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兰亭:背着迫击炮弹当手榴弹用

日期:2011.06.15 点击数:6

【类型】报纸

【关键词】 兰亭 

【地址】 地址1

【来源】 赣东都市

【入库时间】2015.02.11

【全文】

记者余志群文/图

5月31日下午,通过贵溪文广新局办公室主任彭石长的帮忙,记者见到了张兰亭老人。张兰亭1929年出生于辽宁省辽中县一个贫困的农村,年过八旬的他,身体硬朗,在和记者交谈的近两个小时里,开朗幽默的他总是给大家带来快乐和惊喜。

套上地主的马车,带领伙伴投奔革命

当张兰亭老人谈到他小时候的家庭情况时,他的声音明显有些哽咽,60多年前的情景重新在他脑海中清晰起来。小时候他家非常穷,一年到头都是吃糠菜,还经常吃不饱。

更让他感到伤心的是,8岁的时候,他的父亲被日本人抓去当劳工,15岁的时候母亲又去世了。为了生存,他只有给地主打长工。在打长工的日子里,被地主虐待是常有的事。

1945年8月15日,当日本投降的消息传到他耳朵里时,他和其他一样受苦受难的长工伙伴们商量,准备一起去投奔革命队伍。他们早就听说红军才是真正劳苦大众的军队,于是他们到处打听消息。

在一个漆黑的夜晚,张兰亭带领35个长工(后来其中的33个人为了革命事业英勇牺牲)偷偷地从地主的马棚里牵出几匹马,快速套上马车,急急忙忙逃离地主的控制。后来,他们在牡丹江一带找到革命队伍,投奔了东北民主联军第五大队。从那时开始,他走上了革命的光辉旅程,那时他才16岁。

背着24颗迫击炮弹当作手榴弹用

后来张兰亭被编到八路军25旅老四团,当了一名八路军战士。张兰亭现在还记得,当时的旅长是邓克明。

1946年,他所在的部队到达山海关,由于当时国民党反动派来势凶猛,他们的部队一直东退到黑龙江一带进行战斗,并打了大大小小不少战斗。据张兰亭说,电影《林海雪原》讲的就是当时的情景。

张兰亭老人记忆最深刻的一次战斗,是发生在吉林省一个叫新站的地方。在那里,他参加了他参军以来经历的第一次大战。

他还清楚地记得,那是在1946年的6月份,国民党反动派88师的一个先头部队的一个营进入新站,钻入我军早已布置好的口袋。当时他所在的一个团的兵力将这个营重重包围,并在新站街道上展开了巷战。

当时他是一个迫击炮手。由于双方进行的是巷战,双方人员的距离很近。如果他用迫击炮炮击的话,肯定会伤到自己的战友,所以他只好放弃打炮。

看到近在眼前的敌人却打不了,他非常着急,怎么办呢?他灵机一动,想到只要将迫击炮炮弹的引线打开,炮弹扔出去照样会爆炸,这样的话迫击炮弹就可以当手榴弹用了,威力还更大。于是他将24颗迫击炮弹全部背在身上,冲到最前面进行投掷。

他说,这个炮弹对付房子里面的敌人最有效,只要一扔,房间里面的敌人就会被消灭。当时有一个敌人的机枪手,被他的这种方法给吓傻了,呆在那里不敢动,被他给活捉了。

经过三天的激战,装备精良的国民党的这个营被彻底消灭。

1947年1月,他们团来到吉林省一个叫桦树镇的小镇,这里是西进的必经之路。当时这里驻守着当地的一个国民党保安团,有700—800人。为了彻底扫清部队西进的障碍,凌晨时分,他和战友们利用天黑的有利时机,偷偷地爬到离碉堡很近的地方,展开攻击。他用机枪对准碉堡的机枪眼,一刻不停地狠狠射击,将敌人的火力给压下去了,确保了战友胜利地将碉堡拿下。

