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雕《兰亭集序》 成佛山木文化一绝

日期:2011.06.11 点击数:30

【类型】报纸

【关键词】 兰亭 

【地址】 地址1

【来源】 佛山日报

【入库时间】2015.02.11

【全文】

黎开耀近日以故宫九龙壁为题材创作木雕版《九龙壁》。

木雕《兰亭集序》。人物介绍

黎开耀:从村官到艺术家

黎开耀,肇庆怀集人。1989年他考进广州美院,曾得到著名画家关山月、黎雄才、梁永康等人的指点,毕业后在广佛2地从事书画、篆刻和设计等工作,他的作品多次在国际、国内大赛中获奖,曾被中国文联艺术指导委员会学术交流中心和中国文化艺术组织委员会授予“中国历代书画名家名作金奖”称号。 离家10年来,他先后拿出30多万用于慰问村里的孤寡老人、供特困户的大学生读书、参与修建希望学校……2005~2008年,在村民的推荐下,他回乡担任党支部书记,为改变家乡贫穷落后面貌出谋献策。3年前,他不舍对艺术追求,来到佛山工作,目前在南海某木工厂担任艺术顾问。

文/图 佛山日报记者束维

上周三,在佛山木文化协会每月雅集活动中,一块由巴西黄花梨雕成的临摹东晋书法大家王羲之的书法木雕大作《兰亭集序》抬进馆内,立即引起了众多藏家的关注。

广东书画鉴赏专家陆小明看后,评价此木雕:“此作品不同于传统木雕品,刀刻味很浓,将创作者深厚的书法、木雕、篆刻等艺术有机融合为一体,将木文化精髓展现得淋漓尽致。”

90度令书法木刻刀感十足

这件木雕则由肇庆青年书画艺术家黎开耀创作。在现场,记者对照王羲之所作《兰亭集序》的字帖,发现黎开耀雕刻的这块书法木雕临摹得十分逼真,324个飘逸的刻字记录了这篇字字玑珠、脍炙人口的优美散文,再配上古色古香的黄花梨木,显得相映相辉。

黎开耀告诉记者:“我对书法雕刻的要求特别高,雕刻每一个字至少需要3~5个小时。这幅木雕长3.1米,宽1.3米,前后花了一年时间。” 正如陆小明所言,这件作品与传统常见的木雕书法迥然不同,“传统的工匠则用60度的斜度在木板刻字,容易雕成,但有个缺点就是刻出的字因左右刻成的弧度而形成阴影重叠,从而影响了观者看书法的美感,此外60度刻字对木质也有一定损害……,黎开耀采用的是90度的竖直刻字,刀感强烈,体现了作者深厚的书法功底和对木雕艺术的领悟。同时他挥刀如用笔,把毛笔转折的妙处运用熟练的刀法精到地表现出来。

将书法、木雕、篆刻融为一体

自古以来,书法家极少有人擅木雕。而木雕师,往往不是书法家。黎开耀是如何将木雕与书法结合的呢? 据黎开耀介绍,他从小受叔父的影响,5岁开始习书画,并爱上了根雕、竹雕,读小学1年级时他喜欢上了油画、水彩画、篆刻,当时他刻印的印章在市场上能卖到十几元钱,12岁时他的一幅山水画卖到100元,而那时他的父亲为农村干部工资也不过50元;1989年,他考上广州美院,空暇时间便钻研木雕艺术。

他回忆道:“每天写完作业,我就将自己关在屋子里练书法、绘画和根雕、木雕,一练就是几个钟头,有时甚至通宵达旦。后来我尝试雕刻书法字,从三四个字开始,逐年增加字数。等我高中毕业考入广州美术学院时,已经能够在一块黄杨木或巴西花梨木上雕刻100多个字了。” 黎开耀为练得一手书法和雕刻的绝技,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

黎开耀告诉记者:“那时,农村没有电,在昏暗的煤油灯下练习书法和雕刻,因为练得太专注,眼睛经常流泪,双手也经常被雕刀刺伤,现在已经布满伤痕。”

广州美术学院教授、书画家梁永康是黎开耀的大学老师,他对黎开耀的书法木雕作品评价道:“他临摹的王羲之的作品非常逼真,达到了乱真的境界。难能可贵的是,他能够将书法、木雕、篆刻等三种艺术巧妙地融为一体,用木雕形象地再现书法,这是自古罕有的能集书、画、印、雕刻于一身的绝活。”

篆刻也能融入木雕中

木雕《兰亭集序》出现在藏家视线中,那二十多枚大小不等的印章也引起藏家的好奇,小的印章只有拇指大,大的甚至比六个大字还要大,放在其中则有喧宾夺主之感。

记者统计这件木雕刻有乾隆12枚印章。按常理,古人印章一般以基数计算,要么11枚,要么13枚?黎开耀则解释,原先的《兰亭集序》共有70多枚印章,乾隆的则有20多枚,材质限制,只保留了乾隆12枚印章。

陆小明则解释, 《兰亭集序》曾被赵孟頫、赵子昂、宋徽宗、乾隆等20多人收藏。自命不凡的乾隆则将自己20多枚大印章印在这件书法首尾,书法空隙中也不忘印章。而相反宋徽宗、则显得谦虚,将自己的小印章印在落款不明显的地方。

当天,木文化协会还展示了黎开耀另一件木雕作品《五牛图》,是模仿唐代画家韩滉之名作。黎开耀家住农村,家里养有水牛、黄牛,从小就观察牛的各种神态。1997年,他用篆刻技法做了一套5件的《五牛图》印章,去年他将画画、书法、篆刻技法运用于木雕上,把木雕《五牛图》作品雕刻得形神兼备。

3 0
相关文章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