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 (68098)
期刊 (20039)
图书 (9922)
抓取新闻 (236)
学位论文 (232)
会议论文 (206)
人物 (55)
按栏目分组
地方文献 (40021)
绍兴文化 (26102)
经济发展 (14348)
社会生活 (9522)
绍兴动态 (4702)
绍兴名仕 (4093)
按年份分组
2022 (81)
2021 (110)
2020 (45)
2019 (37)
2017 (436)
2016 (1465)
2015 (3853)
2014 (46053)
2013 (3819)
2012 (4073)
2011 (4269)
2010 (3728)
2009 (3317)
2008 (2715)
2007 (2360)
2006 (2271)
2005 (1377)
2004 (1221)
2003 (1033)
2002 (871)
2001 (819)
2000 (845)
1999 (792)
1998 (687)
1997 (606)
1996 (687)
1995 (568)
1994 (525)
1993 (430)
1992 (327)
1991 (369)
1990 (323)
1989 (311)
1988 (380)
1987 (308)
1986 (359)
1985 (331)
1984 (313)
1983 (376)
1982 (356)
1981 (370)
1980 (261)
1979 (247)
1978 (114)
1977 (126)
1976 (151)
1975 (53)
1974 (65)
1973 (97)
1972 (95)
1971 (18)
1970 (6)
1969 (2)
1968 (12)
1967 (22)
1966 (84)
1965 (78)
1964 (102)
1963 (189)
1962 (358)
1961 (360)
1960 (981)
1959 (874)
1958 (262)
1957 (146)
1956 (83)
1955 (36)
1954 (27)
1953 (15)
1952 (22)
1951 (75)
1950 (40)
1949 (21)
1948 (34)
1947 (54)
1946 (61)
1945 (4)
1944 (19)
1943 (19)
1942 (4)
1941 (19)
1940 (11)
1939 (11)
1938 (16)
1937 (21)
1936 (36)
1935 (21)
1934 (26)
1933 (18)
1932 (9)
1931 (9)
1930 (14)
1929 (12)
1928 (11)
1927 (5)
1926 (5)
1925 (4)
1924 (3)
1923 (6)
1922 (3)
1921 (3)
1920 (15)
1919 (6)
1918 (3)
1917 (3)
1916 (2)
1915 (1)
1914 (1)
1911 (18)
1902 (1)
1898 (40)
1896 (1)
1887 (1)
按来源分组
其它 (5130)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5)
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135)
北京:中华书局 (105)
文物出版社 (100)
中央文献出版社 (97)
杭州:西泠印社出版社 (91)
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 (79)
陕西人民出版社 (77)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74)
天津人民出版社 (71)
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 (68)
人民出版社 (67)
浙江人民出版社 (54)
上海文艺出版社 (52)
上海人民出版社 (50)
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 (49)
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 (49)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48)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47)
北京:作家出版社 (47)
北京:中国书店 (46)
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 (45)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45)
北京大学出版社 (44)
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 (44)
青岛:青岛出版社 (43)
中华书局 (42)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42)
杭州:浙江摄影出版社 (42)
中国青年出版社 (41)
吉林人民出版社 (41)
北京:文物出版社 (39)
越剧 (39)
湖南人民出版社 (38)
北京:大众文艺出版社 (38)
中共党史出版社 (36)
东海文艺出版社 (36)
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36)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36)
人民美术出版社 (35)
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 (35)
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 (35)
宁波:宁波出版社 (34)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34)
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 (34)
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 (34)
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 (34)
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 (33)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33)
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 (33)
山东人民出版社 (32)
重庆出版社 (32)
荣宝斋 (31)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31)
浙江文艺出版社 (30)
南昌:江西美术出版社 (30)
北京:华夏出版社 (30)
北京:北京出版社 (30)
四川人民出版社 (29)
上海:学林出版社 (29)
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 (29)
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29)
福建教育出版社 (28)
河北教育出版社 (28)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8)
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 (28)
辽宁人民出版社 (27)
上海书店 (27)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25)
鲁迅全集出版社 (25)
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 (25)
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25)
中国华侨出版社 (24)
华文出版社 (24)
浙江大学 (24)
上海书店出版社 (24)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4)
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24)
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 (24)
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 (24)
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 (24)
河南人民出版社 (23)
贵州人民出版社 (23)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3)
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 (23)
北京:人民出版社 (22)
杭州: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 (22)
河北人民出版社 (21)
商务印书馆 (21)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1)
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 (21)
北京: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21)
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 (21)
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21)
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1)
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 (21)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
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20)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
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 (20)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
北京:方志出版社 (20)
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
重庆:重庆出版社 (20)
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20)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
广东人民出版社 (19)
巴蜀书社 (19)
花城出版社 (19)
合肥:安徽美术出版社 (19)
武汉:湖北美术出版社 (19)
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 (19)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19)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
北京:金盾出版社 (19)
吴越 +文化 (19)
百花文艺出版社 (18)
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18)
合肥:黄山书社 (18)
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18)
长沙:岳麓书社 (18)
南京:凤凰出版社 (18)
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18)
福建人民出版社 (17)
北京出版社 (17)
红旗出版社 (17)
东方出版社 (17)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17)
线装书局 (17)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7)
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 (17)
广州:花城出版社 (17)
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 (17)
兰亭 (17)
安徽人民出版社 (16)
山西人民出版社 (16)
江苏教育出版社 (16)
天一出版社 (16)
华夏出版社 (16)
杭州:杭州出版社 (16)
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16)
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 (16)
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 (16)
呼和浩特:远方出版社 (16)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16)
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 (16)
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 (16)
北京:紫禁城出版社 (16)
上海书画出版社 (15)
人民日报出版社 (15)
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15)
新文艺出版社 (15)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15)
北京:学苑出版社 (15)
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 (15)
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15)
北京:新华出版社 (15)
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 (15)
广州:广州出版社 (15)
广州:广东旅游出版社 (15)
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15)
北京:科学出版社 (15)
上海:百家出版社 (15)
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 (15)
山东文艺出版社 (14)
山东大学出版社 (14)
江苏文艺出版社 (14)
南开大学出版社 (14)
益民书局 (14)
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14)
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14)
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 (14)
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 (14)
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 (14)
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 (14)
哈尔滨:黑龙江美术出版社 (14)
湖南文艺出版社 (13)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13)
中国文史出版社 (13)
岳麓书社 (13)
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13)
外文出版社 (13)
宁夏人民出版社 (13)
远方出版社 (13)
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13)
沈阳:辽海出版社 (13)
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 (13)
福州:海峡文艺出版社 (13)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3)
北京:京华出版社 (13)
西安:陕西旅游出版社 (13)
北京:台海出版社 (13)
绍兴 +经济 (13)
广西人民出版社 (12)
长江文艺出版社 (12)
河南大学出版社 (12)
文化艺术出版社 (12)
山东教育出版社 (12)
东方出版中心 (12)
吉林文史出版社 (12)
中国文联出版公司 (12)
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 (12)
苏州:古吴轩出版社 (12)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12)
沈阳:沈阳出版社 (12)
武汉:武汉出版社 (12)
北京:中国画报出版社 (12)
长春:吉林摄影出版社 (12)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12)
北京:商务印书馆 (12)
北京:线装书局 (12)
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 (12)
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12)
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 (12)
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12)
绍兴 +旅游 (12)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1)
辽海出版社 (11)
解放军出版社 (11)
齐鲁书社 (11)
中国电影出版社 (11)
山东画报出版社 (11)
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11)
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11)
北京:荣宝斋出版社 (11)
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 (11)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11)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1)
北京:中国致公出版社 (11)
北京:新世界出版社 (11)
长春: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11)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11)
北京:东方出版社 (11)
哈尔滨:哈尔滨出版社 (11)
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11)
北京:团结出版社 (11)
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 (11)
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 (11)
长春:吉林美术出版社 (11)
延吉:延边人民出版社 (11)
北京:海洋出版社 (11)
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11)
上海文化出版社 (10)
文汇出版社 (10)
太白文艺出版社 (10)
四川文艺出版社 (10)
学林出版社 (10)
中国戏剧出版社 (10)
漓江出版社 (10)
江西美术出版社 (10)
春风文艺出版社 (10)
辽宁大学出版社 (10)
团结出版社 (10)
江西人民出版社 (10)
光明日报出版社 (10)
浙江教育出版社 (10)
郑州:河南美术出版社 (10)
济南:齐鲁书社 (10)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0)
延吉:延边大学出版社 (10)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0)
北京:群众出版社 (10)
济南:明天出版社 (10)
海口: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 (10)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10)
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 (10)
西安:三秦出版社 (10)
开明书店 (10)
杭州: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 (10)
科学出版社 (9)
作家出版社 (9)
世界知识出版社 (9)
新蕾出版社 (9)
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9)
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 (9)
天津古籍出版社 (9)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9)
安徽教育出版社 (9)
中国戏剧家协会浙江分会绍兴县绍剧搜集小组 (9)
上海古籍书店 (9)
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9)
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 (9)
上海:东方出版中心 (9)
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 (9)
