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游鲁迅故里

日期:2009.05.07 点击数:0

【类型】报纸

【关键词】 鲁迅故里 

【地址】 地址1

【来源】 天津日报

【入库时间】2015.02.11

【全文】

张光辉

作为绍兴人,从小离开家乡,难得到绍兴城里去看一看。那时农村交通不便,虽然我家距绍兴城里只有30公里,但11岁离开家乡以前,从未去过绍兴市里。这次省亲回乡,抽空到绍兴转了转,感受了一下古城的风韵。

从上虞乘车到绍兴,二十分钟的路程。坐在车厢里细细品味着窗外的江南春色,一片片金黄色的油菜花、一排排新颖别致的江南民居、一条条缓缓流淌的小河、一座座披满绿色的山峦,不时从车窗掠过,一幅幅江南美景展现在眼前,不知不觉中火车驶进了绍兴站。夜间下了一场小雨,四月初的清晨乍暖还寒,气候显得有些阴冷,我穿上了外套。刚出绍兴站,几名三轮车夫便蜂拥而至,纷纷要揽这单生意。他们说,去游览古城乘汽车不行,因为古城道路狭窄,汽车无法行使,再说汽车有尾气,古城里不能进。在他们的怂恿下,我们租了一辆带棚三轮车,车夫是一名50岁左右的男子,他边蹬车边介绍绍兴的风土人情,听说我也是绍兴人,车夫显得更加热情,他带着我们走大街穿小巷,不一会来到大书法家王羲之的故居。王羲之故居门庭冷落,没有几个人游览,车夫说,这里马上就要改建成庙宇,正在施工,因而游客稀少。我们只在大门口转了一圈,便坐上三轮车继续前进。车穿过一条狭长的小街,两边都是明清时代的建筑,白墙青瓦,古色古香,沿街店铺经营一些绍兴土特产。车夫介绍,这条街有600多年历史,是绍兴古城的主要标志,政府为了保护古城,这块地方不准开发房地产,只能对旧房进行修缮,维持明清风格,供外地人游览。街上有一座座石桥,造型各异,桥下是潺潺流水的小河,一只只乌篷船穿梭其间,别有一番景色。我在这小桥流水的地方拍了几张照片留作纪念,品味江南特有的景色。

到过绍兴的人,大凡要到鲁迅故里去游览,领略一下近代文坛巨匠的风采,感受一下绍兴古城淳朴厚实的历史文化。上午10点多钟,雨过天晴,气温开始回升。车夫带我们到了鲁迅故里--都昌坊口,这是今天游览的最后一站。这里人头攒动,好不热闹。鲁迅故里方圆有一公里左右,由鲁迅故居、百草园、三味书屋、鲁迅祖居、鲁迅生平事迹陈列厅和咸亨酒店等组成,入口处有鲁迅先生巨幅画像。我们跟着一个旅游团后面,边游览边听导游口若悬河地讲解,初步了解了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和各部分展馆的内容。

绍兴自古人杰地灵,群星灿烂,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就是其中一位杰出的代表。鲁迅原名周树人,1881年9月生于绍兴都昌坊口一个破落的封建士大夫家庭。他7岁启蒙,12岁就读于三味书屋。13岁时,祖父因科场贿赂案下狱,父亲周伯宜因此一病不起,从此家道中落,饱受世态炎凉。鲁迅18岁那年,毅然走异路,逃异地,去寻求别样的生活。他先后去南京、日本学习。1909年回国后,先后在杭州、绍兴、北京、厦门、广州和上海等地从事教学工作和文学创作。1936年10月19日病逝于上海大陆新村寓所,享年56岁。

鲁迅一生有三分之一以上的时间是在绍兴度过,他不仅在故乡度过了童年和青少年时代,而且还进行了他初期的教学实践、文学创作和社会革命活动。故乡的生活经历不仅对他的思想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同时也是他文学创作的重要源泉。

