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兰亭

日期:2011.09.23 点击数:6

【类型】报纸

【作者】 周舒

【关键词】 兰亭 

【地址】 地址1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入库时间】2015.02.11

【全文】

周舒 故宫博物院的年度大展“兰亭特展”、“兰亭珍拓展”,以170件套与兰亭相关的文物勾勒出兰亭文化的千年脉络。其中,乾隆推崇的“兰亭八柱”首次集中亮相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公元353年,三月三这一天,王羲之和自己家子侄还有谢安等四十二人,汇聚兰亭,曲水流觞。那一天的雅集,留下了千古佳话,以及被称作“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集序》。故宫博物院正在展出的年度大展“兰亭特展”、“兰亭珍拓展”就是围绕它而展开,“这样一个展览,从书圣的根子开始讲起,要大家都从兰亭开始,这样才能回到中国古代书法的正道。”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单国强说。

“日本、台湾等地都有过《兰亭集序》主题展览,但是像这样从文化入手的大型展览,还是第一次,而且文物的规模也是迄今最大的,也有很强的故事性。”这次展览的策展人曾君是故宫博物院书画部主任,据她介绍,两个展场的文物加起来有170件套,其中很多都是第一次和观众们见面。由乾隆搜集的兰亭八柱(八位著名书法家摹写的《兰亭集序》),这次全部与观众见面。为了让观众对王羲之生活的年代有更多了解,故宫还拿出了西晋陆机的《平复帖》、东晋王珣的《伯远帖》这样的传世之宝。除了故宫院藏的藏品,主办方还向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和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借展了《吴炳本定武兰亭》、《独孤本定武兰亭》和《游相兰亭十种》等珍贵拓本,首次展现于国内观众面前。

王羲之神话的诞生

围绕《兰亭集序》,一千多年来发展出了一套以之为中心的文化,“不但有书法,还有绘画、碑帖、器物等。”在单国强看来,“兰亭文化”这一说法虽然首次在展览中提出,但实际上已经存在很久了。不过在王羲之的年代,他的地位远没有今日这么高。“尽管那时王羲之名声也很大,但无法与钟繇相比。”

在单国强看来,王羲之《兰亭集序》的整个诞生过程,都是魏晋那个“不安定的年代”催生出的“魏晋风度”生活方式的结果,“就像鲁迅先生写过的,魏晋名士要服药,为了让药性发散就要喝酒,喝酒之后就要写字或者作画。”

《兰亭集序》传说就是酒后作品,酒性退去之后,他再也写不出当时的感觉来了。“曲水流觞”的喝酒方式,王羲之之前就已有,“三月三这天去水边喝酒,是民间与士人都遵行的一种类似祭祀的行为,可以消灾。”单国强笑道,王羲之的那一次聚集,最终把这种活动发扬光大了一千多年。故宫专门向南昌市博物馆借了当地出土的永和八年的羽觞,“让人们有更直观的认识”,曾君说道。

到了唐代,唐太宗对王羲之钟爱有加,“唐太宗亲自在《晋书》里为王羲之做传,并把他奉做书圣。”谈及这段历史,单国强如数家珍,“于是也出现了很多关于王羲之的传说,比如用字换鹅等等。”甚至关于唐太宗怎样获得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也有传说是唐太宗派遣萧翼,和拥有作品的王羲之传说中的后人辩才和尚攀谈,使出各种计策,才“赚”到手,自此爱不释手。“史传王羲之书写的《兰亭集序》最后被葬入了唐太宗的昭陵,所以后来很多人很想发掘昭陵,但因科技条件不成熟而作罢。”单国强说道。但这种说法也只是众说纷纭之一种,“昭陵曾经被盗,在被盗出的书法作品名录中并没有《兰亭集序》。但是唐太宗儿子唐高宗的乾陵从来没有被盗过,因此也有说法是《兰亭集序》其实是在乾陵里。”曾君补充道。

在唐太宗的推崇下,很多书法家都受到了王羲之的影响。单国强说:“南唐的后主李煜就说,唐人书法各得右军一体。”欧阳询得其密,褚遂良得其婉转,柳公权得其雄迈。因此唐代也涌现出很多摹本,唐代的摹法是双勾填墨,因此还原度比较高。其中冯承素的摹本被公认为最接近原作,因为卷首有唐中宗李显神龙年号小印,故称“神龙本”,乃是故宫藏品。曾君指着“神龙本”向人们展示,“这里、这里和这里的字都有破锋,还有写了涂掉的印迹”,这些都是历朝历代研究者公认的接近之处。从这时开始,《兰亭集序》“天下第一行书”的地位,稳固地树立了起来。

每个书法家都会有自己的兰亭

午门的展厅被分为四个部分,“王羲之的兰亭”、“唐太宗的兰亭”、“乾隆的兰亭”和“谁的兰亭”。在唐太宗之后,随着碑刻的增多,宋代出现了很多《兰亭集序》的拓本。最早发现于河北定武的“定武拓本”最为著名,相传这个版本出自欧阳询的碑刻。另外还有“落水兰亭”,曾经属于宋代宗室赵孟坚,他拼了全部行李落水,乃至要搭上性命,也要保全这份兰亭拓本,所以他藏的兰亭版本史称“落水兰亭”。南宋的时候,刻印兰亭是士大夫阶层的流行风潮,是谓士大夫家刻一石。

宋代之后,更出现了很多与兰亭雅集相关的绘画作品,展览中有很多的《兰亭图》,借自黑龙江省博物馆的一幅将当时相与流觞的42个人都画全了,“是现在难得的流传下来的类似作品”。而法帖也越来越流行,让兰亭得到了更大的普及。

乾隆可能是继唐太宗之后最欣赏王羲之的帝王,尽管康熙也对王羲之十分欣赏,却没有像乾隆那样专门总集了八幅传世兰亭序相关作品,刻做八柱,史称“兰亭八柱”。现在这八柱还屹立在中山公园里。临写兰亭序,几乎是每一个书法家必做的功课,在八柱里有唐虞世南、褚遂良、冯承素的摹本,此外还有董其昌和乾隆自己的作品等。到董其昌,临写兰亭,早已不拘泥于原作或者某个版本的碑拓或者法帖,董其昌更看重自由发挥,写出自己的笔意来。乾隆的临写则深受董其昌影响,“不过失之太过秀美,不够大气”,单国强评价道。展览中还可以看到乾隆钟爱的清宫中各种与兰亭相关的器物,刻上兰亭文字的玉片、描绘兰亭晋人风流的紫檀木器……种种不一而足。

展出的诸多书法家临写的兰亭,也都别开生面,赵孟頫的临写更重自己的个性,但还能看出本自王羲之。而米芾的就已经离原作去之甚远,八大山人所书的兰亭诗就更是个性十足。单国强将《兰亭集序》看作中国书法的根本之一,“因为每个书法家都会有自己的兰亭”。摄影记者/王晓东

3 0
相关文章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