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剧一代宗师千里驹

日期:2011.10.01 点击数:3

【类型】报纸

【关键词】 越剧 

【地址】 地址1

【来源】 番禺日报

【入库时间】2015.02.11

【全文】

千里驹(1888~1936年)原名区家驹,字仲吾,广东番禺县乌洲乡人。父亲区星朝是一个饱学而不得志的穷秀才,千里驹年幼时,父亲早逝,家道中落。为了减轻母亲的负担,千里驹十一、二岁时投奔舅父开设的木器店当一名小伙。

因为从小就酷爱粤剧,千里驹不久就经人介绍改行学戏,跟随当时著名男花旦扎脚胜学艺。后又拜惠州班的小架架庆为师,正式登台演出时,充当小武,取艺名“大牛驹”。后偶然到广州演出,被宝昌公司班主何萼楼发现,并被招聘到“凤凰仪”班任二帮花旦,并另取艺名“千里驹”。不久,何萼楼又把他擢升到有“省港第一班”之称的“人寿年班”。千里驹演戏的天赋条件不是很好,他的手臂曾受过伤,但他刻苦好学,终于练就一身过硬的本领。所以有人说他“鬼咁唔好声又鬼咁好听”。

千里驹在表演上细腻动人,能注重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和刻画人物性格。他的唱腔,吐字清楚,运腔自如,婉转动听,可说是声情并茂,在二、三十年代的粤剧舞台上风靡一时,在粤剧界素有“双王”(花旦王和滚花王)之称。千里驹的唱腔抑扬有数,跌宕分明,吐字清楚,他灌制过很多唱片,欣赏时不但听到动人的腔调,还似看到人物的表情,他尤其擅长演唱“滚花”,有“滚花工”的雅号,他还在《燕子跳》一剧中创造了新腔“燕于楼中板”,曲中的节拍、拉腔、过门等令人听得感到新颖、优美、抒情,后人称之为“驹腔”,并且广为传唱。他还富有革新精神,把喉管、短萧等乐器引进粤剧“棚面”为其伴奏,丰富了粤剧唱腔音乐的表现力,他的艺术受到梅兰芳的高度评价。 

千里驹演出剧目不少,他的《可怜女》、《夜送京娘》、《荡舟》以及和白驹荣合演的《再生缘》、《泣荆花》等剧目,都是历演不衰的。他的首本戏《可怜女》的一段“哭尸”中,一句滚花未完,已经催人落泪,使观众禁不住拍案叫绝。千里驹除在省港澳等地演出外,还到过上海和越南等地演出,被国内外粤剧观众誉为“花旦王”。 他一生演出过的剧目有一百二十多个,首本戏有《荡舟》、《叶菊》、《再生缘》、《顺母桥》、《舍于奉姑》、《夜送寒衣》、《蔡文姬归汉》、《崔子弑齐君》、《裙边蝶》、《昭君出塞》等,他早年擅演风情戏,后期以演出社会家庭伦理悲剧著称。有悲剧圣手之誉。

(本报整理)

3 0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