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 (9)
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 (9)
深圳:海天出版社 (9)
北京:中国地图出版社 (9)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9)
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 (9)
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 (9)
上海: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 (9)
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9)
西安: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 (9)
海拉尔:内蒙古文化出版社 (9)
上海:文汇出版社 (9)
绍兴 +桥 (9)
绍兴 +黄酒 (9)
中国画报出版社 (8)
辽宁教育出版社 (8)
甘肃人民出版社 (8)
广西教育出版社 (8)
吉林大学出版社 (8)
花山文艺出版社 (8)
安徽大学出版社 (8)
云南人民出版社 (8)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8)
湖南教育出版社 (8)
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8)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8)
中州古籍出版社 (8)
四川大学出版社 (8)
泥土社 (8)
福州:福建美术出版社 (8)
成都:四川美术出版社 (8)
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8)
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 (8)
成都:巴蜀书社 (8)
哈尔滨:北方文艺出版社 (8)
济南:济南出版社 (8)
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8)
北京:现代出版社 (8)
北京:九州出版社 (8)
济南:山东友谊出版社 (8)
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8)
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8)
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8)
北京:外文出版社 (8)
郑州:文心出版社 (8)
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8)
广州:岭南美术出版社 (8)
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 (8)
北京:知识出版社 (8)
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 (8)
上海: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 (8)
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 (7)
海南出版社 (7)
中国工人出版社 (7)
上海辞书出版社 (7)
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 (7)
新疆大学出版社 (7)
荣宝斋出版社 (7)
北京: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 (7)
西安:太白文艺出版社 (7)
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7)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7)
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7)
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 (7)
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 (7)
北京:红旗出版社 (7)
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 (7)
长春: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 (7)
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7)
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 (7)
北京:华文出版社 (7)
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 (7)
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 (7)
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 (7)
石家庄:花山文艺出版社 (7)
北京:同心出版社 (7)
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 (7)
上海:上海画报出版社 (7)
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 (7)
北京:朝华出版社 (7)
王羲之 (7)
新疆人民出版社 (6)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6)
浙江古籍出版社 (6)
江苏美术出版社 (6)
南京大学出版社 (6)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6)
河南文艺出版社 (6)
解放军文艺出版社 (6)
武汉大学出版社 (6)
人民教育出版社 (6)
青海人民出版社 (6)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6)
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 (6)
浙江大学出版社 (6)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6)
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 (6)
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6)
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 (6)
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 (6)
长春:长春出版社 (6)
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6)
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 (6)
北京:五洲传播出版社 (6)
北京:金城出版社 (6)
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 (6)
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6)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6)
济南:山东省地图出版社 (6)
北京:解放军文艺出版社 (6)
厦门:鹭江出版社 (6)
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6)
桂林:漓江出版社 (6)
北京:西苑出版社 (6)
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 (6)
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 (6)
长沙: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 (6)
北京:现代教育出版社 (6)
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6)
文字改革出版社 (6)
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6)
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6)
武汉: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 (6)
北京:华龄出版社 (6)
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 (6)
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 (6)
郑州:河南文艺出版社 (6)
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 (6)
西安:西安地图出版社 (6)
绍兴 +产业 (6)
中原书局 (5)
武汉出版社 (5)
书目文献出版社 (5)
少年儿童出版社 (5)
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5)
人民中国出版社 (5)
宁波出版社 (5)
大象出版社 (5)
时代文艺出版社 (5)
作家书屋 (5)
中山大学出版社 (5)
西苑出版社 (5)
黄河文艺出版社 (5)
宝文堂书店 (5)
北京:中国ISBN中心 (5)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5)
上海:华东人民出版社 (5)
武汉:崇文书局 (5)
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5)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5)
北京:印刷工业出版社 (5)
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5)
香港:天马图书有限公司 (5)
北京:研究出版社 (5)
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5)
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 (5)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5)
上海:上海三联书店 (5)
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 (5)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5)
南昌:二十一世纪出版社 (5)
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 (5)
昆明:云南美术出版社 (5)
太原:希望出版社 (5)
北京:蓝天出版社 (5)
杭州: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 (5)
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 (5)
长春:吉林音像出版社;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 (5)
北京:农业出版社 (5)
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5)
北京:长征出版社 (5)
大连:大连出版社 (5)
北京:测绘出版社 (5)
北京: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 (5)
轻工业出版社 (5)
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 (5)
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5)
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 (5)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5)
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 (5)
绍兴 +农业 (5)
西泠印社出版社 (4)
绍兴鲁迅研究学会 (4)
云南教育出版社 (4)
华龄出版社 (4)
海峡文艺出版社 (4)
百家出版社 (4)
广东鲁迅研究小组 (4)
中国文联出版社 (4)
贵州教育出版社 (4)
上海市中小学教材编写组 (4)
教育科学出版社 (4)
凤凰出版社 (4)
上海大学出版社 (4)
中国书店 (4)
重庆大学出版社 (4)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4)
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 (4)
当代中国出版社 (4)
崇文书局 (4)
四川教育出版社 (4)
南京出版社 (4)
西北大学出版社 (4)
杭州出版社 (4)
北新书局 (4)
上海百家出版社 (4)
天马出版有限公司 (4)
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 (4)
万里书店 (4)
台湾商务印书馆股份有限公司 (4)
北京:长城出版社 (4)
正中书局 (4)
天津市古籍书店 (4)
西安:未来出版社 (4)
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4)
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 (4)
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4)
北京:学习出版社 (4)
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 (4)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4)
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 (4)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4)
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 (4)
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4)
哈尔滨:哈尔滨地图出版社 (4)
海口:海南出版社 (4)
沈阳:辽宁少年儿童出版社 (4)
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4)
沈阳: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4)
北京:长江出版社 (4)
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 (4)
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4)
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 (4)
南京:南京出版社 (4)
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 (4)
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 (4)
北京:农村读物出版社 (4)
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4)
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 (4)
北京:华艺出版社 (4)
扬州:广陵书社 (4)
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 (4)
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 (4)
绍兴师范专科学校 (4)
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 (4)
绍剧 (4)
上海译文出版社 (3)
近代中国出版社 (3)
中国书籍出版社 (3)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3)
中国言实出版社 (3)
古典文学出版社 (3)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3)
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3)
文史哲出版社 (3)
中国商业出版社 (3)
今日中国出版社 (3)
京华出版社 (3)
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 (3)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3)
党建读物出版社 (3)
群言出版社 (3)
广东经济出版社 (3)
江苏古籍出版社 (3)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出版社 (3)
吉林美术出版社 (3)
广西美术出版社 (3)
四联出版社 (3)
新星出版社 (3)
传记文学出版社 (3)
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 (3)
石油工业出版社 (3)
中州书画社 (3)
现代出版社 (3)
广东旅游出版社 (3)
中央编译出版社 (3)
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 (3)
河北美术出版社 (3)
北京:中国档案出版社 (3)
北京:中国人口出版社 (3)
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3)
北京: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3)
郑州:大象出版社 (3)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 (3)
音乐出版社 (3)
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 (3)
新华书店华东总分店 (3)
名望出版社 (3)
北京:新时代出版社 (3)
乌鲁木齐: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 (3)
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 (3)
二玄社 (3)
海口:南海出版公司 (3)
北京/西安: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3)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上海分社 (3)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3)
济南:黄河出版社 (3)
郑州:中原农民出版社 (3)
北京:学苑音像出版社 (3)
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 (3)
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 (3)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3)
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 (3)
北京:中国长安出版社 (3)
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 (3)
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3)
武汉:长江出版社 (3)
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 (3)
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 (3)
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 (3)
兰州:甘肃文化出版社 (3)
汕头:汕头大学出版社 (3)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3)
香港天马图书有限公司 (3)
广州:广东省地图出版社 (3)
珠海:珠海出版社 (3)
北京:地震出版社 (3)
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 (3)
三联书店上海分店 (3)
北京:新星出版社 (3)
北京:民族出版社 (3)
福州:海潮摄影艺术出版社 (3)
广州:新世纪出版社 (3)
北京: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 (3)
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3)
沈阳:辽宁民族出版社 (3)
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 (3)
沈阳:白山出版社 (3)
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 (3)
北京:中国摄影出版社 (3)