条件很艰苦,向老百姓打过白条

张兰亭老人告诉记者,开始时他们部队的装备条件很差,他们连队只有两挺轻机枪,其中还有一挺是坏的。手中的枪都是杂牌的,有汉阳造、七九式、三八式等多种款式。直到1947年下半年的时候,经过多次战斗,缴获了大批战利品,那时一个连就有九挺轻机枪。

当时部队条件很艰苦,吃的比较差。他印象最深的是吃一种黄米里面加小豆的食物,是将两种东西混在一起,冬天的时候,硬邦邦的,啃都啃不动。

那时,他们经常在行军路过的村庄的老百姓家里吃饭,老百姓看到他们到来,都非常欢迎,经常为他们准备好食宿的东西。一般每个老百姓家庭提供一个班战士食宿。有时老百姓会提供粮食等东西给他们,让战士根据自己的口味,自己做饭。

张兰亭老人说,他现在烧菜的好手艺,得益于当时他经常为战友们做饭。

那时,他们没有钱付给老百姓,临走之前,会给老百姓打白条,告诉他们将来可以到人民政府领取相关的费用。

参加遭遇战和阻击战,两次差点光荣了

1947年6月份,为了抢占战机,张兰亭所在的团连夜急行军。在一个小山头,突然发现对面来了一支队伍,由于天黑,伸手不见五指,根本不知道对方是敌是友。战士们都把刺刀上好,准备战斗。当我方要求对方报出部队名称时,才发现对方是敌人的部队。原来国民党部队也为了抢占战机,派出一个连的先头部队连夜赶路。

双方立即展开了战斗,他当时来不及躲闪,敌人的冲锋枪一梭子弹打过来,他的裤子、背上当时就被打了几个洞,幸好当时背上背了被子、鞋子等东西,子弹没有打穿,才保住了性命。通过他和战友的浴血奋战,将遭遇的敌人全部消灭。现在张兰亭还记得,当时山上全是敌人的尸体。

1947年下半年,张兰亭所在的团被编到解放军10纵队30师88团。在辽沈战役中,他们团负责的是著名的黑山阻击战。据张兰亭老人介绍,当时敌人的攻势非常凶猛,一开始就上来大量的坦克进行密集轰炸。他被坦克炮弹炸到手臂靠近腋下的地方,当时就晕倒了。后来被战友送到后方,在哈尔滨一家医院住了四个月治疗。

张兰亭老人对记者说,那次黑山阻击战,他们所在团牺牲过半,如果当时不是负伤,他可能也光荣了。他能活到现在,算是比较幸运的了。记者发现,张兰亭老人受伤的地方还有很大疤痕,这也是他浴血奋战的见证。

没上过一天学,但他特别爱看书

出院后,张兰亭就没有再上过战场。1948年8月,他参加了南下干部学习,学习怎样做地方工作。1949年4月,他到达南昌,并被分配到丰城县,担任第四期区中队长,1952年担任武装部参谋。1953年到南昌军官学校学习,1956年毕业,调到上饶武装部工作。1978年转业并分配到贵溪粮食局工作,担任粮食局副局长。1983年调到贵溪广播电视局任副局长。由于身体原因,他提前离休。

离休后的张兰亭喜欢看电视和书,每天的新闻联播是必看的内容。在他的床头,总是整齐地摆放了很多书。每晚睡觉前,他都要看上半个小时。他特别喜欢看一些历史类的小说,如《三国演义》、《水浒传》等。

他告诉记者,小时候由于家里穷,他没有上过一天学,后来在部队里才有机会学习。当时的部队将学习文化知识看成是一项重要的任务,每个班都有一个学习组长教大家学习。那时,战士们是一边打仗一边学习的。由于学习条件非常艰苦,战士们只能用树枝等在地上写字,但是大家学得很认真。后来他能当上参谋,都是得益于当时的战地学习。

3 0
相关文章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