鲁迅故居位于都昌坊口周家新台门西首,是鲁迅先生的出生地。它建于清嘉庆年间,坐北朝南,青瓦粉墙,砖木结构,是一座典型的江南特有的深宅大院。两扇黑油油的石库台门,原系周家新台门的边门,是鲁迅家人出入的地方。从右侧门进去,穿过长廊,就到了“桂花明堂”。明堂在绍兴俗称天井,这里原来种着两株茂盛的金桂,桂花明堂由此得名。鲁迅小时候夏天经常躺在桂树下的小板桌上乘凉,他的继祖母蒋氏则摇着芭蕉扇一边打扇,一边给小鲁迅猜谜,讲“猫是老虎的师父”、“水漫金山”等故事,使鲁迅从小就受到民间文学的熏陶,为他以后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后来,他在《狗?猫?鼠》、《论雷峰塔的倒掉》等文章中均有生动的回忆。

穿过桂花明堂,便来到鲁迅的卧室。1909年,鲁迅从日本留学回国后,先后在绍兴府中学堂和山会初级师范学堂担任教职,间卧室是当时他在绍任教期间的卧室兼书房。鲁迅常常在这里备课、写作到深夜。他的第一篇文言文小说《怀旧》就在这里写成。卧室里陈列着的铁梨木床是当年的原物。

穿过天井,迎面就是保存完好的鲁迅故居两楼两底。拾阶而上,东首前半间是当年鲁迅家吃饭、会客的主要活动场所,绍兴俗称“小堂前”。鲁迅在绍任教时期,经常在这里接待来访的朋友和学生。客厅的右上角那张皮躺椅是鲁迅父亲用过的。与客厅一板之隔是鲁迅母亲的房间。南边那张八脚大床是鲁迅的母亲睡过的原物。东边的小床是当年鲁迅的弟弟周建人睡过的床。靠窗桌子上陈列着的是鲁迅母亲做针线活用的物品。鲁迅的母亲鲁瑞是绍兴乡下安桥头人,性格和善而坚毅,以自修达到能够看书的文化水平,一个很不平凡的母亲,她培养的三个儿子被现代文坛称为“周氏三杰”。

与鲁瑞卧室相隔一天井,就是鲁迅家烧菜做饭的灶间,也就是厨房。在厨房正前方的绍兴旧时大户人家所用的“三眼大灶”,是根据当事人回忆复原的,灶壁上绘有祈福避邪的图画和文字。北面墙上的菜罩是当年鲁迅家的佣人章福庆亲手制作的原物。章福庆有时将儿子运水带来帮忙,并与鲁迅结为形影不离的好朋友。鲁迅和运水第一次见面就在这厨房里。就是这个运水让鲁迅认识了一个在书本上见不到的陌生世界。1921年,鲁迅在创作小说《故乡》时,把运水作为模特儿,塑造了“闰土”这个活生生的艺术形象。

记得中学时代读过鲁迅先生的文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眼前就是书上写的百草园。百草园的名称虽雅,但其实是一个普通的菜园,是当时新台门内十几户人家共有的一个菜园,平时种一些瓜菜,秋后用来晒稻谷。童年鲁迅经常和小伙伴们在百草园内嬉戏玩耍,夏天在树荫下乘凉,秋天在泥墙根一带捉蟋蟀。冬天就在雪地上捕鸟。对于百草园,鲁迅曾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著名的散文中作了非常形象生动的描述:“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的趣味。”现在我们所看到的百草园就是鲁迅当年笔下的景致。

从鲁迅故居出来,东行数百步,往南走过一座石板桥,从一扇黑漆竹丝门进去,就到了鲁迅少年时代读书的地方--三味书屋。三味书屋是清末绍兴城里很有名的私塾,它坐东朝西,原是寿家书房,鲁迅12岁开始到这儿读书,五年多的学习生涯,使他受益匪浅,积累了丰富的文化知识,为日后从事文学创作打下了非常坚实的基础。

书屋正中悬挂着“三味书屋”的匾额,两边柱子上有一副抱对:“至乐无声唯孝悌;太羹有味是诗书。”是清朝著名书法家梁同书所写。匾额下挂着一幅《松鹿图》,学生每天上学要先对着匾和图行礼,然后才开始读书。鲁迅的座位在书屋的东北角,是当年鲁迅使用过的原物。现在还可以看到当年鲁迅在桌子右下角亲手刻下的“早”字。关于这个“早”字,这里面还有一个小故事。有一次鲁迅因家中有事,上学迟到了,受到先生的严厉批评,他为了提醒自己,就在书桌上刻下一个“早”字,勉励和告诫自己今后不可再迟到。