北京: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 (3)
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 (3)
西安:西安出版社 (3)
北京:群言出版社 (3)
上海书籍出版社 (3)
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3)
北京:龙门书局 (3)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3)
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 (3)
北京:中国展望出版社 (3)
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 (3)
北京:北京美术摄影出版社 (3)
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3)
越瓷 (3)
蔡元培故居 (3)
兰亭序 (3)
石油化学工业出版社 (2)
中国致公出版社 (2)
苏州大学出版社 (2)
大众文艺出版社 (2)
安徽文艺出版社 (2)
中西书局 (2)
通俗读物出版社 (2)
国际文化事业有限公司 (2)
哈尔滨出版社 (2)
文津出版社 (2)
杭州大学出版社 (2)
长征出版社 (2)
上海鲁迅纪念馆 (2)
成都出版社 (2)
全球书店 (2)
峨嵋出版社 (2)
台湾学生书局 (2)
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2)
山西教育出版社 (2)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出版社 (2)
知识产权出版社 (2)
气象出版社 (2)
吉林书店 (2)
中国档案出版社 (2)
上海全球书店 (2)
广陵书社 (2)
山西师范学院中文系 (2)
台湾商务印书馆 (2)
金盾出版社 (2)
中国纺织出版社 (2)
大中书局 (2)
东南大学出版社 (2)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
江西教育出版社 (2)
宗教文化出版社 (2)
兰州大学出版社 (2)
沈阳出版社 (2)
香港万源图书公司 (2)
平明出版社 (2)
金城出版社 (2)
内蒙古文化出版社 (2)
河南师范大学函授部 (2)
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2)
中华书局辞海编辑所 (2)
北京:中国ISBN中心出版社 (2)
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 (2)
新华书店 (2)
通辽:内蒙古少年儿童出版社 (2)
北京:劳动出版社 (2)
世界图书广东出版公司 (2)
杭州:浙江美术学院出版社 (2)
中国美术学院社 (2)
北京:气象出版社 (2)
中国轻工业年鉴社 (2)
广州:羊城晚报出版社 (2)
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2)
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 (2)
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 (2)
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 (2)
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 (2)
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2)
济南:泰山出版社 (2)
北京:语文出版社 (2)
太原:山西高校联合出版社 (2)
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 (2)
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 (2)
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 (2)
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2)
北京: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2)
中国出版社 (2)
成都: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 (2)
北京:档案出版社 (2)
北京:星球地图出版社 (2)
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 (2)
南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2)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
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 (2)
北京:凤凰出版集团;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2)
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 (2)
乌鲁木齐:新疆青少年出版社 (2)
合肥: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 (2)
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2)
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 (2)
福州: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 (2)
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 (2)
北京:中华地图学社 (2)
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 (2)
香港:银河出版社 (2)
柯岩 (2)
绍兴 +商业 (2)
绍兴 +书法 (2)
允晨文化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1)
山东师范大学中文系 (1)
中正书局 (1)
中国卓越出版公司 (1)
古吴轩出版社 (1)
辽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室 (1)
大连出版社 (1)
淮阴县文教局教研室 (1)
巴盟教师进修学校 (1)
邳县文教局教学资料编写组 (1)
河北师范学院中文系 (1)
北平文化学社 (1)
湖南师范学院中文系现代文学教研组 (1)
白山出版社 (1)
?众图书公司 (1)
山西出版集团 (1)
平顶山市图书馆 (1)
华欣文化事业中心 (1)
抗战出版部 (1)
汕头大学出版社 (1)
文通书局出版社 (1)
黑龙江美术出版社 (1)
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 (1)
曲阜师范学院图书馆 (1)
济南出版社 (1)
中国民航出版社 (1)
柯文出版社 (1)
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
武汉大学经济系七二级工农兵学员 (1)
复文图书出版社 (1)
各埠中华书局 (1)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
二十一世纪出版社 (1)
中原农民出版社 (1)
波文书局 (1)
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 (1)
陕西旅游出版社 (1)
陕西师范大学中文系现代文学教研室 (1)
铁岭市艺术研究所 (1)
专利文献出版社 (1)
广东师范中文系函授教材编写组 (1)
西南民族学院语文系 (1)
东北书店 (1)
珠海出版社 (1)
中亚书店 (1)
大中华书局 (1)
延安新华书店 (1)
台湾文化协进会刊 (1)
文光书局 (1)
新象书店 (1)
安徽工农大学中文系 (1)
人物出版社 (1)
生活导报社 (1)
陕西师范大学革委会政宣部 (1)
生活书店 (1)
山西省《运城地区报》拼音版编辑部 (1)
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1)
光华出版社 (1)
泰山出版社 (1)
开封师范学院革命委员会 (1)
云南大学出版社 (1)
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处 (1)
湖北省图书馆 (1)
辽宁大学中文系评论组 (1)
山西师范学院 (1)
甘肃师范大学科学研究科 (1)
上海人民教育出版社 (1)
通辽师范学院出版 (1)
江苏师范学院 (1)
郑州大学图书馆 (1)
重庆人民出版社 (1)
清华大学出版社 (1)
民馨书店 (1)
启智书局 (1)
新时代书局出版 (1)
生物出版社 (1)
离骚出版社 (1)
青光书局 (1)
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 (1)
江西省广昌县印刷厂印 (1)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1)
兵器工业出版社 (1)
安徽美术出版社 (1)
党建读物出版 (1)
海潮摄影艺术出版社 (1)
江苏文史资料编辑室出版社 (1)
东北戏曲新报社 (1)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
棠棣出版社 (1)
星洲出版社 (1)
云南民族出版社 (1)
旅游教育出版社 (1)
上海北新书局出版 (1)
万卷出版公司 (1)
光明书局 (1)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1)
上海仿古书店 (1)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1)
中国农业出版社 (1)
上海北新书局 (1)
北京大学中文系 (1)
学海出版社 (1)
南充师范学院鲁迅作品浅析编写小组 (1)
苏州市第四十二中学 (1)
天津市南开区文教局教育教学研究组 (1)
吉林图书馆 (1)
华艺出版社 (1)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1)
天天出版社 (1)
云南美术出版社 (1)
辽宁民族出版社 (1)
石油化工工业出版社 (1)
北京师范学院 (1)
丹东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1)
阿坝州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1)
汶川县旅游局 (1)
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1)
大光出版社有限公司 (1)
长安出版社 (1)
河南省文联筹委会 (1)
西南师范学院中文系民间文学教学组 (1)
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 (1)
北京:中国曲艺出版社 (1)
绍兴县文化广播电视局 (1)
北京:专利文献出版社 (1)
浙江省艺术研究社 (1)
上海:新美术出版社 (1)
新知识出版社 (1)
华东区戏曲观摩演出大会 (1)
福州:海风出版社 (1)
北京:时事出版社 (1)
远流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 (1)
北京:中国地图出版社;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1)
北京: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 (1)
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 (1)
中国儿童书店 (1)
《戏剧界》杂志社编辑出版 (1)
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1)
苏南人民出版社 (1)
艺术出版社 (1)
天下书报社 (1)
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1)
上海天下书报社出版 (1)
中国出版集团;北京/西安: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1)
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 (1)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有限公司 (1)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1)
上海:世界图书上海出版公司 (1)
潮锋出版社 (1)
厦门越剧团 (1)
厦门越剧团翻印 (1)
杂志公司 (1)
汇文书店 (1)
中央文化部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印发 (1)
世界书报出版社 (1)
上杂出版社 (1)
上海:上海火星出版社 (1)
上海倡明书局出版 (1)
上海文艺出版(集团)有限公司;上海: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 (1)
长春:吉林音像出版社 (1)
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浙江文艺音像出版社 (1)
贵阳:贵州教育出版社 (1)
国际村文库书店有限公司 (1)
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 (1)
北京:人民中国出版社 (1)
世界图书北京出版公司 (1)
海鸥出版公司 (1)
成都古籍书店 (1)
益群书店 (1)
有正书局 (1)
武汉古籍书店 (1)
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出版 (1)
北京:北京书籍出版社 (1)
武汉市古籍书店 (1)
香港:名人出版社 (1)
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 (1)
郑州:海燕出版社 (1)
延吉:延边教育出版社 (1)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1)
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1)
香港昆鹏有限公司 (1)
济南:山东电子音像出版社 (1)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
北京:工商出版社 (1)
中国轻工业年临鉴社 (1)
浙江年鉴社 (1)
北京:中国工商出版社 (1)
新业书局 (1)
中国文化艺术出版社 (1)
商务出版社 (1)
北京:中国盲文出版社 (1)
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1)
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 (1)
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 (1)
黄山出版社 (1)
历史教学社 (1)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图书资料室 (1)
北京:警官教育出版社 (1)
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 (1)
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1)
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1)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
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 (1)
东南亚研究所 (1)
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 (1)
慈溪市对外文化交流协会 (1)
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1)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1)
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 (1)
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1)
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1)
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1)
江苏研究社 (1)
南京:译林出版社 (1)
上海:上海书店 (1)
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北京:商务印书馆 (1)
香港金陵书社出版公司 (1)
辽东文学社 (1)
北京:九洲图书出版社 (1)
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1)
非正式出版物 (1)
郑州教育学院学报编辑部 (1)
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 (1)
杭州大学历史系资料室 (1)
太原:山西经济出版社 (1)
亚洲文化艺术出版公司 (1)
北京:中国线装书局 (1)
翰墨轩出版有限公司 (1)
浙江省文物考古所 (1)
北京:奥林匹克出版社 (1)
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1)
北京:北京出版社;北京: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 (1)
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1)
芒:德宏民族出版社 (1)
浙江省高等师范院校 中国现代当代文学教学研究会 (1)
湘潭大学教材科 (1)
北京:地质出版社 (1)
水利水电出版社 (1)
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 (1)
喀会师范学院中文系资料室 (1)
水利出版社 (1)
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1)
北京:昆仑出版社 (1)
广州:广东省出版集团;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 (1)
江汉石油报社 (1)
华乐出版社 (1)
重庆:重庆人民出版社 (1)
广西民族学院中文系现文学教研组 (1)
黑龙江省函授广播学院 (1)
南京: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1)
中国人民文化出版社 (1)
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 (1)
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
北京:中国文学出版社 (1)
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 (1)
石家庄: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 (1)
北京: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 (1)
天津:新蕾出版社 (1)
人文出版社 (1)
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1)
江苏年鉴杂志社 (1)
汉文正楷印书局 (1)
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北京: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 (1)
人民画报社 (1)
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 (1)
台湾:台视出版社 (1)
大冶市诗词楹联学会;西塞山诗社 (1)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1)
《西湖》文艺编辑部 (1)
中华国际出版社 (1)
香港南苑书屋 (1)
石笕茶 (1)
鲁迅故里 (1)
大禹陵 (1)
沈园 (1)
绍兴 +工业 (1)
绍兴 +水乡 (1)
绍兴 +戏曲 (1)
相关搜索词
[3图]越剧在桐庐(下)
作者:暂无 来源:今日桐庐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越剧 
描述: 红花绿叶摇曳生姿 在文革的特殊环境中,桐庐的越剧依然如同严冬过后的小草,悄然地重新生长着。1972年,—个叫做越剧艺训班的培训班悄然成立了。这个艺训班,搭起了后来名声斐然的杭州越剧二团的骨架。当时这个越剧艺训班共招收了49名学员。谁也不会想到,这个在今天看起来十分简陋的培训班却掀开了桐庐
全文:。 谢群英1964年1月生于我县桐君街道。1972年进人桐庐工农兵学校艺训班,工旦角。1976年后即为桐庐越剧团演员,师从金采凤。在戏曲艺术片《绣花女传奇》中饰刘夫人,《桐花泪》中饰金夫人。她艺不厌精
[2图]越剧在桐庐(上)
作者: 胡泉森 杨露萌    来源:今日桐庐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越剧 
描述: 本版文字胡泉森杨露萌 本版图片黄强 潮起嵊县 越乡锦绣,钱塘管弦。越剧的发源地是嵊县(今嵊州市),自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创立至今已有百余年。地处钱塘江流域的桐庐,越剧的历史也很早,特别是解放以后,越剧在这块土地上得到很大的发展,还被誉为越剧“梅花奖”的摇篮。 清代,嵊县唱书“呤哈调”流
全文:

