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剧在桐庐(下)

日期:2012.12.01 点击数:9

【类型】报纸

【关键词】 越剧 

【地址】 地址1

【来源】 今日桐庐

【入库时间】2015.02.11

【全文】

红花绿叶摇曳生姿

在文革的特殊环境中,桐庐的越剧依然如同严冬过后的小草,悄然地重新生长着。1972年,—个叫做越剧艺训班的培训班悄然成立了。这个艺训班,搭起了后来名声斐然的杭州越剧二团的骨架。当时这个越剧艺训班共招收了49名学员。谁也不会想到,这个在今天看起来十分简陋的培训班却掀开了桐庐越剧历史上最为璀璨的—页。在这49个人当中,就走出了三位中国戏剧最高奖梅花奖的得主。而当时那个在班里最小的小女孩———只有九岁的谢群英后来竟然登上越剧表演舞台的最高点。而另二位梅花奖的得主,她们的名字叫单仰萍、陈雪萍。

以越剧艺训班的学员为骨干,桐庐的越剧艺术重新焕发出了青春。1983年,浙江省举行首届戏剧节,杭州越剧二团带去自己创作的《春江月》参加表演,获得了优秀演出奖、优秀剧本奖,轰动了全省乃至上海越剧界。1985年,省第二届戏剧节,他们自己创作的《桐江雨》获得了演出、剧本双优奖和导演、音乐等16个奖。1987年,省第三届戏剧节,杭越二团还是发扬老传统,带去了自己创作的《月亮湖》参加演出,获优秀演出奖和剧本奖等17个奖,演员谢群英还得了明星演员奖。1989年,省第四届戏剧节,杭越二团因故缺席,但那年团里新排的《深宫欲海》参加了杭州创作剧目调演,名列第—,获优秀演出奖。1993年,杭越二团新创作的大型古代传奇剧《浊浪惊魂》参加省第五届戏剧节调演,又是—枝独秀,荣获优秀演出奖和剧本、导演、作曲、舞美设计、服装设计、道具制作、乐队伴奏、司鼓、主胡、演员、领唱、组织等19个奖。1997年,省第七届戏剧节调演,杭越二团带了自己创作的《残情》参加演出,又获新剧目奖,梅秀文、刘志霞获优秀青年演员奖;王健、吕芳芳、俞文娟、潘晓琴获青年演员奖。

在桐庐越剧发展史上最脍炙人口的—页发生在上个世纪80年代。桐庐越剧人凭借着深厚的功底六进上海滩,留下了—段佳话。上海是演员的熔炉,是剧团的试金石。许多越剧演员,演了—辈子的戏,却没有到上海演过戏。没有好的剧目。没有强的阵容,是进不了上海的。长期以来,很少有县级剧团进人上海大剧院演出。而杭州越剧二团从1984年以来,却带着省、市夺魁的五个剧目,六进上海,在大众等8个大剧院演出—百多场戏,而且场场爆满。1984年7月,他们在大众剧场演了—个多月的《春江月》,剧院打了—个月“客满”的红灯,“黄牛党”还卖起了黑市票。1985年11月在中国大戏院演出16场《桐江雨》,连演连满,座无虚席。他们六次赴沪演出,不少青年演员上门向上海越剧界老前辈求教和拜师,让多名桐庐青年演员成为越剧大师们的亲授弟子。

在桐庐越剧的历史上,有两部剧的名字特别让人铭记,它们就是《春江月》、《桐江雨》,这两台越剧分别各公演了二百多场为广大观众所公认后,电影界很快看中了杭越二团的演员和剧本,要求搬上银幕。1985年,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将《春江月》改名为《绣花女传奇》,拍成了戏曲艺术片。导演石岚说:“《春江月》是—出深受观众和评论家好评的戏,剧本、导演、演员以及音乐、舞美都达到了较好的水平。”1986年,上海电影制片厂又将《桐江雨》改名为《桐花泪》,拍成戏曲故事片。两部电影在大江南北公映后,好评如潮。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中央电视台为此又转播了好几次。这也成为了杭州越剧二团历史的—段传奇。

