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开千年“兰亭”之谜

日期:2011.03.20 点击数:6

【类型】报纸

【关键词】 兰亭 

【地址】 地址1

【来源】 长春晚报

【入库时间】2015.02.11

【全文】

文庙讲座

本报记者 蒋淑媛

“兰亭临帖行书如行云流水,月下门推心细如你脚步碎,忙不迭千年碑易拓,却难拓你的美,真迹绝真心能给谁。”兔年春晚上,经过周杰伦的动情演绎,这首《兰亭序》红遍大江南北。这篇号称“天下第一行书”的王羲之颠峰之作《兰亭序》,到底还曾让多少英雄为其折腰?对于《兰亭序》的传奇故事,又有多少典故传说呢?昨日,长春大学文学院刘吉山老师来到长春文庙,为大家讲述了千百年来的“兰亭之谜”。

真迹之谜:兰亭梦断帝王墓

相信大家都知道,《兰亭序》是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传世之宝,但说起《兰亭序》真迹下落,却可谓是千古之谜。刘吉山表示,在多个故事版本中,最被大家认同的就是:王羲之将《兰亭序》视为传家之宝,并代代相传。后来其子孙因故出家为僧,就将祖传真本传给了其弟子辩才和尚。到了唐朝初年,唐太宗李世民酷爱王羲之书法作品,对《兰亭序》这一真迹更是仰慕。后查出《兰亭序》真迹在辩才和尚手中,从此引出一段唐太宗骗取《兰亭序》,真迹随唐太宗陪葬昭陵的故事。

刘吉山说,得到《兰亭序》后,唐太宗曾命弘文馆拓书名手冯承素以及虞世南、褚遂良诸人勾摹数本副本,分赐亲贵近臣。说起副本的勾摹方法,刘吉山说,当时唐太宗分别命人用拓写和临摹两种方法摹成数十个副本,其真迹陪葬后,这些副本就成了难得珍贵的“二手”版本。

拓印之祖:定武奇石兰亭留香

《兰亭序》自唐代起被热炒,成为不少帝王将相及书画爱好者梦寐以求的珍品。据刘吉山介绍,传世的《兰亭序》版本种类很多,大体分为石刻本、摹本和临本。后世所传的《兰亭序》皆为唐以后辗转勾摹,笔墨气韵渐去原迹,但在一定程度上还能反映出王羲之书法的风格面貌,不失为学习书法的范本。自宋代以来,《定武兰亭》特别受到推重,传其为书法家欧阳询的临本,该临本后被刻在石头上。

说起《定武兰亭》,刘吉山说,它可谓是一块“奇石”,这块石头被刻上《兰亭序》后,一时间成为众人争夺的目标,后失踪百年。宋时熙宁年间,被人发现并做了一块假的赝品,为和原版有所区分,拥有者将真的《定武兰亭》凿坏5个字,后来世人便将这两个版本称为“五字未损本”和“五字已损本”。刘吉山说,这两个版本曾被世人大肆拓印和翻刻,但其中最有价值的还是“落水本”、“火烧本”和“东阳本”等。

传神之作:神龙兰亭“二手”至尊

对于《定武兰亭》,目前现存的有3个原石拓本,其中两个在日本东京国立馆内收藏。刘吉山说,《兰亭序》风靡千年,它的复制版本也参差不齐,多达数千版,但真正有价值的却屈指可数。《兰亭序》的复制品其实只有两个系统:一是刻本,多出现在清代前,以《定武兰亭》为尊。二是墨本,以清代最火,是褚遂良的临本,后被乾隆命人刻在了圆明园“兰亭八柱亭”的8根柱子上,被后世称为《兰亭八柱册》。

刘吉山说,“兰亭八柱亭”的第三柱的刻本最受当代关注,这一版本是唐太宗命冯承素钩摹本,称《神龙本兰亭》,由于他的摹本上有唐代“神龙”小印,所以将其定名为神龙本《兰亭序》,以区别于其他的唐摹本。此本墨色最活,跃然纸上,摹写精细,牵丝映带,其笔法、墨气、行款、神韵最为接近王羲之真迹,被公认是最好的摹本,视为珍品。

相关

链接

王羲之是东晋伟大书法家,他一变汉魏朴质书风,开晋后妍美劲健之体,创楷、行、草之典范,后世莫不宗法。行书字帖《兰亭序》是他的代表作,被书法界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千百年来倾倒了无数习书者,王羲之亦因此被后人尊称为“书圣”。

《兰亭序》是王羲之最得意的作品。公元353年,也就是永和九年,王羲之与当时东晋的名士谢安诸人,相聚在浙江绍兴一个不起眼的地方——兰亭,一起做修禊的事。不曾想到的是,就是这样一次不经意的“一觞一咏”,竟然诞生了一篇在中国书法、文学和哲学史上产生深远意义的名篇——《兰亭集序》。当时有26人赋诗41首,并聚诗成集。王羲之于酒酣之际乘兴用鼠须笔在蚕茧纸上为诗集写了这篇序,记下了诗宴盛况和观感。全文28行324字,通篇遒媚飘逸,字字精妙,有如神助。例如其中的20个“之”字,竟无一雷同,成为书法史上的一绝。

翌日,王羲之酒醒后意犹未尽,伏案挥毫在纸上将序文重书一遍,却自感不如原文精妙。他有些不相信,一连重书几遍,仍然不得原文的精华。这时他才明白,这篇序文已经是自己一生中的顶峰之作。

3 0
相关文章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