本版文字胡泉森杨露萌

本版图片黄强

潮起嵊县

越乡锦绣,钱塘管弦。越剧的发源地是嵊县(今嵊州市),自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创立至今已有百余年。地处钱塘江流域的桐庐,越剧的历史也很早,特别是解放以后,越剧在这块土地上得到很大的发展,还被誉为越剧“梅花奖”的摇篮。

清代,嵊县唱书“呤哈调”流到县内。班组人员三五无定,乐器只用的鼓、檀板,演员按节拍清唱,有的只单人说白、清唱,也有分角色对唱,甚至鼓板师傅也任角色帮唱,简单表演奉茶、缝纫、上楼、走马等动作,因每唱段完了,多有“啊哈呤哦伊呤哦——哎伊啷嗨”的拖腔,故称“呤哈调”。演出不上舞台不化妆,演员时坐时立,多为坐唱,只在家庭、旷场随地演出,故也称“落地唱书”或“文书班”。剧目有《珍珠塔》、《七美图》、《卖婆纪》、《兄妹看相》等,受其影响,县内也有艺人搭成班组,于农闲时穿村走乡,为村民提供文化生活。艺人大多亦农亦艺,为家庭弥补收入。

1906年,唱书艺人应观众之请于于潜县(今属临安市)乐平乡外伍村开始分角色上台演出《赖婚记》、《倪凤扇茶》等剧目,此为越剧滥觞。演员均为男性,只有适宜便装,并简单敷粉、画眉、着色化妆,称“清水打扮”,曲调糅入山歌、宣卷等唱腔。此时仍无丝弦、锣鼓等配乐,演出时唯闻台上鼓板的“的的笃笃”之声,故称此为“的笃班”。演出简短小戏,如《小放牛》、《箍桶记》、《十件头》、《双珠凤》、《庵堂认母》等,多为“一旦一生”或“一旦一丑”的对子戏,演员边歌边舞,故又称为“小歌班”或“鹦哥戏”。比较落地唱书已跨出一大步,且已在台上演出,化妆也较前讲究,受到群众普遍欢迎。县内艺人纷纷仿效。

1922年,嵊县小歌班经闯荡上海后,始有管弦、锣鼓伴奏,后演员也由男子改以女子为主,曲调除本地民歌、小调外,还吸收其他剧种腔调并加以改进,创造“四工调”、“弦下调”、“萧板”等。剧目开始全本大戏,行当角色齐备,并向京剧、绍剧等学习表演技艺,形成以女子为主,唱腔优美,表演细腻的新剧种,因剧目多为反映以婚姻伦理为主的内容,与绍剧的宫闱戏、武功戏有明显差别,故称之为“绍兴文戏”,又因绍兴为古越之地,所以又称“越剧”。代表剧目有《碧玉簪》、《琵琶记》、《玉蜻蜓》、《双狮图》、《孟丽君》、《盘夫素夫》、《梁祝哀史》、《三看御妹》、《泪洒相思地》等。此后外地越剧团来桐演出渐多。30年代后,可知有以支兰芳领衔的凤鸣舞台;王杏花、姚水娟领衔的越升舞台;徐玉兰领衔的东安舞台;筱丹桂、商芳臣领衔的高升舞台;张茵、邓翠云领衔的小高升舞台等。其中1932年,嵊县崇仁高升舞台来桐演出,班主裘光贤,得旧县乡乡长张隆宪支助,在宁国寺收徒学戏,为演员无偿提供食宿,但必须于每天午后在罗家厅为镇民义演一场(有时只相当于“串红台”,即走台彩排)。后高升舞台向建德、金华流动演出。在金华演出期间,该科班主要演员筱丹桂、邢银花被上海商人所收买,跳槽去了上海。两年后,裘光贤又从嵊县招来一班姑娘,仍在宁国寺学戏,并在我县招收艺徒,学成后科班仍名高升舞台,不过老百姓称此为“小高升舞台”。此科班培养出张茵、钱兴培等著名演员,小高升舞台曾长期在富春江流域一带演出。

波涌桐庐

小高升舞台的热闹引得县内艺人也纷纷组织班社,其中有1938年在下南乡建立的之江舞台,班主徐俊豪;四管乡(新合)组建的雅溪舞台,班主潘子兴;1940年凤川组建新民舞台,班主李福生;深澳组建大新舞台,班主申屠绍堂;是年,于窄溪另组建桐江舞台,班主仍为徐俊豪;1946年在凤川组建天新舞台,班主孙樟水;1947年在百江也建立了类似的戏班,称“小京班”,实际演出的是越剧,班主陈月富。其中桐江舞台、新民舞台主要演出于分水江流域一带。科班往往于农闲时临时组合,演员聚散无常,乐师常有道士充入。那时盛行无脚本的路头戏,演出前导演只作剧情介绍,安排角色和简单串台走排,演出时唱词和演技全凭演员临场发挥。有些演员懂得韵脚,重要唱段往往可连唱数十句,达到淋漓尽致的效果,搏得观众赞誉。还常演连台戏,有的戏竟有连演十余场,如《十美图》、《狸狸换太子》、《火烧红莲寺》等,还有一些宣扬宗教教义的戏,如《探阴山》、《关公显圣》、《目莲救母》等。

时有横村镇板头村人柴云升,家道小康,尤酷爱丝竹。1947年,柴云升雇佣武功师傅在乡招收艺徒,初在近旁石门寺学戏,后转本村陈家花厅。那时学戏均为贫家女子,演戏遭社会鄙视,所谓婊子、戏子和粮子(当兵),学戏实为无奈出路。学戏又是一门苦差使,不仅夏炼三伏,冬炼三九,一早起来空着肚子,师傅就要叫孩子面壁双手撑地倒立,时间至少半小时,往往冬天许多孩子冻得倒挂口水结冰,稍有懈怠,师傅就藤条鞭笞。翻跟斗伤筋动骨是常有的事。炼功后是吊噪子。学徒期间伤病生死,与科班无涉。出师后才有微薄收入,演出中如忘了台词或唱错轻则罚薪,重则体罚。科班在地方演出遭土豪、地痞捣蛋是常有的事。至于睡戏台庙角,受跳蚤、臭虫之苦这就是戏子的生活。1948年,柴云升卖田20亩,从杭州买来戏衣、道具,有戏箱六只,打出云升舞台科班名,开始在县内演出。1950年春,科班从建德流入兰溪,由于时代变革,地方请戏班演戏很少,就雇船回到横村,科班就地解散。