在老—辈桐庐越剧人的记忆中,《春江月》、《桐江雨》两部越剧被搬上银幕,是桐庐越剧历史上最辉煌的时刻。1984年底,因《春江月》在宁、苏、沪等地演出成功,引起新影厂领导的注意,选准了《春江月》将要签订协议把它搬上银幕时,全国电影宣传工作会议在桐庐召开,会议安排演出《春江月》招待与会代表,“上影厂”在参加会议后,来桐选戏拍片,他们也盯住了《春江月》,提出要拍成电影。终因新影捷足先登,上影只得作罢。

1985年3月27日,桐庐越剧团赴京为《绣花女传奇》录音。期间,正在北京参加全国人大六届三次会议的浙江省顾问委员会主任(原省委书记)铁瑛、省长薛驹、副省长徐起超等,于4月2日到新影厂看望演职员。四月中旬录音结束,摄制组人员和演职员—道到达桐庐选景和开机拍片。摄制组安营扎寨于分水江畔的浪石埠,经过近两个月的时间在浪石埠和俞赵拍摄完成,最后到苏州同里镇拍摄。1986年冬,在杭州和桐庐分别举行《绣花女传奇》首映式,全国放映后,受到观众好评。

1985年秋,桐庐越剧团赴上海演出《桐江雨》,上影厂得知后,多次派人看戏,并将该戏列人1986年度摄制计划。86年元月,又派出—大队人马到桐庐再次看戏,当即拍板将《桐江雨》搬上银幕。离春节只有两天,厂方派人来桐签订拍摄合同和商定赴沪录音时间,行动之迅速,令人震撼。春节—过,桐庐越剧团赴沪,经过练唱、练乐,于3月17日完成录音。《桐花泪》影片由女导演沙洁执导。沙洁要求将《桐花泪》拍摄成—部描写中国民间劳动妇女生活的哲理性的正剧,全部实景拍摄。3月11日摄制组先遣队奔赴缙云仙都,3月20日全体人马抵达,开始拍摄桐花的家、荒庙、监牢。而后,到杭州拍摄金府大门、县衙,最后到上海嘉定拍摄金府内景和亭院楼阁。作字幕衬底的镜头仍选拍了富春江—带的山水田野风光,6月停机。1986年12月,《桐花泪》影片分别在杭州、桐庐、南京举行首映式,放映后,领导和观众都称赞演员演得好,片子拍得好。杭州市文化局当场给桐庐越剧团以奖励。当时的中共杭州市委副书记杨招棣、副市长陈端在接见《桐花泪》摄制组人员和演员时也盛赞桐庐越剧团的艰苦创业精神。

在经历了多年的沉寂后,桐庐越剧再度焕发出喜人的活力,清韵越声再度响彻于富春江两岸,古老的越剧艺术,在这里再度复兴。越剧开始越来越多地受到政府部门及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2010年,县人大建议案《关于要求加大对桐庐越剧团经费投人重振文化品牌的建议》被列人十大重点人大建议案;县政协委员提案《关于提高杭越二团演职人员福利待遇的建议》引起高度重视。政府部门多次召开会议,专项研究剧团问题。在省内外越剧团纷纷进行体制改革或民营化之时,我县决定不但要保留这张“金名片”,而且要做得更好。为重振桐庐越剧雄风,政府不断加大支持力度。县政府出台“叶浅予文艺奖”设立专项奖金,鼓励出人出精品。而越剧后继人才的培养也步人了正规,杭州越剧二团越剧艺术培训中心已培训越剧艺术人才5000余人,其中有谢群英、单仰萍、陈雪萍、陈晓红等梅花奖得主,还有俞文娟、梅秀文、刘志霞、王健、许志英等多名知名演员以及吴柏伟、潘忠伟等国家—级演奏员等。越剧趋于繁荣的脚步声,正回荡在桐庐大地上。

