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 (1)
按栏目分组
绍兴文化 (1)
按年份分组
2014 (1)
按来源分组
钱江晚报 (1)
相关搜索词
今天,去天一阁看《兰亭序》
作者: 李洁莹 何乔  来源:钱江晚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兰亭序 
描述:坐落在宁波月湖的天一阁,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私人藏书楼,也是世界上现存历史最悠久的私人藏书楼之一。 资料记载,在明代,天一阁藏书,除范氏子孙外无人可一览真容。清康熙初,黄宗羲破例登阁,并撰藏书记,始为学术界所注意,于是徐健庵、万季野、冯南耕、陈广陵等著名学者和藏书家便接踵而至,争相抄读。然而他们都没
全文:

坐落在宁波月湖的天一阁,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私人藏书楼,也是世界上现存历史最悠久的私人藏书楼之一。

资料记载,在明代,天一阁藏书,除范氏子孙外无人可一览真容。清康熙初,黄宗羲破例登阁,并撰藏书记,始为学术界所注意,于是徐健庵、万季野、冯南耕、陈广陵等著名学者和藏书家便接踵而至,争相抄读。然而他们都没有涉及到金石拓本。直至乾隆三年,史学家全祖望再次登阁时,才引起重视。

这些金石拓本,就包括了天一阁收藏的明清刻石。

说起这些明清刻石,该馆从事相关研究的刘晓峰很是自豪,因为它们是在宁波以外的地方看不到的,其中不少都是国宝级的珍品。

今天,这些明清刻石的珍拓将首次在天一阁书画馆(云在楼)跟大家见面。

明清刻石珍拓展

这在天一阁尚属首次

刘晓峰告诉记者,天一阁所藏明代刻石,主要有三大来源:一是,主人范钦所摹刻的“天一阁帖”;二是,丰坊所摹刻的“万卷楼帖”;三是,薛晨所摹刻的“义瑞堂帖”。

其中有《天一阁帖》八种,《万卷楼帖》三种,《义瑞堂帖》十一种, 共存二十六方。除几方残损外,剥蚀不多,字体清晰,保存了明代书法家文征明、丰坊、薛晨等人的书法作品。

解放后,天一阁续增清代刻石《三忠遗墨》和姜宸英的《老易斋法帖》。

此次展出的,是这些明清刻石珍的近90张拓片。其中,丰坊的《妙法莲华经普门品》将以原物展示。

据了解,如此大规模的明清刻石珍拓的展出,在天一阁还是第一次。这其中不少都是国宝级的珍品。

珍品之一——

神龙本《兰亭序》帖石

丰坊,字人叔,明代宁波人,是天一阁主人范钦的好友。他博学多才,藏书数万卷,家有万卷楼。

他不仅博学,而且尤精书法,所临古碑可以达到乱真的地步。他最为有名的是“神龙兰亭”。

资料显示,神龙本《兰亭序》是唐冯承素摹本。首部有“神龙”二字左半印,所以又称“神龙兰亭”或“神龙半印本兰亭序”。此本是冯承素影印王羲之《兰亭序》真迹之上,以笔依原迹轮廓钩摹,然后填墨而成,最接近原作,故此本历来最受推崇。嘉靖初年,丰坊以冯承素摹《神龙兰亭》为底本上石,现存帖石,也就是“神龙兰亭”。

不少学者认为,此帖石是现存神龙系统中最好的版本。同时,目前公认的是,此帖石是现存所有神龙本帖石的祖石,足见其艺术、文物价值。

不过,令人感叹的是,丰坊晚年得心疾, 万卷楼又遭火灾,穷困潦倒,寄居萧寺,最后死在僧舍。万卷楼残存图书和帖石也均归天一阁。

珍品之二——

姜宸英《老易斋法帖》

姜宸英,字西溟,号湛园,又号苇间,浙江慈溪人。

康熙三十六年进士,当时他已经70岁了。他曾任《明史》纂修官,也曾参与从修《大清一统志》。

姜宸英擅书法,与笪重光、汪士鉴、何焯并称为“康熙四家”,为清代帖学的代表人物。

其作品《老易斋法帖》诗文共十种,很多都是他自己写的。

刘晓峰告诉记者,《老易斋法帖》是搜罗其书法作品最多的一部单帖,也是研究姜宸英书法不可或缺的珍贵材料。

除了《老易斋法帖》,其实讲述人物故事的《三忠遗墨》也值得一看。

资料显示,《三忠遗墨》刻于嘉庆十九年, 集明朝忠臣陈良谟和明末抗清将领钱肃乐、张苍水的信札和遗嘱。原件四札,藏鄞县范峨亭家,遗命其子付之贞石,并模刻三人遗像于前。次年,同里周世绪题眉,嵌于鄞县旌忠庙殿后。共四方,一九五六年移藏天一阁。

天一阁现存

5000通碑碣拓片

早在范钦创建天一阁时,不仅已搜集了数万卷藏书,而且还收藏了相当数量的金石拓片。

范钦死后,他的后人对藏书保护相当重视,而对于碑帖却长期未加以保护和整理。

直到清乾隆三年,大学者全祖望获登天一阁看书,才发现书架上的碑碣拓片。于是他自告奋勇,动手编了一个《天一阁碑目》,又亲自写了《天一阁碑日记》。

天一阁现存的碑碣拓片,据初步整理统计,总数在5000通以上, 已大大超过范钦时所藏,其中除历代流传的名碑外, 约有四分之一为宁波地方碑碣拓片,是研究宁波地方历史的重要文献和史料。

去天一阁找找看

这些刻着字的石头

刘晓峰告诉记者,这些明清刻石其实平时也在天一阁中,不过分布很零散,不留心根本关注不到。

“有大约20几块是嵌在墙里的,剩下的一些则主要在走廊上,用玻璃罩保护起来。” 刘晓峰说。

而此次的展览,则让这些刻石们来了个“集合”。

那天一阁怎么能装下这么多的“石头”呢?原来,这些刻石厚度在10厘米,有些还是双面刻的,因此并不是非常占地方。

不过,由于历经沧桑,不少刻石上的字已经有些模糊,将其拓下来反而能看得更清楚些,因此这次主要是以拓片的形式展出。

那这些刻石平时要怎么维护呢?其实它们并不需要特别的维护,只要用玻璃罩保护起来就好了,“这就是所谓的金石传千年”,刘晓峰说。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