4月,县人民政府公安局长高国璋,为发展桐庐地方经济与城关村行政主任陈荣弟、杜寿昌、闻祥丰等商议,县城需要组建一支剧团。三人就来到凤川,找到原浦江嫦娥舞台演员倪雪芳。倪雪芳为挂牌文武小生,此时因成家落户凤川。三位向她提出意向,因倪雪芳曾在云升舞台做过客师,于是她就赴胜峰与云升舞台班主柴云升商量组建剧团,柴云升当即同意,就以原云升舞台为班底,在县城又招收部分闲散艺人,成立桐庐县民艺剧团,共约30人,团长倪雪芳。倪雪芳筚路蓝缕,弹精竭虑,经过一段时间准备和排练,于是年9月正式开台演出,这是我县解放后建立的第一个越剧团,初属县公安局,后为自负盈亏的集体企业。是年冬,分水建立群众剧团,51年更名分水实验越剧团。由于国家扶持,50年代是我国越剧空前繁荣时期,剧团遍布全国,成为我国仅次于京剧的第二大剧种。民艺剧团队伍整齐,演艺不断提高。剧团贯彻党的“双百”方针,在宣传党的政策方针,表彰先进新事,活跃城乡文化中作出巨大贡献。演员们不辞辛劳,坚持上山下乡,为工农兵服务。主要演员除倪雪芳外,尚有花旦孙凤仙、陆桂娟、孔爱卿,老生徐桃娟,小生朱冬兰,丑角李杏秀等。至今县内的老人都还能记得当年他们的台艺丰采。

1958年11月,为支援富春江水电站的建设,民艺剧团调至七里泷工地,更名为富春江越剧团。与此同时,杭州市新六越剧团下放新登,并因并县转我县,更名桐庐越剧团。1965年,两团合并,仍称桐庐越剧团,分大、小两团演出。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开始,文化部被批为“帝王将相部、才子佳人部”,女子越剧被称为“六十年代的怪现状”,传统古装戏被全面禁演,戏衣、道具烧毁,大批艺人受迫害,改行。剧团改名“毛泽东思想宣传队”、“小分队”,只演现代戏和小节目。直到粉碎“四人帮”,桐庐越剧才迎来重新繁荣。

花开山乡

桐庐越剧曾誉称梨园的老名家有:

倪雪芳,1921年生于嵊县城关镇的一个贫民家庭,本名倪爱金。13岁曾在上海绸厂做童工。16岁因工伤回里。伤愈后顶着家庭压力入科班学艺,凭着坚忍的毅力和超强的悟性,成为一名文武兼备的小生。19岁为浦江嫦娥舞台的头肩小生。1942年转辗来桐庐演出,即走红富春江流域,并更名倪雪芳。她扮相俊美,唱腔圆润流畅,不仅开拓桐庐越剧事业,还先后担任桐庐民艺剧团、富春江越剧团团长。1969年离开艺坛,改革开放后,又满腔热忱地辅导民营剧团,是一位德艺双馨的老艺术家。

丁菊香(1926——2010),嵊县幸福乡溪西村人。10岁从艺,炼下扎实功底。14岁满师,工花旦,文武兼备。先后在嵊县双凤舞台,复兴剧台;宁波姐妹剧团、雪芳剧团;上海虹口剧院、光明剧院;绍兴文英剧团担任头肩花旦。1950年任杭州新六越剧团团长。1958年响应国家号召,带团下放新登县,未久因“三县合并”更名为桐庐越剧团,仍任团长。从艺50年,带徒十余人,为全国戏剧家协会会员,曾获首届浙江省戏剧会演一等奖。她的执着艺术追求精神和众多艺术形象至今仍留在人们记忆里。

邓翠云(1926—2010)桐庐县城人。1934年随父亲入嵊县高升舞台学戏,科班班规甚严,以男女交往为大防,“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为信条。她八岁即走红舞台,故艺名“八岁红”。武功基础全面,可连作23个小翻,从三张桌子上作鹞子翻身下台。曾与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筱丹桂、商芳臣同科班,为文武小生。观摩京剧名家梅兰芳、周信芳、盖叫天、尚小云演出,以融入自己演艺。先后在嵊县、上海、杭州、富春江流域献艺,并任新六越剧团、桐庐越剧团副团长,塑造公孙子都、十一郎、陆文龙、薛平贵等艺术形象。

[1图]越剧新星照亮“胜利”
作者:暂无 来源:今日桐庐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越剧 
描述: 本报讯(通讯员章勤玉记者王泽文/摄)描眉、点唇、上粉、更衣……19岁的朱洋琦对这套上妆流程无比熟稔,却比平时更多一分细致,因为两个小时后,她和同伴们排练的越剧《天道正义》即将在杭州胜利剧院的周末戏剧金舞台上演。这不是她们第一次公开演出,却是首次登上杭城舞台进行连续两晚演出,将我县新一代越剧演员的风
全文:

本报讯(通讯员章勤玉记者王泽文/摄)描眉、点唇、上粉、更衣……19岁的朱洋琦对这套上妆流程无比熟稔,却比平时更多一分细致,因为两个小时后,她和同伴们排练的越剧《天道正义》即将在杭州胜利剧院的周末戏剧金舞台上演。这不是她们第一次公开演出,却是首次登上杭城舞台进行连续两晚演出,将我县新一代越剧演员的风采呈现杭州市民眼前。

6月20日晚演出开始前,胜利剧院里已座无虚席,一些来得晚的观众只能退而求其次,站在过道观看演出。七点一刻,帷幕拉开,灯光打亮,乐器奏响,演出准时开始。一个个年轻的演员在舞台上一褪稚气,优美的身段、饱满的唱腔和毫不怯场的气势,如一颗颗闪亮的星星,将舞台照耀得熠熠生辉,赢得了舞台下阵阵掌声。

家住剧院附近的张先生是多年的老戏迷,只见他时而闭目聆听,时而看着舞台手指轻轻打着节拍,好不惬意。“这些演员年轻有活力,虽然可能对角色的代入还不够完美,但他们还年轻,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张先生说道,“桐庐越剧挺有名,单仰萍、谢群英她们几位‘梅花奖’得主都是桐庐的,很厉害。”

两个小时的演出下来,舞台上的演员们虽然连唱带演,仍不知疲倦,没有丝毫松懈。演出谢幕,观众们站起身鼓掌,久久不愿离去。“这些孩子表演得太好了,大气,一点不扭捏,明天的《泪洒相思地》还要来看。”一位观众一边鼓掌一边说,引得旁边的同伴连连点头。

这批演员平均20岁左右,皆来自第六届桐庐越剧艺训班和杭州艺术学校联合办学的桐庐县越剧摇篮艺术中心,最久的至今已在中心学习了六年。中心采取“科班教学模式”,对每个学生进行全面培养,使他们文武并重、唱做俱佳,“红花绿叶”都能胜任。值得一提的是,不同于一般越剧乐队乐手以中老年人为主的情况,除了台上的演员,台下的乐队也是由中心一手培养的20岁左右的青年,整个演出团体呈现一派年轻的活力,使我县越剧“满台珍珠”再一次发亮,为越剧事业锦上添花。

图为演出现场。

[1图]“黄公望”重游富春江再续《富春山居图》
作者: 何晓隽 申屠永泽 郑磊  来源:今日桐庐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越剧 
描述: 本报讯(通讯员何晓隽申屠永泽记者郑磊文/摄)日前,央视戏曲频道越剧MTV《山水黄公望》外景风光片摄制组来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原创实景地严子陵钓台景区,进行外景采风拍摄,吸引了不少景区游客的眼球。 据悉,新编越剧《山水黄公望》以黄公望传奇人生和凄美爱情为题材,以两岸《富春山居图》合璧为背景,阐释“
全文:

本报讯(通讯员何晓隽申屠永泽记者郑磊文/摄)日前,央视戏曲频道越剧MTV《山水黄公望》外景风光片摄制组来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原创实景地严子陵钓台景区,进行外景采风拍摄,吸引了不少景区游客的眼球。

据悉,新编越剧《山水黄公望》以黄公望传奇人生和凄美爱情为题材,以两岸《富春山居图》合璧为背景,阐释“师法自然,天人合一”的和谐愿景。在剧中,黄公望官场失意,爱妾墨娘为他殉情,坎坷命运让黄公望大彻大悟,他在道士无用师的引导下,归隐富春,成就了传世名作《富春山居图》。

当天拍摄现场,富春江两岸已被清爽的雨水洗刷一新,浓浓的乳白色雾气萦绕山间挥之不去,令人仿佛有登临仙境之感,一江清风倏然吹开了历史的华章。高谈雅步的道士“无用师”、雍容尔雅的大师“黄公望”,他们冒着不时落下的细雨,四顾青山,徘徊烟水,舟遥遥以轻扬,风飘飘而吹衣,走过空寂幽香的山谷,走过江鱼绕水清波泠泠的沧波桥,走过郁郁葱葱的林间小道,颇似移入画境中,一个个动人的瞬间都被摄影师用镜头拍摄下来。

摄制组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当年黄公望纵情富春山水间,抒怀写意,满纸空灵秀逸,气度沉雄,桐庐富春山水风光极具韵味,不愧是一座画城,而且严子陵钓台景区古迹保留完整,无需搭景建景便可就地拍摄,此片在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实景地严子陵钓台拍摄外景,堪为最佳选择。

[1图]桐庐越剧新秀拜师“戚派传人”
作者:暂无 来源:今日桐庐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越剧 
描述: 本报讯(通讯员张玲伶记者王泽/文黄强/摄)6月9日,上海市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戚雅仙嫡传弟子、著名戚派传人金静,收纳我县越剧传习中心(原杭州越剧二团)花旦演员徐婷为徒。县委常委、宣传部长王优健,上海著名导演陶海、许进方等出席收徒仪式。 “能走入戚门,拜在金老师门下是我一直的梦想,今后自己一定刻苦努力
全文:

