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禹庙 救东湖 整修百岁堂

日期:2014.09.19 点击数:0

【类型】报纸

【副篇名】昨天在纪念绍兴四乡贤座谈会上,与会专家深情回忆鲁迅三弟周建人鲜为人知的事

【关键词】 绍兴晚报 

【地址】 地址1

【来源】 绍兴晚报

【入库时间】2015.02.11

【全文】

首席记者 周能兵

在昨天上午召开的纪念周建人、许钦文、孙席珍、余任天四乡贤逝世30周年座谈会上,我市专家学者深情缅怀杰出的社会活动家、中国民主促进会创始人之一——鲁迅三弟周建人,著名乡土文学作家许钦文,著名作家、北方左联书记孙席珍,著名书画家余任天4位乡贤。绍兴乡土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何信恩回忆起周建人护禹庙、救东湖、整修百岁堂等鲜为人知的事时说,周建人和绍兴人民心心相印、血肉相连,在十分困难的历史条件下,他为保护绍兴的名胜古迹免遭破坏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反对把禹庙改建,制止“拆堤拓河”

周建人曾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副主席,曾出任浙江省省长。1970年,周建人在浙江省分管文化教育。当时绍兴的一些“闯将”把“四旧”破到大禹的头上。他们把大禹塑像的头砍下,游街示众,还捣毁了禹庙的部分陈设,涂抹了所有碑刻。不久,他们又决定把一时无法拆掉的禹王庙大殿移作他用。绍兴一些有识之士立即向周建人反映,周建人接到群众来信后当即指出:禹王在历史上有无其人虽还有争论,但大禹在中国人民心中,始终是受人敬仰的。大禹为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事迹,是老幼皆知、家喻户晓的。他坚决反对把禹庙改建。在他的干预下,禹庙改建工作的计划终于被迫取消,大禹庙这一千年古迹,终于得到了保存。

东湖是自汉以后开山取石所成的奇山异水。清光绪年间,陶浚宣筑堤数百丈,并利用采石形成的塘、潭、池、洞,造桥、筑路、营屋、建亭,蔚为奇观。抗战期间,东湖所有建筑悉遭破坏。新中国成立后,几经整修,湖山景貌焕然一新,被誉为江南著名的水石大盆景。

1974年,绍兴有人以发展内河航运为名,要开阔城东运河,提出要“拆堤拓河”,要拆掉东湖的人工堤,把里湖与运河连成一片。他们的理由是河道不能向北扩展,不能征用良田,因此,只好拆堤来拓宽河面。周建人闻讯后,立即制止了这一设想,他指出东湖不仅是名胜,也是辛亥烈士秋瑾、徐锡麟、陶成章等经常聚会之所。拓宽运河是需要的,但不能靠破坏湖堤、与东湖合并的办法来开阔。当时,国家规定征用一定数量农田,需要省级以上政府部门批准。周建人在省里做了许多工作,终于批准拨给一部分土地,改挖成运河,保护了东湖,使这一名胜避免了一场毁灭性的灾难。

整修总理祖居百岁堂

越城市区劳动路上的周恩来祖居百岁堂是在周建人的呼吁和关心下整修的。

1957年春,周建人以省人大代表的身份和另外几位代表一起来绍兴视察文物保护工作,他提出要到百岁堂去看看。当时百岁堂的房屋因年久失修,已经倾斜,陪同人员为了安全起见,劝他们不要进去。但周建人坚持要进去看看。穿过台门就是大厅三间,到达最后一进,那里住着周氏族人。大厅正中悬挂着“锡养堂”大匾,屋顶有透天窟窿多处。

周建人看后说:“这里是周恩来总理的祖居,1939年,他到抗战大后方来视察工作,曾经来过这里。房屋年久失修,我要回去提个建议,周总理祖居百岁堂应该整修。”不久,绍兴收到省里拨来的维修款,委托绍兴鲁迅纪念馆负责,按照“整旧如旧”的原则,修好了台门和大厅二进房屋。

何信恩深情地说:“现在,周总理祖居已成了绍兴一处重要的文物保护单位和廉政文化教育基地,同时也成为一个著名的人文景观,饮水思源,我们不能不敬佩当年周建人的远见卓识。”

捐出珍藏多年的鲁迅文物

周建人十分关心绍兴鲁迅纪念馆的建设,为恢复绍兴鲁迅故居提供了第一手资料,为搞好鲁迅生平事迹陈列呕心沥血。周建人对鲁迅文物资料征集保护工作极为重视,多次提供相关线索,还多次无偿捐献出自己珍藏了几十年的鲁迅文物。1973年,绍兴鲁迅纪念馆得知周建人珍藏着鲁迅当年在三味书屋读书时用过的两口木质书箱,十分惊喜,但又有些担忧,怕他老人家不肯割爱,便通过其秘书代为传言。谁知,周建人听说后,二话没说,毫不犹豫地将书箱捐了出来,同时还详细记述了书箱的来龙去脉。在捐献书箱的同时,周建人还把珍藏了多年的一套(共46张)“鲁迅丧仪照”,捐献给了绍兴鲁迅纪念馆。

何信恩说,周建人热爱家乡,热爱家乡的名胜古迹,他曾亲笔题写了绍兴名胜“禹陵”“兰亭”“东湖”“青藤书屋”和“蔡元培故居”等题词。周建人为保护绍兴名胜古迹所作的贡献至今仍在民间传诵。

3 0
相关文章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