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心体会书法魅力

日期:2014.09.11 点击数:6

【类型】报纸

【副篇名】——记绍兴书法名家周俊友

【关键词】 绍兴书法 

【地址】 地址1

【来源】 绍兴县报

【入库时间】2015.02.11

【全文】

周俊友:柯岩人,现供职于绍兴市柯桥区柯桥小学。系中国书协会员、兰亭书会会员、政协山阴书画院副秘书长、县书协副主席。学书二十多年,精研唐代楷书和宋明清行草书。近年钟情二王法书,颇多感悟。作品入展全国展、全国中青展、兰亭奖作品展等最高规格的国家级展览达10次,其中 2次获奖。还多次参加全国名家书法邀请展;中南海、西安博物馆、绍兴博物馆等文博单位

学生如何练书法?

提笔就是练字

写一个简单的便条,也必须把字写美观、把款式写大方。

作为柯桥小学的书法指导老师,周俊友对书法教育也很有心得。

周俊友认为:学书法确实可以培养学生的耐心、静心和恒心,对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也有很大的帮助。当然,小孩子学书法,首先要对书法有兴趣,然后才是好习惯的养成。如果小孩对书法感兴趣,那么,他会在学习更努力,学习效果也会很好。其次,书写习惯的养成同样重要,要让学生意识到“提笔就是练字”,就算写一个简单的便条,也必须把字写美观、把款式写大方。

“中国的书法看浙江,浙江的书法看绍兴。”绍兴是书法重镇,历史上书法名家层出不穷,乃至近代,书法界的“绍兴现象”仍让中国书坛瞩目。《绍兴书法二十家晋京展览》中,绍兴县(柯桥区)作者共三人,其中之一就有周俊友先生。

周俊友从艺三十余载,尤以行书见长,自成秀雅古朴之风貌,初学米芾,后上溯王羲之、王铎各帖,再学明清诸家,然后取法王羲之的远逸,米芾的爽朗,董其昌的淡雅,王铎的沉着……书艺融会贯通,汲古出新,结合自身秉性,形成了鲜明的自我艺术特色。

师从名家钱彰武

采访俊友先生,是在今年年教师节前夕。俊友先生面貌清癯,气质儒雅,语气和缓,对古代及现代书法的理解很有自己的观点。

周俊友1965年出生,从小就喜欢书法,但中小学时期既没师资也没字帖,常常把老师的板书作为范字来学习。直至1982年,他在老家柯岩景区遇到带学生前来写生的绍兴书法名家钱彰武先生后,才受到启蒙走上正轨的学书之路。以后每逢周六周日,周俊友便去钱彰武先生家学习书法,风雨无阻,这一学就是4年。在此期间,他先从唐代的颜、柳为主的楷书入手,也仿写一些以海派为主的行书。

九十年代初,周俊友调入柯岩小学,负责书法兴趣小组的业余辅导,结识了当时县文联的王建华先生,在他的建议下周俊友先生开始学写米芾,从此一发不可收拾。米芾的率性、随意、潇洒正符合俊友的本性,一路写下来,坚持到今天。

从静心中体会学书甘苦

“写字,在很长时间内往往没有任何物质上的回报。”周俊友回忆说,当时他也曾有过放弃书法的念头。周说,学习书法是要有“静心”的,当时与他同窗的兄长已是车间主任,手底下百十来号人,好不威风。与之相比,自己的收入显得太微薄了。但不管怎么样,周对书法艺术的喜欢压过了其他,这份对书法难得的“静心”让他坚持到了今天,并有欣慰的成就。

1996年,朱关田先生在第六届全国中青年书法家作品展览中实名推荐了周俊友的书法作品。那件获奖作品产生的能量对于彼时的周俊友来讲是巨大的,周俊友说,就感觉自己真正走入了书法之门,并坚定了把书法艺术当成终生追求的信念。周俊友笑着说,“我想范进中举大概就是这个感觉吧。”之后,他开始从师于朱关田先生。值得一提的是,当时朱关田推荐周俊友时,两人并不相识,周俊友猜测,他在款字中写了“绍兴周俊友”,或许让朱关田有了提携同乡人的初衷,抑或是同等水平下的优先关照。而这次推荐,让他感恩一辈子。这段书坛佳话也证明,书法界并没有想像中的有那么多潜规则。

朴实 温醇 得尚 有趣

朱关田曾告诫周俊友,“青年时代凭才气,中年时代凭功力,老年时代凭学问。”而处于中年时代的周俊友正是这么做的,他认为书法最讲究“工夫”。工夫没达到一定的深度,运笔不灵便,所作自然粗浅;不讲工夫,甚至脱离传统信笔为体,或许能听到门外看客的几声吆喝,但充其量只是一种江湖手段。工夫是靠积累的,临帖最重要。边临写,边思考,时间久了,就会有所悟、有所得。就像读一本书,起初没觉得有什么好,读着读着就读出了自己的想法。这便是入古出新,水到渠成。周俊友认为自己的书法创作还是比较传统的,也就是停留在“写字”层面上。身心俱佳时,出手会快一点,一挥而就的情况不是没有,但是不多。多数时候总是迟迟出不了“货”,心里惦着,一旦有了些许感觉或书写的冲动就赶紧动笔,这样往往写得较顺当。这跟运动员的竞技状态好坏是同一个理。至于时下流行的拼接染色制作等手段,他不会也不想学。他认为,书法毕竟不是工艺,艺术总要高于技术。

永和会这样评价周俊友“朱关田先生尝有八字评之周俊友先生书法:‘朴实、温醇、得尚、有趣’,此二十年前之评语也。书法学习一日一境,况精分、善思如先生者。其书潇洒沉着,有晋人风之意蕴,展抚其作,如见《世说》中人物。”记者采访时,周俊友先生正在练字,观其字,用笔老到、温醇得趣、风格鲜明,得此评价,确实不虚。

文/朱旦

周俊友书法作品

3 0
相关文章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