本报讯(通讯员张玲伶记者王泽/文黄强/摄)6月9日,上海市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戚雅仙嫡传弟子、著名戚派传人金静,收纳我县越剧传习中心(原杭州越剧二团)花旦演员徐婷为徒。县委常委、宣传部长王优健,上海著名导演陶海、许进方等出席收徒仪式。

“能走入戚门,拜在金老师门下是我一直的梦想,今后自己一定刻苦努力,弘扬和发展戚派艺术、不辜负老师和领导的厚望。”徐婷说道。拜师仪式一结束,金静老师就被我县的戏迷们团团围住纷纷拍照留念,现场还举行了金静老师经典剧目《玉堂春》影像签赠会,热情的越剧爱好者们久久不愿离去。

徐婷是我县越剧传习中心主要青年花旦演员,其代表作有《玉堂春》、《王老虎抢亲》等。徐婷从艺训班开始就迷上越剧戚派艺术,5年前的一次演出,被戚派第三代传人金静看中,两人结下师徒缘分。2013年受上海演出公司邀请,与我县越剧传习中心班演员赴上海参加“慈母恩师梨园情——越剧表演艺术家戚雅仙逝世十周年纪念演出”活动,与戚派第二代传人周雅琴、杨文蔚、朱祝芬和第三代传人金静、董蓓芬等同台竞艺,以自身扎实的艺术底蕴和朴实流畅、深沉含蓄、婉转动人的“戚派”唱腔轰动上海大舞台。

[3图]王健徜徉在越剧的诗情画意中
作者: 方赛群  来源:今日桐庐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越剧 
描述: 记者方赛群 越剧,是桐庐特色文化的一个重要标识,王健,是当下桐庐越剧的“台柱子”。原先任杭越二团书记、团长的她,如今又担任起了新角色:新成立的桐庐越剧演艺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在五彩缤纷而又变幻莫测的越剧舞台上,她主演过几十部大戏。曾获奖无数,如2007年她在擂响中国——第二届《梨园春》专
全文:

记者方赛群

越剧,是桐庐特色文化的一个重要标识,王健,是当下桐庐越剧的“台柱子”。原先任杭越二团书记、团长的她,如今又担任起了新角色:新成立的桐庐越剧演艺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在五彩缤纷而又变幻莫测的越剧舞台上,她主演过几十部大戏。曾获奖无数,如2007年她在擂响中国——第二届《梨园春》专业戏曲演员展演中,成功晋级全国15强,最终荣获“最具潜力奖”;2010年她凭着《花溪情歌》中的出色表现,被评为国家“十佳越剧演员”。

20多年来,她给越剧观众流下了一个又一个光彩夺目的艺术形象,还有她与桐庐越剧那份不离不弃的“缘”。有人说,她就是当下桐庐越剧的“老宅长女”。

前不久,桐庐越剧演艺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王健,带领全团将一台新编越剧大戏《春江奇缘》推上了素有“远东第一大剧场”之称的上海逸夫舞台。当年由单仰萍主演的《春江月》等好戏,正是从这儿开始唱红的,此后还有两部戏被拍为电影。可以说,这个剧场记录下了桐庐越剧曾经的鼎盛与辉煌,而此番由王健主演的《春江奇缘》,则是桐庐越剧与大上海阔别20年后的“强势回归”。

令人振奋的是:“重返大上海”虽然戏是新戏,人也是新人,但老戏迷们对桐庐越剧的钟爱之情却是不减当年,尤其是对“王派花旦”王健,新老戏迷们更是赞美有加:“这花旦扮相俊,唱功好,身段美,全身都是戏!她的戏阿拉老喜欢看,演得老好格!”

上海越剧戏迷不仅懂戏,而且“捧戏”不遗余力。有人统计过,在《春江奇缘》重场戏中,王健每唱一句,戏迷们就鼓掌,一个核心唱段下来,竟然给了60余次掌声!演出结束时,王健谢幕4次,观众们还是不让“下台”。有很多新老戏迷涌到台前,争先恐后地要与她及其他主要演员们合影留念。面对热情如火的上海老戏迷,王健动情地说了这么一句:“我为桐庐越剧感到骄傲!”

在生命的花季,她与桐庐越剧相遇。翩然如蝶的水袖,委婉柔美的唱腔,行云流水般的台步,成为她的青春主色调。她开始书写属于自己的“粉墨春秋”。

“三五步走遍天下,六七人百万雄兵”:这是属于戏曲舞台的独特风景,王健当年没想到,自己今生会成为“景中人”。

刚过“而立之年”的王健,是横村镇柳岩村人。少女时期与越剧牵手的经历,是她人生中最富冲击力的记忆。1992年,王健还是横村镇原龙伏村小学五年级的学生,那回原杭越二团艺训班在全县小学挑选越剧“苗子”,爱唱爱跳、长相清秀的她,也没有和父母商量,抱着“好玩”的心态与几位同学一起去参加面试,结果竟然被选上了,成为原杭越二团第三届艺训班学生。那年她14岁。艺训班的老师根据她自身的特点安排她攻旦角,并学习王派唱腔。

在懵懵懂懂间,王健开启了她的艺术生涯,每天早上,当她往日的小伙伴背着书包蹦蹦跳跳去学校读书时,她和艺训班的小姐妹们早就起来练功、吊嗓子、学习“手眼身法步”了。为了练好一个眼神、一个动作,艺训班的老师常常十遍八遍地教她们。这让她早早就体会到了“台上一现,台下十年”这话的真实含义。

慢慢地,她喜爱上了越剧。她在艺训班的学习成绩很好,一招一式虽然免不了稚嫩,但却呈现出一种大气。1993年她正式进入原杭越二团,成为剧团的一名小演员,当时谢群英等大师姐还在剧团,她在用心为她们“配戏”的过程中潜心学戏,进步特别快。

机遇,总是垂青于有准备者。15岁那年,当时剧团正在温州农村演《红丝错》,当时由于演花旦的演员请产假,女主角一时空缺,剧团领导就选中她顶上去演女主角。要知道花旦是一出戏的“大梁”,而为她配戏的都是老演员,其压力之大是可以想象的。也许是“初生牛犊不怕虎”,通过一番突击排练,她就上台演出了。

王健至今不能忘怀第一次当女主角的滋味。人们常说“红花还须绿叶捧”可当晚的情景却是“红花捧绿叶”。舞台上老演员们尽心尽力“烘托”她,使她很快就进入了角色,发挥得相当不错。台下的观众们甚至不知道当晚那出热热闹闹的好戏,是由一个默默无闻的“小丫头”担纲领衔的,照样看得很“过瘾”。

那回演出,让她悟出了许多做人和做戏的道理,胆子也壮了许多,学戏更认真了,就连平时难得回家一次,她也必定带上录音机,边干家务边收听越剧唱腔。在舞台上,她对自己的要求很严,哪怕一个小角色,也要演出其“精气神”。她牢牢记着艺训班老师说过的一个真实的故事:在一次越剧大赛中,某昆剧团演《十五贯》,剧中演“娄阿鼠”的老演员第一次出场,没有一句唱腔,只凭一个过场,就把一个游手好闲、惯于偷鸡摸狗的配角“娄阿鼠”演活了。这位老演员因此获得了众评委的一致认可,最终获得了一等奖!

这个真实的小故事让王健明白,世界上没有小角色,只有小演员。她认认真真当配角多年,那年她在新编大戏《残情》中,虽然演的是一名只有四句唱腔的小角色,但却十分出彩,最后获得二等奖。评委们对她的表演给予的评价是:虽然是配角,但很有戏!

“嫩竹扁担”挑起了大梁。无论是驰骋沙场的杨排风,还是柔情万种的孟丽君,她演起来都是游刃有余。那获得的一个个奖项,已成为她艺术道路上的重要标识。一棵小草,在长满“大树”的森林中悄悄成长。

18岁那年,王健担任大戏《杨排风》中的女主角。这是一出文武戏,要求演员“唱做念打”俱佳,这对她是个极大的挑战。排练其间正是大热天,她身穿厚重的“大靠”,手舞双棍排练,每天几乎都浸泡在汗水中过日子。她实在吃不消时也痛哭过,也闹过情绪,但从不打“退堂鼓”,她始终以一股子冲劲投入艰苦的排练。

功夫不负有心人,她终于凭着一出《杨排风》崭露头角。舞台上,她把杨排风这个宋代奇女子的内心波澜和出色武功,表现得活灵活现,把剧情渲染得跌宕起伏淋漓尽致,赢得了观众阵阵喝彩。

从此之后,王健真正“入戏”了,慢慢地成长为剧团的主要演员。她扮相俊美,唱腔纯朴,擅长塑造各种类型的舞台形象,曾主演过《春江月》、《桐江雨》、《双轿接亲》、《美人鱼》、《春江奇缘》、《花溪情歌》等二十多个剧目。舞台上的她身材修长身姿袅娜,不仅扮演花旦像一朵风姿绰约的海棠,光彩夺目,而且在《孟丽君》的《书房会》一场戏中,她小生扮相也十分英俊潇洒。

