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兰亭:敲敲补补闯胶东

日期:2011.11.08 点击数:0

【类型】报纸

【关键词】 兰亭 

【地址】 地址1

【来源】 威海晚报

【入库时间】2015.02.11

【全文】

任兰亭正在补锅盖。(记者 赵刚 摄)

“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物力维艰的时代,人们对自己所拥有的物什十分珍惜,别说是完好的,就是破损的东西,都会想方设法缝缝补补后延续其使用寿命。因为这种需要,产生了许多相关的行当,弹棉花的、绞面人、修鞋匠、补锅匠等等。现在,我们在城市的小巷子里,时不时还能见到修鞋匠,但补锅匠、磨剪刀的、绞面人却难觅踪影了。今起,本报发起寻找老手艺活动,旨在寻回那些留在记忆中又逐渐远去的老手艺——

“手拉风箱,呼呼的响,火炉烧得红旺旺……”这是花鼓戏《补锅》里的经典唱词。曾经,无论城里与乡下,家家户户的铁锅、铝锅破损了,都舍不得扔,要找补锅匠补一补再继续用。时过境迁,挑着风箱和火炉到处补锅的景象,如今已难得一见,所以当听说经区崮山镇北虎口村有一位老人,有一手补锅的好手艺时,记者立即赶了过去。

老人名叫任兰亭,山东沂水人,今年已经75岁了,除了补锅盖,换壶底,修伞、磨剪刀的活儿他也会。任兰亭的这身手艺已有30年了,多年前他一直在临沂做活儿,后来怀着一颗闯荡之心,他辗转淄博、蓬莱、烟台,三年前来到了威海,一直凭着老手艺吃饭。

10月18日,记者在北虎口村见到了任兰亭老人,他的头发有些花白,留着长长的白胡子,鼻梁上挂着一副破旧的老花镜,眼镜架是他用铁丝做的,挂在耳朵边。螺丝钉、磨砂、锥子、电锯……大大小小的工具堆在身边,靠墙而立的木牌上写着:换铝锅底、修伞、配钥匙……

一年前,任兰亭从蒿泊来到北虎口村,自他来了之后,村里人修补东西方便多了。村民纪纯武说:“我在他这修了4把伞呢!老人没来的时候,家里想磨个剪刀、修个伞啥的,都得去集上,有时还找不到会修的人。”不一会儿,一位村民前来补锅盖,这位村民锅盖上的把手坏了、锅盖上还破了个洞。任兰亭仔细研究后说:“你先去买个门上的把手当锅盖把手用,我再给弄个铝片钉给补上。”村民听后就出去买门把手去了。

看了看破损的锅盖,拿起钳子,任兰亭左拧右拧,卸掉了原来的锅盖把手。接着,他从屋里拿出一块凹凸不平的圆形铝片。这是要干啥呢?记者疑惑了,这时任兰亭开始敲打铝片,“当当当、咚咚咚……”敲打声有节奏地作响,不一会儿铝片变平整了,接着任兰亭拿起剪刀和另一块圆形铝片,将两个铝片贴在一起,对准圆心后,拿着剪刀剪起了铝片边,不一会儿,两个铝片就一样大小了。

铝片要放在哪儿呢?记者很是好奇,只见任兰亭将敲打好的铝片放在锅盖顶部,另一个放在锅盖背面,两铝片对准后,他拿起电钻在铝片上钻眼,一个、两个……一会儿铝片上钻了6个眼,随后,他在工具盒里挑选了6对螺丝,将螺丝一一钉在了铝片上,锅盖上的洞这就修好了,就差一个锅盖把手了。恰在这时村民花两块钱买回一个门把手,任师傅将门把手按在锅盖顶部,并用螺丝将其固定好,锅盖修好了。“手真巧啊!”村民们感叹道!“买个新锅盖得30元,但在这补一补才5元,真不错!”村民满意地说。

任兰亭一人在北虎口村生活,房子是租村民的,每天凭着修补手艺过日子。记者观察了他的屋子,十分破乱,尘土很多,屋里一半都是用于修理的物件。平时吃饭,他就随便做点,吃的并不好,村民有时会送些蔬菜、馒头、衣物给他,村民们说任兰亭的日子不容易,希望能有人资助一下他,也能让他的手艺流传下去。 (记者 李杏)

3 0
相关文章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