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序》考证的笔墨官司

日期:2013.10.15 点击数:6

【类型】报纸

【关键词】 兰亭序 

【地址】 地址1

【来源】 江海晚报

【入库时间】2015.02.11

【全文】

杭开明

《毛泽东书信选集》中记载了这样一段公案: 1965年兰亭盛会之际,郭沫若以《由王谢墓志的出土论到兰亭序的真伪》一文,提出了“兰亭序为后世依托”的论点,一时附和者甚众,唯独一位花甲老人不随流俗,撰写了《兰亭序真伪驳议》,反驳郭沫若的观点。苏渊雷教授当时曾赋诗壮之曰:“公案兰亭岂驳迟?高文一出万人知。”毛泽东亦为此段公案写了八个字:“笔墨官司,有比无好。”

这位老人就是当时担任江苏省文史馆馆员的高二适先生。先生乃我国当代著名学者、诗人、书法家。先生晚年每书诗贴,常用闲章“草圣平生”,落款“东台高二适”。先生以自己是东台游子而自豪的心情跃然纸上。

高二适, 1903年2月18日生于小甸址庄。兄弟五人中,先生排行老二。他自幼刻苦自励, 18岁即任本乡小学校长,后又入上海正风文学院和北平研究院深造。早年曾受戈公振赏识,中年又受知于陈树人、于右任、章士钊等。彼此唱酬甚密,许为忘年交。他学识渊博,成就卓著,在诗歌、经史、书法各方面均独擅其功,有精深的研究、精辟的见解、精湛的作品。

先生原名锡璜,后更名二适,自号舒凫。先生自解曰:“二适者,适吾所适也;舒凫者,舒展自如也。”他作书喜用狼毫,然刚毫却能柔运,笔力清劲秀拔,熔章草、今草、狂草于一炉,流走自然,格调不凡。章士钊有诗赞曰:“惟望书家噪一高,天下一高吾许汝。”其成就最著者,是对我国章草艺术的研究和补救。在我国书坛上,章草一体,寂寞已久,堪称“千古绝业”。高二适一面力倡“草出于章”,于50岁后专攻草章;一面力行存亡继绝之工作,历10年辛苦独立完成了《新定急就章及考证》一书,从而填补了书法史和文字史的一段空白。

高二适一生治学严谨,不仅勤于溯流探源,又能勇于另辟蹊径。他在临习《温泉铭》时自叙:“纵横于百数十家,取长补短,自得其环而又超乎象外,斯为得之……由此悟到新意,又由此悟到妙意。”1976年,他曾在一名12岁孩子的习字本上写了这样一段话:“举凡世上之学问、功业、品格,大都由勤习而来,天分则居其几微之数耳!”他常常劝导学生:“作书不过小技,善学者必须多读书,重修养。”他自己则坚守“人言磨墨墨磨人,磨穿铁砚始堪珍。”他女儿可可至今记得这样一件事:

1971年,章士钊的《柳文指要》出版时,曾寄赠二适先生一套,先生仔细阅读后,发现失误之处颇多,于是一一摘出,并予以纠正,汇编成《纠章二百则》一帙,正要寄呈章先生时,即传来了章先生病逝香港的消息。当时,可可曾问父亲:“他是您的老师和朋友,您怎么可以编写这样的小册子呢?”而先生却借用西方名言答道:“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

先生为人,中燠外冷,铮铮铁骨,一片赤诚。许多青年后生,凡向先生求教过的,无不受到严格的指正,也无不感激他热情的教诲。先生一生,最忌阿谀奉承。晚年,向他求字者逾数十,只要直言相求,每求必应;若有阿谀奉承之辞出口,想求一字也不能,甚至会被其逐出门去。“文革”期间,先生所藏数千册图书碑帖被“红卫兵”抄去,这对于“一日无书则不能生”的老学者来说,打击远比夺其饭碗还大。然而,在一册《淳化阁帖》中,人们看到他当时留下的一段跋语:“六六文运,仅存此册,夜便狂书十纸。”落款为“不死适老子题”。先生大难“不死”,正是酷爱艺术、顽强生活的结果。难怪林散之先生在《春日寄怀二适》诗中写道:“侃侃高二适,江南之奇特……于人不虚誉,于己能专责。平日青白眼,未肯让阮籍。人皆谓之狂,我独爱其直。”

高二适先生于1977年初病逝南京以后,其墓与胡小石、傅抱石为邻。林散之老人手书的墓碑碑文赞曰:“矫矫不群,坎坎大树。嶷嶷菁菁,左右瞻顾。亦古亦今,前贤之路。不负千秋,风流独步。”形象地概括了先生的人品、书品、学术成就和艺术风格。

3 0
相关文章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