她是王派花旦,为了更好地把握厚重、空灵的王派唱腔和优美婉约的王派表演,2000年她自费到上海,在王文娟的亲传弟子单仰萍家中住了一个星期,后来又得到了王文娟老师的亲手指点。老艺术家的大气沉潜、平易近人的风范,给她留下极其深刻的印像。她不仅学老艺术家的戏,学她们做人,更学她们献身艺术的精神。

前有学习的榜样,后有岁月的沉淀,她的演技日益上升。

《红楼梦》中的《黛玉焚稿》一段折子戏,是王派花旦的“当家戏”,王健演的林黛玉,那种“万念俱灰”的感觉,仿佛是从骨子里往外散发……连她自己都说,有了生活底蕴后,每一回演林黛玉都有新知,眼中的一股清泪,是从心里流出来的……

她游走于一个个传奇的角色中,《红楼梦》中的林黛玉、《杨排风》中的杨排风、《春江月》中的柳明月……戏中有瑰丽的爱情传奇,那些美丽善良的女性角色,给了她一次次美好的体验,自己的人生也不断丰满起来。一个个角色身上闪烁的人性光辉,不知不觉成为她思想和灵魂的一部分。虽然小小年纪就收获了无数的掌声和赞美,但她并未沾沾自得,而是始终如一地执着于自己的艺术进步。

对艺术的执著追求,使她在舞台上塑造形象游刃有余,各种荣誉也是接踵而至:1994年杭州市越剧青年演员大奖赛青年演员奖;1997年浙江省第七届戏剧节青年演员奖、浙江省戏曲教学大赛个人剧目一等奖;2001年杭州市新剧目调演表演一等奖;2007年擂响中国——第二届《梨园春》专业戏曲演员展演最具潜力奖;2010年在第二届中国越剧艺术节上,她凭着在新编越剧大戏《花溪情歌》中的出色表演,被评为“中国十佳越剧演员”。

她有过“振翅高飞”的机会,她也有过心神不定的时刻,但她最终还是选择留下来,并与剧团全体同仁一道,以原创大戏《花溪情歌》打了一场翻身仗!

“人才流动”,是当今社会的一种常态,但却让桐庐越剧经受了一次又一次“折翅之痛”。几十年来,每一次“台柱子”的离去,都让桐庐越剧犹如遭受一次地震。对此王健有深刻的感受和体验:她到剧团这20多年中,谢群英、陈雪萍走了;杨蕴萍、周金花等调走了;与她同届小戏班出来的姐妹也纷纷离去:演花旦的梅秀文走了,演小生的刘志霞走了,演老旦的黄荣娟也走了……

不知不觉间,当年艺训班的“小丫头”王健,被推到了第一线。

2009年,她走上了领导岗位,成为剧团的党支部书记。而此时也正是剧团最难的时候:国际“金融海啸”来袭,竟给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越剧演出市场,也带来了阵阵寒意。

原来,温州等地的农村,是桐庐越剧演出市场的“根据地”。在当地,看戏基本上都由企业老板来“包场”的,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当地不少民营企业都倒闭了,其余的工厂也都为自身的生存担忧,哪有心思做公益?因此桐庐越剧的演出市场竟然萎缩了70%!

剧团苦撑着过日子,虽然她也有“振翅高飞”的机会,那“挖角”的民间剧团,开出的工资更是高得离谱,她也有过心神不定的时刻,但恰如戏中的“落魄才子,风骨犹在”,最终她还是选择“留”。她话说得很简单:“不知为什么,我对剧团的感情很深……”

2010年,桐庐越剧完成了一次沉默二十年后的“大爆发”。

浙江省第十一届戏剧节,将于当年年底鸣锣开幕。

对杭越二团来说,“省戏剧节”四个字,是辉煌的标志,更是痛苦的记忆。上世纪八十年代,该团在全国戏剧普遍不景气的情况下一枝独秀。在浙江省一、二、三、五、七届戏剧节上连连夺冠,单仰萍、谢群英等一批越剧新秀因此脱颖而出。可此后由于种种原因,桐庐越剧却淡出了省戏剧节,其境遇恰似戏中的“落第才子”……

为了重振雄风,剧团书记王健、剧团团长仇有根在上级领导重视和支持下,决心来一次艰苦拼搏,争取重返浙江省戏剧节!剧团领导班子把“排大戏”,作为提高剧团知名度,推动剧团可持续发展的“第一要务”来对待。缺资金、缺剧本、缺导演、缺名角,但杭越二团惟独不缺拼搏的勇气和信心,全团上下一次次“破冰而行”!

《花溪情歌》是一个讲述爱情、亲情、友情和人情的民间传奇故事。王健在剧中扮演坚守爱情、深明大义的兰花姑娘。虽说她对此类角色的把握可说驾轻就熟,可她却像初学戏者一般一句一句“啃”台词,一点一点深入地琢磨角色的内心……

当年5月,《花溪情歌》首次在桐庐剧院公演,仿佛上世纪八十年代剧团“满台珍珠”情景重现,演出中竟然出现了久违的“一票难求”的情形。精湛的演出,赢得家乡父老一阵比一阵更热烈的掌声;6月10日,该剧在由杭州市委宣传部、杭州市文广新局等共同组织举办的第五届“西湖之春”艺术节暨2010年杭州市新剧节目汇演中,在来自全市13个文艺团体推出的19台参加汇演的优秀剧节目中完美胜出,一举夺得大奖。评委老师们更是兴奋:“想不到杭越二团又排出了如此精彩的大戏,这简真太令人惊喜了!”

当年10月,这部原创大戏在浙江省第十一届戏剧节上获得优秀演出奖;当年12月,该剧被入选参加了第二届中国越剧艺术节优秀剧目展演,并获得优秀剧目奖。

《花溪情歌》为桐庐越剧打了一个翻身仗,王健个人也收获极大:在该剧中,她的音乐更美,音色处理更佳,丹田之气运用更纯熟,表演的角色更细腻。她因此获得了国家“十佳”演员奖!

舞台上的她,塑造的艺术形象光彩照人;舞台下的她,常为剧团的生计焦头烂额。她也有过许多困顿迷惘的时刻,但始终不变的是对桐庐越剧的坚守。

2012年,桐庐越剧经历了新一轮嬗变。当年7月,杭越二团改制成为桐庐越剧演艺有限责任公司。王健出任公司的董事长和总经理。新时期桐庐越剧的“当家人”,面临着极大的挑战。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二十多年来,只专注于自己艺术进步的王健,如今不得不为剧团的生计操心了。她担负着剧团生存与发展的重任,要拓展演出市场,要考虑人员的稳定性,如年轻女演员恋爱结婚生子等因素,还要考虑台词、舞美、灯光、服装……

真是“此一时,彼一时”,走上剧团领导岗位的王健,虽然在舞台上依然光彩夺目,但在舞台下却常有焦头烂额的时候。“我每月最担心的是剧团的工资发不发得出……”不过,压力即动力,王健在上级领导的重视和剧团同仁的支持下,很快适应了新解色。

在她的带领下,剧团遵循市场化运作规律,自主参与我县文化市场的竞争与发展;在内部管理机制上,采取有利于激发越剧传承人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的考核评价机制,体现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的原则……剧团出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都日益向好的态势。

2013年4月,在王健的带领下,桐庐越剧在沉潜二十余年后“重返大上海”:越剧大戏《春江奇缘》登上“远东第一大剧场”——上海逸夫舞台。令人欣喜的是,这出过去一直在农村演出的老戏,经过重新包装和演员们的成功演绎后,竟然在大上海好评如潮。王健的笑容很灿烂,神情中分明多了一份从未有过的成熟和自信!

记者感言

坚守,是人生

的一种大境界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在采访越剧演员王健的过程中,笔者脑海中不知不觉涌现出这句古代的经典诗句。

越剧有百年历史,越剧明星灿若星河。最为令人敬仰的是袁雪芬面对旧社会“白色恐怖”改编鲁迅名作《祥林嫂》的大勇气,以及推动越剧改革的大气魄。正由于先驱们忘我地追求、拼搏与坚守,越剧这个原先的乡野“地笃班”,才有今日的辉煌!

