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朽的柯岩

日期:2013.12.14 点击数:0

【类型】报纸

【副篇名】——写在柯岩逝世两周年

【关键词】 柯岩 

【地址】 地址1

【来源】 延安日报

【入库时间】2015.02.11

【全文】

想起柯岩老师,我就想到故乡华山之巅的伟岸劲松。她一生选择了文学创作,也就选择了植根于险峰岩石之巅的伟岸与苦难。华山松是生长在岩石缝隙之中的,那里几乎没有泥土,也没有水分,需要松树把自己的根深深地扎到岩缝的深处,才能探到泥土和水分。这正如柯岩老师的崇高理想和峻拔品格,深深地植根于人民的实践,同地气永不分离,因此个性就特别的坚强,生命力就特别的旺盛。华山很高,远远地高出周围群峰,风常常就很大,山上风云际会,变幻无常,暴风雨也是出了名的凶猛险恶。这也需要松树的顽强抵御。于是华山松的枝干是坚韧的,针叶是收敛长青的,根是非常牢固有力而不轻易动摇的。这也同柯岩老师的品格一样,一生坚韧不拔,立场坚定地同人民群众血肉相连,足以抵御来自任何方向的狂风暴雨。华山松是恒久的,象征着青春永驻。并且随着岁月的更替和年轮的增长愈加壮美而蓊郁繁茂。这也同柯岩老师的精神气质和艺术品位一样,并不会因为她的过世而销声匿迹,而只会随着岁月的增长而更加的耐人寻味,发人深思,感人至深,催人奋进。

是的,如果说,幼年的柯岩,如同一颗不图安逸的风中的种子,当她一经选择了峻峭华山之巅的岩隙,她就选择了奋斗与卓越。青壮年时期的柯岩,就成了一株奋发向上、不畏暴风骤雨的松树。此后她经受住了成长的痛苦与脱俗的历练,经受

住了坚守的寂寞与突破的磨难,经受住了抗争的辛劳与困顿的考验,经受住了种种疾病的长期折磨,甚至是生与死的较量与拼搏……在人生漫长而困苦的岁月中,我们敬爱的柯岩老师,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是高潮还是低谷,是大红大紫的诱惑,还是世俗的掌声与鲜花喝彩的困扰,甚或功名利禄的谄媚与缠绕,还是某种世俗眼光里所谓发迹与显赫的考验,她都是我行我素、本色依旧,初衷不变,坚守自爱,总是在默默的耕耘与奉献中,编织着自己的艺术梦想,奉献着自己的正能量,让青春年华发出最本真、最朴素,也是最绚丽、最热烈的光和热,呵护着青年,温暖着世界。总是不间断地创造着一个生命的奇迹。直到生命的最后,我们的柯岩老师,依旧如同一棵壮美无比的华山松,以纯洁高贵、不同凡俗的飒爽英姿,屹立在中国文学的华山之巅,向世界和未来昭示着自己的存在与不朽的风采。

是的,无论是远望近观,晴天雾里,华山松都是峻拔而伟岸的,更是深情而热忱的,充满人情人性的。

温暖和令人回味无穷的隽永哲思。这也同柯岩老师的为人处世一样丰富而亲切动人。作为一路引领风骚的诗人作家,她是天才的智者,是卓越艺术的创造者,是敢于冒险求法的真理的探索者和捍卫者,更是嫉恶如仇的不屈不挠的文学斗士,是永不满足永无止境的未知世界的探索者。她的《周总理,你在哪里》的深情呼唤,响彻了中华大地,也震颤了亿万中国人的心弦,唤起了整个民族的良知与感

恩。她的《雷锋》与《中国式的回答》,还有振聋发聩的报告文学《奇异的书简》和《船长》等,塑造了不朽的文学雕像,也改变了多少人的观念、行为。还有那挑战上帝和命运的奇书《癌症≠死亡》,安慰了多少孤独无助的癌症患者,挽救了多少频临绝境的鲜活生命。那《寻找回来的世界》以及《他乡明月》,更像雾霾中的灯塔,为迷失人生方向的青年指引出通往光明与幸福的康庄大道。

我曾经多次登上华山之巅。那种朝山拜树的感觉,历险而知峻,凌云方仰止的感觉,就像是阅读柯岩老师的浩瀚文集。十余年间,柯岩老师曾经先后两次签名送我她新出的文集。我都认真地阅读,就像每一次攀登西岳华山一样,总是有新的感悟收获。令人惊异的是,华山最高的南峰之巅,恰巧有一棵奇异的连体松树。原本是两棵松树却紧紧地结合在了一起,形成了古人理想中的“连理枝”。在高大壮伟的连体松树的周围,生长着茂密的高山杜鹃,那临寒不惧的灌木,如同受到了松树精神的感召,冬春经历过冰雪风雨的洗礼,夏秋总是开满诱人的鲜花,衬托回报着松树的蓊郁。这令人想到了柯岩老师与贺敬之先生的精神感召力和崇高纯洁的爱情,想到我们这些围绕在大树周围的广大的文学老年、中年和青年。作为革命的伴侣与我国文学星空中耀眼的双子星座,柯岩老师同贺敬之先生的爱情同他们的文学成就一样令人敬佩,同样是最堪敬重而感天动地的。在家庭中作为妻子,柯岩老师对贺老的照顾是无微不至的。

特别是到了晚年,她自己重病缠身,仍然相夫教子,尽力地承担着妻子与母亲的责任。这是鲜为人知也是很容易被人们忽略的她的一个侧面。能做到如此的尽善尽美,这对于像她这样的名作家真是难能可贵。这位当代顶天立地的知识女性,也为后人树立了一个巍峨的标杆。作为母亲,她的爱是平凡而深沉的。她曾经为儿子小雷的一场冤屈的官司,同笔者面谈并先后通过几次长话。笔者从中深深地体会出了一个母亲的责任与情怀。那种焦虑急切,那种愤然无奈,还有那寝食难安的忧愤与担心,那种为人母的恋子护犊的人之常情与无私大爱,令我感动不已。而作为社会贤达、良师益友,柯岩老师又是热情似火、助人为乐的典范和维护正义的战士。她曾经为了更好地发挥一个晚辈的文学特长而四处联系,不惜停下自己手头的创作而不厌其烦地向相关部门和领导举荐,并反复磋商努力推动落实。那种奋勇当先与不遗余力的痴情姿态,令那位年轻人深受鼓舞,更不知如何回报。她看了话剧《铁人轶事》,给当时还在大庆工作的笔者写来长长的书信,给予热忱的鼓励并提出进一步提高完善的详细具体的修改意见。甚至还辗转寄来一位美籍华人观众的来信,表示对宣传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热情支持。她为了抵制文坛出现的一些歪风逆流,抱病精选出当代诗文精华之作出版,在文坛引来了一股清风。的确,就像登山拜树一样,每次阅读柯岩老师的作品,同她见面交谈,或是阅读他精心选编的作品,都会有新启示和新的思想收获。

著名诗人石祥先生曾经写过一首赞美柯岩的诗,说“柯岩是一团火”,而在我的印象中,柯岩更像是一棵树,一棵高大的长青松树,一棵生长在我国文学的华岳之巅的伟岸劲松。当我们面对这棵奇异的巨松,心中的敬仰之情油然而生: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忽培元

3 0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