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耀着人性的光辉

日期:2012.12.09 点击数:12

【类型】报纸

【副篇名】专家学者点评新编越剧《狸猫换太子》

【关键词】 越剧 

【地址】 地址1

【来源】 绍兴县报

【入库时间】2015.02.11

【全文】

新编越剧《狸猫换太子》剧照

本报记者 陈芳 实习生 谢琼 记录整理

继12月6日晚上新编越剧《狸猫换太子》荣获中国戏曲学会奖后,一场名为“正义战胜邪恶的喋血较量”的剧目创作学术研讨会于7日在柯桥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知名专家学者,对新编越剧《狸猫换太子》的艺术成就给予了充分肯定,专家们认为,由绍兴县小百花越剧艺术传习中心精心创编的越剧《狸猫换太子》具有时代和现实的意义,全剧闪耀着人性的光辉,获奖名至实归。

正义与邪恶的喋血较量

薛若琳(中国戏曲学会会长)

绍兴县小百花越剧艺术传习中心演出的越剧《狸猫换太子》,情节环环相扣,自然顺畅,对突出全剧的主旨思想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原来的作品主要是忠奸斗争,但这与时代的切入点和关联程度不强,而正义与邪恶的斗争,则是永恒的。所以此次作品中,它的主题思想的转换具有时代感和现实意义,同时,它强调人性,人性的张扬,人性的开掘,不但内容富有新意,全剧结构也富有新意,有趣味,增加了戏剧的可看性。

好事多磨的经典佳作

曲润海(中国戏曲学会副会长)

看惯了之前版本的观众或专家,也许会提出异议,但我觉得绍兴“小百花”的这个新编越剧《狸猫换太子》有其自己的长处:一是李莉新编的剧本,不仅删去了许多枝蔓,保留了原来的精华,而且有不少独到之处;二是演员,撑起了一台好听好看的剧目;三是舞台的呈现,体现了浙江戏曲轻盈流畅的服饰、纯美的装扮、朦胧幻化的灯光等,使得整台戏给人以惬意的美感;四是音响的操控,给人悦耳赏心的享受,是许多地方戏曲剧团所不及和羡慕的。因此我认为,新编越剧《狸猫换太子》能成为一个可供移植的剧目。

好演员成就好戏

王蕴明(中国戏曲学会副会长)

如果说,吴凤花在20多年的从艺生涯中,不满足于亦步亦趋地继承师辈的传统艺术,力图突破角色的局限,多方吸纳与探索,那么在新编《狸猫换太子》中饰演的陈琳,则是她这种吸纳与探索的一个归结,开始形成她自己的主体艺术风格。

吴凤花所饰演的陈琳,在京剧中是以老生应工,在小生儒雅的扮相中充盈着武生的英俊和老生的沉稳,唱腔有小生的清爽亮丽,又有老生的宽厚印记,创造了一个既在越剧艺术的规范之中,又不同于传统行当的一个新的艺术范型。对陈琳这一形象的塑造,除了按照编导的要求,循序渐进、张弛有度、层次分明地表现了人物的爱憎分明、聪颖机智、侠肝义胆和情感丰富的性格特征与心态历程外,在表演上充分地展示了她文武兼备、文戏武唱的艺术风采。

源远流长的狸猫换太子

周育德(中国戏曲学会副会长)

《狸猫换太子》的故事就是舞台上永葆青春的著名的戏码。绍兴小百花越剧团新编的《狸猫换太子》,演出的虽然是传统的故事,可是编、导、演、音、美全面展示了一派新意,给人留下了极为美好的印象,非常出色。

编剧吸收了连台本戏曲和影视等成功的经验,本着“立主脑,减头绪”的原则,基本上恢复到元杂剧四折两楔子的规模。

一个《狸猫换太子》的故事从元朝演唱到今天,从北曲杂剧变成了昆曲传奇,变成了乱弹戏,成为各种各样地方剧种的吃饭大戏;它可以由短变长,从元朝的四折二楔子变成20世纪初期的数十出的连台本;20世纪末年它从连台本变成上海京剧院的三本头大戏,21世纪它又从长到短,缩回到两小时演完的绍兴小百花越剧。这就叫百花齐放,这就是中国戏曲艺术。

