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平安建设,关键靠什么?

日期:2014.05.21 点击数:0

【类型】报纸

【关键词】 绍兴晚报 

【地址】 地址1

【来源】 绍兴晚报

【入库时间】2015.02.11

【全文】

儒岙“讨说法找律师,要信访专家陪”两个样本的启示和追问

祝诚

有了好的制度,还贵在坚持,重在深化完善。否则就可能是蜻蜓点水,昙花一现,成为概念口号、表面文章,流于形式主义

“讨说法找律师,要信访专家陪”,这是出现在新昌县儒岙镇的新鲜事,它体现了村民法律意识的增强,政府法治理念正得到有效的贯彻实践。但反观基层不少地方的“老大难”问题,仍然值得我们深思:农村的平安建设究竟靠什么?从大环境来说,当然要靠改革和发展,靠法制建设。而就儒岙镇两个“样本”看,它可以给我们更具体的启示。

首先,是执政者理念、方式和角色定位的改变、转换。政府职能的转变,要求基层组织和干部能真正将服务作为治理的重要方式。如果有些服务做不了,也可以“购买”的方式,来开展更专业、更好的服务。而在不少地方,这种“蜕变”尚未开始,“父母官”身段始终放不下,更遑论新的理念和方式。

创新制度设计和有效载体十分关键。政府出钱,聘请律师做村民顾问和请专家陪同信访,是两项创新性举措,可谓抓住了“牛鼻子”。如针对群体信访,一般惯用的是“盯人跟人”的简单方法,一个“陪”字,变“暗中”到公开,变“堵截”为引导。而专家都是一些群众信得过的老干部、“老娘舅”。于是,该沟通的沟通,该处理的处理,该维权的维权,从而获得权威回复,结案息访。该镇一起长达10年的上访积案,就是这样得到了解决。有些地方,面对新旧矛盾堆积,手足无措,老办法不管用、不能用,而又缺乏新思路、新办法,其执政的能力和方式已遭受严重质疑。

农村中许多人信“访”不信“法”,唯“上”不唯“下”。而在该镇,村民有事已习惯找律师和专家,由此,信访案件越来越少。这充分说明,各种诉求,不管是合理还是不合理的,如果都有地方能得到“说法”,那么农民的一些旧观念和行为方式终将会逐渐得到改变。

有了好的制度,还贵在坚持,重在深化完善。否则就可能是蜻蜓点水,昙花一现,成为概念口号、表面文章,流于形式主义。该镇“一村一企一律师”的法律顾问制度,为了确保长效性,按照“村自筹一点,镇资助一点,律师优惠一点”方式,着力构建经费保障体系。这是对农村消费法律服务新模式的积极探索,以政府主导削减功利性和公益性的矛盾,产生了良好的效果。

为建立完善服务的评估体系,儒岙镇以法律合同的形式固定内容并定期考核。除了土地承包流转、民事纠纷和群体性事件等突出问题,还对重大决策与经济项目及村务管理,提供法律指导和服务,提前介入、全程参与。专家认为,这是基层对综治资源的深度整合和统筹,健全了人民调解、司法调解和行政调解机制,较好实现了社会网格化管理。

当前,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正在各地广泛深入开展,农村的平安建设有许多新的探索实践,期待能发现和创造推出更多更好的“样本”。

3 0
相关文章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