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杯中的《兰亭序》

日期:2013.12.12 点击数:0

【类型】报纸

【作者】 冯书武

【关键词】 兰亭序 

【地址】 地址1

【来源】 沧州日报

【入库时间】2015.02.11

【全文】

一千六百多年前,在东晋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初三,王羲之邀请了谢安、谢万、孙绰等名士及亲友41人,来到会稽(今绍兴)之兰亭举行了一次雅集,这就是东晋时有名的“兰亭之会”。

他们围坐在曲水之畔,将盛有酒的觞(酒杯)置于水中,任其顺水漂流,酒杯漂到谁的面前,谁便要饮酒赋诗。作不出者罚酒三杯。正是这样的一次雅集,造就了一幅绝佳的图景:一群风流倜傥的文人雅士,列坐茂林修竹掩映的兰溪之侧,流觞饮酒,好不快哉!

因为这样特别的形式而有了一个美丽的名字,曲水流觞。

聚会已近日暮,雅士们仍然意兴不减,沉浸在诗酒的浪漫回味中,不忍归去。也不知是谁提议,把当日所做的37首诗歌,汇编成集,诗集名曰《兰亭集》。然这样一部好诗佳集,又怎能不写一篇序文呢?众人共推王羲之撰序并书,羲之微醉乘兴,即席挥毫,一气呵成,写下了名噪天下的《兰亭序》。

《兰亭序》,行书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在中国书法史上声誉显赫。

唐太宗李世民对王羲之的书法推崇备至,对《兰亭序》更是仰慕,多次重金悬赏索求,但一直没有结果。终有一天,李世民派往民间明察暗访的人回来报告说,《兰亭序》真迹在会稽一个名叫辨才的和尚手中。李世民便派监察御史萧翼前去求索。

一天,天刚破晓,辨才和尚同往常一样打开寺门,欲往后山习武。可是刚跨出左脚,就吓一跳,因为他发现门外横卧一个人。他伸手试试那人的鼻息,却闻到一股浓浓的酒味,自语道:“原来是个醉鬼!”“醉则醉了,可未必是鬼啊!”辨才话音刚落,脚下这个人就接了一句,然后翻身起来,用纸扇掸打身上的尘土。

辨才这才看清,“醉鬼”原来是个书生,一副飘逸洒脱的样子,心里就有三分喜欢,便欲留他,机灵的书生,忙施一礼:“多谢师父!”此后,这书生便在寺内住了下来。再后来竟与辨才同吃同睡,大有相见恨晚之感。

一天饭后,两人在桌上研习书法,书生将随身携带的行囊中取出了一轴东西,在桌上展开。辨才一看,原来是王羲之的几件作品真迹,不知何意。书生却说:“我与师父虽然素昧平生,但已引为知音。眼下既知师父酷爱书圣书法,便当将平生所藏倾囊奉上,以酬知音一场。”

辨才听了书生言语,觉得大出意料,书生把平生所藏平白赠予自己,而自己藏有极品,竟不肯让他一观,心中自责。于是,辨才便飞身跃上屋梁,拿下自己珍藏了多年的《兰亭序》,展开让书生过目。书生一见真品,连声道“好”。两个人切磋研习到深夜,方才入睡。

辨才躺到床上,不一会儿就响起了均匀的鼾声,可是同床的书生却睡不着。他翻身下床,将《兰亭序》卷起往怀里一揣,轻轻打开房门,走进了溶溶月色之中。

李世民得到《兰亭序》后,欣喜若狂。病重时再三叮嘱在床前服侍的太子李治,要他将这件墨宝与自己一起共葬昭陵。李治当然不负父皇临终心愿,将这件稀世珍宝放进了李世民的棺材。

如今,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兰亭序》是唐人冯承素的摹本。

3 0
相关文章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