“硬派小生”吴凤花

龚和德(中国戏曲学会副会长)

吴凤花的优势是文武全才,称得上越剧界极为少见的文武小生。她是范瑞娟的弟子,唱腔上保持着范派的文雅、纯朴和真挚。但由于她的音色较亮、音域较宽,还是唱出了她自己的特色。对于文、武角色的不同气质、风度,都能把握得相当稳、准。她不以风流倜傥取胜,却有一股清刚之气,能够扮演一些超出书生、才子范围的新鲜角色。她是可以继续给越剧小生开辟戏路的实力派。现在称她“吴派”,恐怕还早,我要称她为越剧的“硬派小生”。她的为人也很“硬”,她受过很重的伤,对化装油彩有过敏症,都阻挡不了她对越剧艺术的那份忠诚、挚爱,可谓性命以之。她具有“草根”艺人的顽强与坚韧。

找到擅长的位置

蔡体良(中国舞台美术学会会长)

新编越剧《狸猫换太子》的成功是全方位的。该剧从文本的推敲,导演和舞台美术诸项的合作,音乐唱腔的编配,再加上表演艺术家们的倾情投入,将这部经典的作品,演绎得有声有色,可以与兄弟剧种,姐妹舞台相映生辉,相互比拼,或各领风骚。

该剧流畅的故事叙说,“才子佳人”般的唯美追求,动态的舞台空间等,是和谐默契的。舞台美术总体格局比较简约,主体样式比较鲜明,深宫后院的空间神秘感和心理幻觉处理适度,张扬了艺术的魅力。

值得思考或可以推敲的是展示移动柱子的动态空间,和梦幻空间适当掌控,应更多应用戏曲艺术自身表述的语言。舞台感觉有硬性感,可柔软一点。

寻找经典剧目新舞台

傅谨(中国戏曲学院研究所所长)

“新狸猫”既保留了传统的主要内容,又在这一坚实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到如何发挥剧团以及演员的特色,尤其是以本团已经拥有相当基础的传统戏为核心,进一步寻找经典剧目新的舞台呈现可能性,这既是“新狸猫”所走的正确道路,也正是中国戏曲能够历久弥新的关键。既有传统的内涵,又有新的探索和尝试,戏曲才有可能持续丰富发展,同时,像绍兴小百花这样优秀的剧团,才有可能不断有新的活力。

为好演员好团队接任务

李莉(编剧)

我在接到这个任务的时候第一反应就想到拒绝,因为对经典剧目进行改变的难度实在太大了,但却被演员吴凤花的艺品人品和绍兴“小百花”的团队风格所吸引。一个好作品,除了好的剧本也要有好的导演,更要有出色的演员和出色的团队,所以觉得为有这样敬业的演员和优秀的团队写剧本是一件高兴的事情,于是便接手了这部戏的剧本写作。

经过一系列的查找,不动原戏剧的骨骼,对《狸猫换太子》原来的版本进行减臃和瘦身。为了让新编的戏剧受到观众的认可和喜爱,要让戏深入人心就要循序渐进,要让观众慢慢接受这部戏,所以在前三部分采用故事叙述,后面三部分采用新编和创新。

打磨成一部精品佳作

杨小青(该剧导演)

要新改一个东西,必须建立在敬畏传统的前提下进行创新,在坚持自己观点的基础下进行创新,要有所保留有所剔除。

在创作初期,首先进行市场调查,了解观众对《狸猫换太子》的反应程度,随后提出了文戏武演。在舞台设计中,把从环境到能运作起来的空间结合,让柱子和演员的表演渲染一种气氛,使混搭和兼容集中在一个舞台上。

该戏的结尾采用大手笔、大写意,包公是文化的符号,也算青天的代表,所以以包公最后的登场结束整剧,新剧和旧剧的不同之处:“拷寇”跑到每个人物心中。这是一种升级版的写法,把人性立体化,是灵魂之间的较量,具有当代的写法。

3 0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