与越剧先辈们相比,王健确实只能算小小的“苔花”,但她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对桐庐越剧的守望和担当,却也与越剧先辈的精神一脉相承。二十年的历练,她由桐庐农村的一个小姑娘,成为桐庐越剧新时期的“当家人”,成为“国家越剧十佳演员”,这期间她面对的各种挑战、考验甚至诱惑,恐怕也非局外人所能想象的。

桐庐是越剧人才的摇篮,虽然是小戏台,旧戏装,却先后培养出了五名“梅花奖”得主。虽然经历了一次又一次“劫波”,但桐庐越剧人才依旧如“雨后春笋”般的出现,这是无数桐庐越剧人坚守的结果,体现的也正是勇于学牡丹开的“苔花”精神。

“理想的大钟,要用力才能撞响”。这是王健的艺术人生以及桐庐越剧事业的发展给予我们的启示。虽说在“追梦”的路上,明浪暗礁依然在前方,但只要有坚定的信念,总能到达理想的彼岸。因为,生活不会老去,梦想也不会老去。

[3图]桐庐越剧在“远东第一大剧场”绽放异彩
作者:暂无 来源:今日桐庐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越剧 
描述: 音乐响起,帷幕拉开,“开始啦!”舞台下的观众难掩兴奋,瞪大眼睛紧盯着舞台。 “郎是高山松,妾是雪里梅……”缠绵委婉,韵味淳厚的唱腔一开嗓,剧场里便掌声雷动。 4月11日,我县越剧团(原杭州越剧二团,改制后为桐庐越剧演艺有限责任公司)携越剧大戏《春江奇缘》登上“远东第一大剧场”——上海逸夫
全文:

音乐响起,帷幕拉开,“开始啦!”舞台下的观众难掩兴奋,瞪大眼睛紧盯着舞台。

“郎是高山松,妾是雪里梅……”缠绵委婉,韵味淳厚的唱腔一开嗓,剧场里便掌声雷动。

4月11日,我县越剧团(原杭州越剧二团,改制后为桐庐越剧演艺有限责任公司)携越剧大戏《春江奇缘》登上“远东第一大剧场”——上海逸夫舞台,全场座无虚席。精彩的剧情,精湛的演技,更博得了满堂彩。

创作于2008年的民间传奇剧《春江奇缘》,由国家一级编剧包朝赞创作、许朝榜导演,加上我县优秀越剧演员的成功演绎,该剧参加各地大大小小的演出活动以来收获好评无数,曾荣获2008年杭州市新剧(节)目汇演剧目奖。

一举手,一投足,曼妙身姿,专业身段,优美歌喉……年轻演员们在舞台上将《春江奇缘》演绎得淋漓尽致,到位的演绎光彩夺目,台下的观众如醉如痴,随着演员的唱腔,不禁融入到《春江奇缘》悲怆的故事中。演员的亮相,场景的切换,都赢得一阵又一阵雷鸣般的掌声,现场好评如潮。

“虽然第一次看,但《春江奇缘》剧情太棒了!演员们演得太好了!”“以前没看过这么精彩的戏,再演一遍就好了。”……演员谢幕后,观众高涨的热情让演员们不忍离去;最后三次谢幕,不少上海戏迷仍然迟迟不肯退席。

提起此次登上上海“远东第一大剧场”的原因,桐庐越剧演艺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王健将其归结为一个字:缘。

缘从何而起?剧团“有缘人”是谁?

上海是越剧的发祥地,作为“越剧摇篮”的杭州越剧二团1994年带着梦想进沪,有幸登上上海逸夫舞台。20年前登上这个舞台表演的经历,也一直是剧团津津乐道的荣耀。20年来,虽然带着自己的剧目去过绍兴、宁波、台州等大大小小的城市演出,但是剧团却没能重登这个梦寐以求的舞台。

2012年,我县越剧团戚派唱腔青年演员徐婷,因参加比赛,有幸成为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金静的弟子。作为越剧十一大流派“戚派”艺术创始人戚雅仙的亲传弟子,金静一直打算为纪念恩师戚雅仙辞世十周年发起大型纪念晚会。要演出就要有剧团班底。看着品性质朴、技艺尚佳的徐婷,金静认为剧团演员的好坏有时是剧团好坏的最好体现。加上徐婷在金静面前时常提起剧团的种种业绩,更让金静忍不住在心里盘算起来。

2012年底,桐庐越剧演艺公司总经理王健携相关人员专程前往上海探望金静,并积极探讨合作演出事宜。正是这一次主动探望,让金静最终拍板,决定与桐庐越剧演艺公司合作。今年年初,金静会同导演陶海主动来到桐庐,参观了解剧团,进一步商讨合作演出具体事宜。张家港、上海,于是,桐庐越剧演艺公司拉开了走进大城市,登上大舞台演出,展现桐庐越剧风采的序幕。

时隔20年的现在,我县越剧团又一次成功登上“远东第一大剧场”,且收获了出人意料的好评。“我们没有想到第一次在上海演出的《春江奇缘》竟然被上海戏迷极力追捧,如获至宝,当地戏迷更因此对我们越剧团喜爱不已。”谈起此次演出经历,王健直抒胸臆。登上大舞台,无疑是因为越剧表演艺术家给剧团提供了一个宝贵的机会,而把握机会,获得演出成功,靠的则是剧团本身。究其原因,在于制度,在于演员。

2012年7月,杭越二团改制成为桐庐越剧演艺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1950年的剧团一直是我县一家差额拨款事业单位,成立六十多年来,为促进我县文化事业的发展和繁荣起到了积极作用,但近年来随着经济文化事业的蓬勃发展,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剧团过去那种事企不分的管理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自身的发展与进步。实施事企分离,走市场化道路,是剧团的迫切任务。因此,从2011年9月起,剧团改制工作逐步开展;2012年3月,县委出台的相关政策文件更进一步加快了改制步伐。

“改制初期曾出现一些‘风波’。”王健介绍,演艺公司为国有企业,成立之初,演员们心中多少有些忐忑。“事业变企业,薪酬不稳定”,“企业多少会存在风险”……各种各样的担忧出现在剧团成员中。然而,公司运作起来后,种种顾虑被无声消除。遵循市场化运作规律,自主参与我县文化市场的竞争与发展;在内部管理机制上,采取有利于激发越剧传承人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的考核评价机制,体现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的原则;力争在今后的运作中能创造出更多的文艺精品,剧团外出演出的机会也在不断增加……没有了后顾之忧,演员们表演的积极性更高了,活力的激发,技艺的提升,带来的是更多更好的演出机会,随之而来的又是丰厚的回馈。如此良性循环,剧团蒸蒸日上。

正如此次上海之行,成功的演出,收获了美誉,也让演员们满怀激情。大舞台之行,更让金静坚定了与桐庐越剧演艺公司合作的信心。眼下,她正计划着在该公司成立戚毕流派基地,排演戚毕流派大戏。桐庐的越剧团将走向更宽广的舞台,在我县文化事业上散发出更璀璨夺目的光彩。

本版文字记者黄明芳照片提供桐庐越剧演艺有限公司

萧山订单式培养绍剧人才
作者:暂无 来源:今日桐庐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绍剧 
描述:由萧山绍剧艺术中心与浙江艺术职业学院联合开办的“萧山绍剧订单班”,最近在萧山区文化中心进行了第一次招生面试。 萧山绍剧是全国仅有的两家绍剧团之一,已有300年历史。去年,萧山绍剧艺术中心专门奔赴台湾举行了专场集中展演,独特的唱腔、念白、武功深深吸引了当地民众,受到热烈欢迎。 目前,萧山绍剧艺术中心演
全文:

由萧山绍剧艺术中心与浙江艺术职业学院联合开办的“萧山绍剧订单班”,最近在萧山区文化中心进行了第一次招生面试。

萧山绍剧是全国仅有的两家绍剧团之一,已有300年历史。去年,萧山绍剧艺术中心专门奔赴台湾举行了专场集中展演,独特的唱腔、念白、武功深深吸引了当地民众,受到热烈欢迎。

目前,萧山绍剧艺术中心演艺人员人均年龄已经超过了40岁,绍剧艺术中心负责人施东红说,订单式培养绍剧人才,正是萧山解决绍剧艺术后继无人困境的方法之一。

据悉,此次萧山绍剧艺术中心首次与浙江艺术职业学院联合设立的“绍剧订单班”,计划在全国小学招收五六年级学生,首批招生人数为25人,分为绍剧表演、绍剧音乐演奏,学制为六年制中专,将接受全日制的专业教学,学费全免。毕业后,萧山绍剧艺术中心将根据国家有关政策择优录取。

巩固“五水共治”成果
作者: 陈艺琨  来源:今日桐庐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提案回放】近年来,我县在省委、省政府提出“五水共治”的战略部署下,全县上下积极响应,迅速行动,强化综合治理,注重工作创新,“五水共治”工作成效明显。先后获评2013年度全国基层治水十大经验、第八届全国唯一的中华宝钢环境奖和杭州地区唯一的全省首批“清三河”达标县,被授予全省首批“五水共治”工作优秀县
全文:【提案回放】近年来,我县在省委、省政府提出“五水共治”的战略部署下,全县上下积极响应,迅速行动,强化综合治理,注重工作创新,“五水共治”工作成效明显。先后获评2013年度全国基层治水十大经验、第八届全国唯一的中华宝钢环境奖和杭州地区唯一的全省首批“清三河”达标县,被授予全省首批“五水共治”工作优秀县
五水共治进校园
作者: 黄明芳 赵婷 赵维  来源:今日桐庐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本报讯(记者黄明芳通讯员赵婷赵维)“希望大家用所学所知做好五水共治的宣传员,用实际行动当好垃圾分类的监督员。”近日,在富春江镇小学,校长的一席话,调动起了师生们的热情。为有效提高全民环保意识,富春江镇组织的五水共治活动走进富春江镇小学,通过小手拉大手系列活动,将五水共治、垃圾分类、环境保护、资源合理
全文:本报讯(记者黄明芳通讯员赵婷赵维)“希望大家用所学所知做好五水共治的宣传员,用实际行动当好垃圾分类的监督员。”近日,在富春江镇小学,校长的一席话,调动起了师生们的热情。为有效提高全民环保意识,富春江镇组织的五水共治活动走进富春江镇小学,通过小手拉大手系列活动,将五水共治、垃圾分类、环境保护、资源合理
上页 1 2 ... 5 6 7 下页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