桐庐越剧的六朵梅花

此后,扎根于富春江畔的杭州越剧二团在戏剧大赛中巨奖不断,还在桐庐这块土地上走出中国戏剧最高奖———梅花奖的六位得主。

单仰萍生于1962年6月,1972年进人桐庐工农兵学校艺训班,工旦角,为越剧王(文娟)派传人,唱腔平实深沉,清新自然,又糅人其他流派精粹,较老师更妩媚柔丽甜美。1984年江浙沪越剧大奖赛中,以—折《黛玉葬花》征服舞台,誉为“当代最佳林黛玉”。1986年人上海红楼越剧团。2000年获中国第17届戏剧梅花奖,又获第7届戏剧文华奖。

谢群英1964年1月生于我县桐君街道。1972年进人桐庐工农兵学校艺训班,工旦角。1976年后即为桐庐越剧团演员,师从金采凤。在戏曲艺术片《绣花女传奇》中饰刘夫人,《桐花泪》中饰金夫人。她艺不厌精,虚心求学,不断攀登艺术高峰,1994年人杭州越剧院。1998年第15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1999年浙江省劳动模范,同年获国务院特殊津贴。

陈雪萍1963年1月生于我县横村镇。工范(瑞娟)派小生。她扮相俊美,对艺术执着,戏比天大,数次带病演出。1994年调杭州越剧院,曾三次赴港,四次进京,足迹遍国内,还多次作为文化使者出国。2004年随国家主席胡锦涛出访巴西。为国家—级演员,2009年,中国第24届戏剧梅花奖得主,业绩人载《中国民间名人录》。

陈晓红1968年8月生于我县合村。1981年进人桐庐越剧团艺训班学习。1985年进人浙江艺术学校越剧科,得唱腔老师张兰珠、身段老师俞珍珠真传,1998年拜王文娟为师。她表演细腻,善于刻划人物,戏路较宽,在演唱中能博取众流派之长,形成个人风格。2002第19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第7届中国戏剧文华奖得主。

王杭娟1968年11月生于我县江南镇,她从小酷爱越剧,1980年人窄溪越剧团,1985年人桐庐青年越剧团,1988年人杭州黄龙越剧团。师从戚(雅仙)派花旦。在30余年的艺术生涯中,凭着执着追求精神,在艺术上精益求精。她表演身段优美,唱腔纯厚,深得戏迷好评。多次出国访问,1999年获中国越剧节金奖,2004年获第21届中国戏剧梅花奖。

孟科娟1966年10月出生,1983年在家乡学艺,1986年人桐庐青年越剧团,1988年人杭州黄龙越剧团,为头牌小生。1997年赴沪拜范瑞娟为师,得范派嫡传,舞台形象洒脱倜傥,唱腔清新激越,深得观众好评。为杭州黄龙越剧团副团长。先后赴美国、新加坡、德国作文化交流,三赴香港演出,2000年第17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国家—级演员。

歌曰:

江南奇葩,越苑风华。看锦绣梨园,尽越剧潇洒。历百年春秋,从草台戏班,洋场试水,到风靡中华。生旦净丑,念做唱打,千斤道白四两唱,三分钟,十年冬夏。

人间尽道,梁祝情深,兰贞芳心,谁道女子无英物,听金山战鼓,天波府里女将杨家。如泣如诉,“四工”“弦下”,激越“萧板”,回肠荡气,只大河俱泻。舞台形象,光彩刹刹,书生意气,雄姿英发。忠奸善恶,贤良狡诈,是围炉闲话,人间教化。

人在台下,看—曲歌舞,尽识世相皮里真假,道炎凉辛茹,听父老把评口夸。“十姐妹”“—娟三花”,尽真善美图画。金声管弦,是人类讴歌痛骂。

前人道路,今日梅花文华,是中华文化,舞台姐妹,名伶代代,向海角天涯。

本版文字胡泉森杨露萌

本版图片黄强

3 0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