入库时间】2015.02.11

【全文】

■姚美香

王羲之的书法,被后人誉曰:“飘若游云,矫若惊龙”、“龙跳天门,虎卧凰阁”、“天质自然,丰神盖代”。 “书圣”王羲之一生得意之作,即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集序》。笔者倾慕久矣,对兰亭早已是心向往之。去年的仲春时节,有幸游了一回兰亭。

兰亭地处绍兴城西南十二公里的兰渚山下。史书记载绍兴是我国最早植兰的地方,汉代又曾在此设立驿亭,故称兰亭。素有“天下第一行书”之称的王羲之《兰亭集序》成书于此,该地遂为历代书家朝圣之所。走进三月的兰亭,如同走进绿的世界,山峦屏列,青山环抱;草木繁茂,松郁竹幽;溪水淙淙,窈然深秀。入门,穿越竹林百余步,见寒碧一泓,波平如镜,须眉可见。数只白鹅或悠然嬉游,或正立于水池边曲项向天歌呢,池的左旁是一座三角形鹅池碑亭。亭子中间立一石碑,镌刻书体雄浑,笔力遒劲的赫赫大字 “鹅池”。传说王羲之平生爱鹅,经常书之。一次他刚写完“鹅”字,欲书“池”字时,忽闻圣旨到,忙搁笔迎旨。从父师书法的儿子王献之,趁父亲离开之际,提笔一挥,补上“池”字,一碑二字,一肥一瘦,父子合璧,流传千古,传为佳话。

沿着鹅池吐出的一曲清流漫步,愈见溪水屈曲洄环,恬然幽谧,翠篁夹岸,极富诗意。大有杳出尘寰,如入世外桃源之感。曲水尽头便是翘角飞檐、古色古香的“流觞亭” 。东晋永和九年(353年)三月初三上巳日,王羲之偕同名士谢安、孙绰等42人,为过修禊日会集兰亭,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曲水流觞”活动,他们列坐溪岸两侧,将酒觞置于清溪之上,酒觞停留之处,此人即兴赋诗,共成37首。王羲之将诗汇集,并乘兴写下324字的序文,记下宴集的盛况及与会诸人的观感,即《兰亭集序》。“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兰亭集序》是王羲之一生的得意之作,在这篇序文中,光是出现的二十多处“之”字,就个个矫健俊美,而又各显风采,令人为之倾倒。据说王羲之后来又把此文重写了多次,但都不及当时在兰亭所写的那一篇,因此成为传世之宝,从此,这块风景秀美的山陬之地就成为书法家们仰止的高峰。酷爱王羲之书法的唐太宗得之珍惜如命,临终之前留下遗诏,把它作为随葬品埋入自己的陵墓,对此,后人颇感惋惜,后世所传都是历代书法家的模仿之作。宋代陆游曾感叹道:“茧纸藏昭陵,千载不复见。”我虽不晓书,但也练过《兰亭集序》的摹本,也算是王羲之的 “粉丝”了。

流觞亭的东侧,为右军祠(王羲之曾历任会稽内史和右军将军,世称“王右军”),是园林中一座古雅别致的建筑,祠内有一泓池水,即为“墨池”。王羲之书法达到登峰造极的境界,成为书圣,非一日之功,相传他勤练书法,经常洗笔,年深日久,池水都被染黑,故后人将此池取名“墨池”。 

流觞亭之后,是久负盛名的兰亭御碑,质地坚硬,气势雄伟,碑高六点八米,碑阳为康熙摹写的《兰亭集序》全文的镌刻,洒脱酣畅,碑阴则是乾隆游兰亭时书写《兰亭即事》诗文。

兰亭是历代书法家的“朝圣”之地,近年来,每逢三月初三,许多书法家奔赴兰亭,怀古续胜,流觞溪边添新墨,可惜,我去时,不在三月初三,未能一睹雅集的盛况了。此时,在这儿仍然举行着修禊活动,游人来到这里,饶有兴致地效法古人,用塑料杯子盛上饮料,放在曲水里“流觞”,体味当年曲水邀欢的情趣了。

3 0
相关文章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