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剧发展史及唱腔技巧

日期:2012.12.21 点击数:3

【类型】报纸

【副篇名】——访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台州市戏剧家协会主席俞叶萍

【关键词】 越剧 

【地址】 地址1

【来源】 今日路桥

【入库时间】2015.02.11

【全文】

□本报记者李承静罗雪娇

记者:越剧是中国汉族五大戏曲剧种之一,是排在京剧之后的中国第二大剧种,也是中国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地方剧种。越剧主要流行于上海、浙江、江苏、福建等江南地区以及一些北方地区,鼎盛时期除西藏、广东、广西等少数省、自治区外,全国都有专业剧团存在。既然起名为“越剧”,应该跟吴越地区的渊源匪浅。俞老师,首先请您给我们介绍一下越剧的起源。

俞叶萍:越剧,也称绍兴戏,清末起源于浙江嵊州,也就是古越国所在地,因此得名“越剧”。该剧由当地民间歌曲发展而成,发祥于上海和杭州,在发展中汲取了昆曲、话剧、绍剧等特色剧种之大成。经历了由男子越剧到女子越剧为主的历史性演变。历称小歌班、的笃班、绍兴戏剧、绍兴文戏、髦儿小歌班、绍剧、嵊剧、剡剧等。1925年9月17日上海《申报》演出广告中首次用“越剧”称之。1938年始,多数戏班、剧团称“越剧”。新中国成立后才统一称“越剧”。

记者:越剧从嵊州起家,不断向外发展,成为拥有众多“票友”的大剧种。期间又经历了哪些阶段呢?

俞叶萍:越剧的发展史,可以简单概括为这几个时期:首先是1906年,越剧从“落地唱书”演变为草台戏曲形式,简称“小歌班”,那时候是男子班。到了1917年,“小歌班”初入上海,几经磨难,于1918年立足十里洋场。到了1921—1922年,越剧史上称为“绍兴文戏时期”。1938年,女子戏班成立。到了1942年10月,以越剧表演艺术家袁雪芬为首的众艺术家们开始对越剧进行了全面改革,称为“新越剧”,并逐渐形成了流派唱腔,一直延续发展至今。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之后的17年是女子越剧蓬勃时期。到了改革开放以后,越剧复苏振兴,剧团纷纷重建,著名演员重新登台,前后形成13个流派唱腔。例如由袁雪芬创立的袁派、由尹桂芳创立的尹派,如大家耳熟能详的茅威涛、赵志刚等都是尹派传人,还有范瑞娟创立的范派、徐玉兰创立的徐派、毕春芳创立的毕派、傅全香创立的傅派、王文娟创立的王派,金采风创立的金派等。

记者:越剧的特点是以唱为主,声音优美动听,长于抒情,表演真切动人,唯美典雅,极具江南灵秀之气,让众多的越剧“票友”如痴如醉。在听完越剧的发展史之后,您能给我们介绍下越剧唱腔方面的技巧吗?

俞叶萍:越剧唱腔的技巧方面分为四点,分别是演唱的姿势、声音的位置、气息的练习以及吟唱咬字练习。

正确的演唱姿势可归纳为:精神饱满、面部自然、身体站直、重心要稳、上胸要开、双肩要松、提臀收腹、腰背挺拨等八点。首先,演唱的姿势一定要准确,身体要求“正”、腰背要求“挺”、脸部略带“笑”、眼睛要有“神”。初学者从基本功训练的第一步起,就要学习一个正确的演唱姿势,就要把提神和形体两方面的控制能力有效地结合起来,把精神的调控放在重要的位置上。“积极、兴奋、向上”是提神最核心的要领,要把积极兴奋状态下的从头到脚以及脸部的控制要求更具体化,规范化。

记者:学唱越剧,在发声上有什么具体要求呢?

俞叶萍:我们学唱戏曲,首先要了解一下人体发声器官的生理构造,要学习一些声乐理论知识来指导自己的演唱实践,并要多听名家的演唱,逐渐培养自己有一个正确的声音概念和声音形象。平时要努力转变发声上的不良习惯和错误的用力观念,在老师的指导下逐步培养起良好的演唱习惯。

发声必须从思维开始,用大脑来指挥自己的演唱,一定要想好了,准备好了再唱。在练唱练声时,要加强音准、速度、节奏的训练。因为咽腔,即指喉咙口里面的部位是呼吸、发声、共鸣的通道,是发声的关键点。科学的发声方法,从感觉上讲是所谓“前松后紧、外松内紧”。要发出一个好的声音是人体肌肉力量的运动和发声器官积极协调配合统一起来的结果。这要让初学者一开始就要懂得声乐是一个整体观念。

记者:那气息上又有什么要求呢?

俞叶萍:“气为声之本”,气是声的动力,是声的源流,是声的根。演唱时声音的正确、音质的优美、情感的表现、良好的共鸣与呼吸的运用有关。

可见,正确的呼吸方法,也就是胸腹式联合呼吸方法,可归纳为:吸气深、二肋开、小腹收,我们在练唱时,呼吸是在意识心理调节和支配进行的。记住,正确的用气感觉是把全部吸进去的气,全部变成具有气息支持的声音流出来。呼吸要点可归纳为六点:吸气要求“深”——下沉;呼气要求“通”——松畅;用气要求“活”——多样;气息要求“控”——控制;腰腹要求“绷”——扩张;丹田要求“动”——弹动。

学戏时,牢记四个“多”字:多听(看)、多学、多练、多唱。听,或者看,都是一种学的形式,但这还是停留在客观上,没有直接感受。通过学,才能有感受,了解其难度和问题。用多练的方法来克服其难度和存在的问题。练和唱又有一段距离。常言道:百练不如一唱。往往是这样:台下练得很熟,一踏上舞台就慌乱。只有通过舞台实践,多唱才能巩固下来。

演出时,莫忘四个“要”字:要唱出人物的思想感情;要唱出词句的内在含意;要唱出词句的标点符号;更重要,要唱到观众的心里。

3 0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