穿过马路。我们看到一组颇具规模的清代建筑群就是鲁迅祖居――周家老台门。鲁迅祖居是目前保存最为完好的典型台门建筑群,是鲁迅祖辈世居之地。鲁迅祖居坐北朝南,青瓦粉墙,砖木结构。台门主体建筑有台门斗、大厅、香火堂、后楼共四进。东首有坐东朝西的厢楼九间,西首有坐西朝东的厢楼七间,堂屋之间均有明堂和廊屋贯通。由“鲁迅祖居复原陈列”和“绍兴民俗陈列”两部分组成。

沿街的第一进俗称“台门斗”,建有头门、仪门。头门就是这六扇黑漆竹丝大门,俗称“竹丝台门”。接着便是仪门,左右各有耳房,仪门上方悬挂着一块蓝底金字的“翰林”匾,自右而左书着“翰林”两个字,左右还有泥金小楷的上下款,上款:“巡抚浙江等处地方提督军务节制水陆各镇兼管两浙盐政杨昌浚为”,下款:“钦点翰林院庶吉士周福清立”。这位钦点翰林的周福清便是鲁迅的祖父。这对周氏来说是前所未有的荣耀,因而在周氏聚族的三个台门斗里都挂起完全相同的“翰林”匾。第二进为厅堂,绍兴俗称“大堂前”,是周氏族人举行重大喜庆活动和祭祖的公共活动场所。大厅是三开间的一个通间,正中上方挂着一块长方形白底黑字的“德寿堂”大匾,这是周氏老台门的堂名。大厅北面隔一天井是第三进,俗称“香火堂前”。是祭祀祖宗的场所。香火堂左右各有一间,左边为客厅、餐室,右边为佛堂、客房。香火堂北面再隔一个方形的石板天井是第四进。俗称“座楼”,是周家的主要生活住宅区。座楼中间一间小堂前一般作为平时会客、祭祖用。

周家老台门是周氏的祖宅,所以当时周氏有重大喜庆活动和祭祖都在老台门的大厅举行,鲁迅在绍兴时期,遇到节庆或祖先忌日,必去老台门行礼。鲁迅最后一次到老台门是1919年举家北迁之时。

最后,我们参观了鲁迅生平事迹陈列厅。陈列厅是一座中西结合的建筑,门楣上方“绍兴鲁迅纪念馆”七个鎏金大字为郭沫若所题。进入大门迎面是一座汉白玉鲁迅胸像。序厅左右墙上各挂有鲁迅手迹。整个陈列以鲁迅的思想发展为主线,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鲁迅少年时期的社会环境与生活情况;第二部分是鲁迅青少年时代在南京、日本、杭州、绍兴寻找救国救民的真理与积极投身反清革命斗争的事迹;第三部分是辛亥革命后,鲁迅在北京、厦门、广州继续探索革命的新路,最后举起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大旗,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将;第四部分是鲁迅在上海辉煌的十年;第五部分介绍了鲁迅逝世后,人们用各种不同的方式纪念他、学习他的照片。

绍兴还有许多与鲁迅有关的人文景观,离鲁迅故居不远有一家因鲁迅的名篇《孔乙己》而名扬四海的百年老店--咸亨酒店,想进去“拜访”一下孔乙己,品一品绍兴酒,嚼一嚼茴香豆,领略鲁迅笔下的绍兴风情,但由于自己不胜酒力,而且里面客人太多,只好在沿街的面铺吃了一碗肉丝年糕,也算是品尝了绍兴特色小吃了。在绍兴酒展览馆,琳琅满目的古越龙山、女儿红、花雕酒,让人眼花缭乱。绍兴酒有着2500多年的历史,可谓历史名酒,在绍兴喝绍兴酒应该是正宗的。于是我在古越龙山的石舫处拍照留念,又买了一小坛花雕酒带回天津,让家人尝一尝家乡的老酒,也算不虚此行吧。

3 0
相关文章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