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水共治”要正确处理好三对关系——二论深入推进“五水共治”

日期:2014.02.01 点击数:15

【类型】报纸

【地址】 地址1

【来源】  嵊州新闻网

【入库时间】2015.02.11

【全文】

“五水共治”是一场持久战,更是一项复杂庞大的系统工程,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好三对关系。

“岸下与岸上”的关系。所谓岸下,是个表象的东西,就是指各类河道堤坝的清洁度,它可以通过一定的劳动力对污泥淤泥、漂浮物等的治理来保证。目前,全市上下都在集中行动处理,面貌也发生了一些变化,河道的水清澈多了,堤坝干净整洁多了,但是清理一次容易做到,长期保洁才是关键。所以,岸下的问题,是敢于长期担当的问题。各级干部要有“我不入地狱谁下地狱”的思想境界,一级对一级负责,严格落实、加强督查,将责任内容真正落实在行动上。所谓岸上,是个根本的东西,就是说保持河道堤坝清洁的人的因素。水在河中,根在岸上,关键在人。可以说,岸下的现象取决于岸上的行为。做好岸上的工作,要敢于亮剑,特别是对污染企业、污染区域敢于亮剑,彻底亮出“零容忍”态度,该关停的关停,该整顿的整顿,该处罚的处罚,剑锋所指,所向披靡。要敢于问责。农村卫生的责任考核制很明细,经费已是全市统筹处理,各村保洁员、分管人员都已到位,制度、照片都已上墙。然而,保洁员的工作是否真正到位了呢?户集村收镇运市处理是否真正做到了呢?村干部的负责与检查,驻村指导员的指导与督查是否真正到位了呢?因此,责任制的落实,执行起来必须严格严肃,对行动不到位任务不落实的单位和个人,要倒查责任,谁不作为就向谁问责,这种硬制度必须来硬的动真的。只有做到了岸上与岸下的互动,才能永保清洁。

源头与终点的关系。河道是有流域性的,它的全程有的越过村界、镇乡界、县市界、省界甚至国界。正因为是流域性的,要达到全流域的保洁,源头与终点至关重要。要解决源头问题。源头不清,下面哪怕最多的治理都是无效果的,所以源头治理十分重要。江河源头上的污染源必须搬迁整治。“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在江河上游的干部群众更应该清醒地认识并做到这一点。要解决终点问题。终点是检验河道治理成效的一个重要节点。江河或长或短,污染源不同,治理的工作也有不同,归纳起来讲,清淤清污是第一步工作,要清除沿线污染源内源,提高河道蓄洪、泄洪能力,让河床“脱胎换骨”。截污是治理重点。要认真实施污染源普查、截污纳管、拆除违法建设等工作。如有源头的保证、沿线的保洁、终点的正常,那么水清岸绿水到渠成。

主导与主人的关系。在“五水共治”中,各级党委、政府处于主导地位,担负着一个区域“五水共治”的统筹谋划、宣传发动、全面推进等重大任务。因此,各级党委、政府要将“五水共治”工作纳入目标任务的重中之重来抓,既要有长远的计划方案,也要有近期的工作安排;既要有集中行动的效果,也要有细水长流的韧性;既要有守土有责的态度,也要有机制健全的保障。在“五水共治”中,广大群众处于主人地位。嵊州大地每一寸土地是嵊州人民的,每一条“母亲河”也是嵊州人民的。广大群众不应游离于“五水共治”之外,我们要为保卫美丽的“母亲河”献计出力。因为,我们是“母亲河”的主人。有的人会说,治理河道,清污截污,是政府出钱干活,与老百姓无关。这实在是一种狭隘的不负责任的想法。嵊州是我家,清洁靠大家。我们生活在嵊州大地上,许多陋习随时会影响我们的生存环境。有的为获取利益,不惜以牺牲周边环境为代价,创办污染企业、污染场矿,导致污水横流,臭气熏天,浓烟蔽日;有的为了方便,随意倾倒垃圾,随意堆放污物、杂物,造成了“满地遍是黄金甲”“两边河道插满万国旗”的不堪入目的乱象。广大人民群众要以主人的身份,来展示主人的地位,像保护眼睛一样来保护我们的家园、爱护我们的母亲河。

岸下与岸上的长期互动,源头与终点的高度统一,主导与主人的作用发挥,“五水共治”工作才能卓有成效,进而才会持久永恒,从而让人看得见山青,望得见水秀,记得住乡愁。

3 0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