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集亦兰亭 再吟换鹅经石溪又现当年风流余韵

日期:2011.09.25 点击数:3

【类型】报纸

【关键词】 兰亭 

【地址】 地址1

【来源】 珠海特区报

【入库时间】2015.02.11

【全文】

9月23日,30多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学者身穿古装聚集在石溪亦兰亭,在一片竹林的微风中,在“坐对川流”的石刻旁,他们效仿古人曲水流觞,吟诗作画,再现兰亭遗韵。24日又在市图书馆举办“珠海亦兰亭研讨会”,专家们进一步考证了石溪摩崖石刻及亦兰亭的文化影响力。有关人士认为,“兰亭雅集”传承了中国文化之脉,可以打造为广东省文化亮点。

石溪雅集,书画人生

据悉,此次活动由香洲区委宣传部、区文体旅游局主办,珠海中国书学院承办。据有关人士介绍,此次活动是为了再续亦兰亭文化传统。鲍俊当年落笔“石溪”二字是道光辛卯年(1831年)九月,距今年的辛卯年恰好180年,来自绍兴、北京、中山、香港、澳门等地的文人雅士与珠海书法家又在九月聚集,感受1600多年前的王羲之和180年前的鲍俊,他们与文友登高远眺的心情,他们在秋风中挥毫书写的意趣,那些文化聚会都在历史上留下痕迹,王羲之的《兰亭序》成为中国文学与书法的瑰宝,鲍俊和他的文友在石溪留下37处摩崖石刻,诗词书法俱佳,成就了岭南文化的一段佳话。

石溪雅集,再现当年文人雅士的诗酒情怀,一杯杯盛满美酒的酒杯在溪水间荡漾,一首首诗词歌赋书写在纸扇上,诗人们身着古装,在澄澈的溪水间享受大自然的情趣。珠海本土画家张向钧坐在溪边写生,笔墨过处,一幅5米长的《石溪雅集图》徐徐展开,澳门古琴家丁弘坐在溪边弹琴,一曲曲琴音高古旷远,如高山流水洗涤人们心灵。

书坛盛事,翰墨风流

此次石溪雅集十分热闹,许多诗人现场吟诗,怀念先贤,歌以咏志。珠海中国书学院院长张法亭吟道:“古洞幽深留岁月,清泉流响洗尘嚣”。暨大教授陈志平先是借苏东坡“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八个字表述当下情景,又在扇面上写下“珠江以南,书坛盛事,东晋以下,翰墨风流”十六个字。首都师大书法院副院长王元军吟道:“石溪人造亦兰亭,清士风雅寓刻铭,倏忽流年三甲子,挥毫又念换鹅经。”深圳书法家陈浩写道:“兰亭修楔历悠年,雅集风流自古传,最爱石溪道上竹,流觞曲水忆前贤”。中大教授钟东将鲍俊《亦兰亭诗》换为:“此地亦兰亭,皆学古鹅字,既有溪鹅书,我做兰亭记”。

放飞心情,回归自然

当天的石溪雅集,宾主尽欢。钟东说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王羲之的兰亭雅集是千古风流韵事,鲍俊又在清代道光年间召集文人雅士在亦兰亭雅集,今天文人们又相聚在珠海石溪,并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句,此次石溪雅集传承了中华文化之脉。张向钧一边挥毫作画,那些古色古香的山水与人物跃然纸上。他说:“在青山绿水间作画,很享受,偷得浮生半日闲,《兰亭雅集图》再现了当年兰亭的恣意风流,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

市诗词楹联学会会长黄洪波说,石溪摩崖石刻是香山先贤留给珠海人不可多得的文化财富,那些诗句大多是当时名流所作,很有研究价值,市诗词楹联学会将会组织会员学习研究这些诗词,并依靠毗邻港澳的优势,将香山文化发扬光大。

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徐惠萍说,此次石溪雅集只是首次活动,希望每年举办一次,将石溪雅集打造为珠海文化品牌,让更多的人了解香山文化,在大自然中放飞心情。

对话

张法亭研究表明: 现存摩崖石刻37处

珠海中国书学院院长张法亭多年来一直致力于研究摩崖石刻,他说珠海石溪现存摩崖石刻37处,奇石林立,胜迹犹存,是兰亭文化、书圣文化、诗词文化集大成者。

记:石溪摩崖石刻现存多少处?

张:根据专家考证,石溪摩崖石刻现存37处。当年石溪景色优美,登高望远,令人心旷神怡,当年筑有亦兰亭、惜字社等亭台、庙宇、书院等,现在还残留着一些遗迹。

记:当年鲍俊与文人雅士石溪聚会是怎样的情形?

张:1831年9月,距今刚好180周年,道光年间著名书法家、诗人鲍俊写下“石溪”二字,他和一些岭南名士举办“亦兰亭”雅集,岭南许多文人雅士都来捧场,并留下了许多诗词,成为当时文坛盛事,现在读起这些诗词,依然让人不胜怀想。

记:为什么说石溪亦兰亭景区继承了中华文脉?

张:除了兰亭与亦兰亭等文化景观的联系,除了兰亭雅集与亦兰亭雅集等等文化活动的联系,石溪文化集“兰亭文化、书圣文化、诗词文化”为一体,很好地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我们去白鹿洞书院考察,看见有“漱石”、“枕流”、“琴泉”、“砥柱”等摩崖石刻,这些字迹也可在石溪摩崖石刻中找到踪迹。可见中国传统文化是一脉相承,石溪文化是岭南文化的一个亮点。

记:有关部门将如何打造这一文化景观?

张:珠海市政府一直重视石溪亦兰亭的研究和恢复修建工作,2010年恢复修建石溪亦兰亭景区,首期工程今年春节竣工,春节期间每天约有2000余人上山游玩。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珠海本土文化风情,有关部门将继续恢复亦兰亭景区,修建香山书院,将石溪亦兰亭景区打造为广东文化亮点,传播高雅美好的艺术,推崇积极向上的文明。

相关链接

石溪摩崖石刻

被誉为“广东兰亭”的石溪摩崖石刻群位于珠海香洲梅华路北面、古元美术馆西侧,分布于石溪及周围的嶙峋怪石上,已发现的有37处,包括摩崖石刻34处,残石联3处。年代由1831年至1879年,阴刻,以行书为主,也见楷书和隶书,大者如“石溪”、“鹅”等近米大,小则几厘米见方。1986年,石溪摩崖石刻群被列为珠海市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被公布为广东省文物重点保护单位,划定保护范围37561.75平方米。

清代文人鲍俊

鲍俊(17971851),字宗垣,号逸卿,别号石溪生。珠海香山山场人,是晚清岭南著名诗人、书画名家,被称为“岭南大才子”,为香山文坛领袖。道光二年中举人,次年取进士,其殿试试卷在进呈给道光皇帝御阅的十本之内,道光皇帝御批“书法冠场”,授翰林院庶吉士,改刑部山西司主事,穴官阶六品。道光十一年,1831年4月辞官归粤,定居广州,与诸名家“参与其间,亦无多让”。鲍俊晚年(1841年)荣归故里,在家乡具有极高的威望。他以诗书画名世,是真正意义上的中国传统式的文化名人。晚岁主讲凤山书院、丰湖书院。有《榕堂诗钞》、《倚霞阁词钞》传世,其诗词佳句多有流传。

本栏撰文 本报记者 王芳

.

3 0
相关文章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