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越剧的兰州缘

日期:2006.03.30 点击数:3

【类型】报纸

【关键词】 越剧 

【地址】 地址1

【来源】 兰州日报

【入库时间】2015.02.11

【全文】

越剧《乾隆与香妃》(1983年)1906年3月27日,浙江绍兴嵊州甘霖乡东王村的农民将门板铺在稻桶上搭成台子,说唱艺人们登上这个简易戏台开始演戏。就是这次的粉墨登场,标志着一个新剧种———中国越剧的诞生。100年来,越剧由最初的民间说唱到最终风靡全国,完成了从沿门卖唱的曲艺样式到知名戏曲形态的演变,成为中国“京、评、豫、越”四大戏曲剧种之一。在地处西北内陆的兰州,越剧这个外来剧种也曾经存在了长达31年。越剧是年轻的剧种越剧是一种以浙江嵊州方言和民间音乐为渊源,博采绍剧、京剧、昆曲、话剧等多种艺术精华的年轻的地方戏。1906年诞生后,“小歌班”男班艺人1917年首进上海演出,而第一个女子科班1923年的诞生拉开了女子越剧繁荣发展的序幕。之后,浙江各地女子科班兴起,名伶辈出,并涌现出“三花一娟”以及“闪电小生”马樟花等,逐渐取代了越剧男班。20世纪40年代,以袁雪芬为代表的“雪声越剧团”,树起了“新越剧”的旗帜,大胆改革,锐意创新,使越剧艺术得到新的发展。1946年,由袁雪芬主演的越剧《祥林嫂》大获成功,成为越剧发展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新中国成立后,浙江、上海、江苏、福建等国内许多省市,纷纷组建越剧艺术院团,一批优秀越剧表演名家受到广大观众的热烈欢迎和喜爱,形成了众多的越剧流派唱腔,越剧艺术进入了鼎盛时期。上海越剧院创作排演的《红楼梦》、《梁山伯与祝英台》;浙江小百花越剧团推出的《五女拜寿》、《陆游与唐琬》、《西厢记》等优秀剧目是越剧的代表剧目。目前,国内尚有越剧专业艺术团体和民间职业剧团330多个。兰州越剧存在了31年越剧是于1956年进入兰州的。当时正值全国“支援大西北”热潮中,1949年在上海成立的春光越剧团全团演职人员62人于1956年整体迁兰落户。是年8月6日,兰州市越剧团宣告成立,甘肃省人民政府为此举办欢迎会,时任省长的邓宝珊将军亲自宣布了兰州市越剧团的诞生。兰州市越剧团演职员工有80余人,先后任团长的有尹树春、张诚、李芝芳等。该团行当齐全,有尹树春、李惠琴、田振芳等名角,经常在市区和省内各地的演出,不仅让听惯了秦腔的粗犷吼唱风格的兰州戏迷听到了耳目一新的吴哝软语,而且使同样“支援大西北”大量江浙沪籍人常常能听着乡音,让离乡之心得到了抚慰。兰州越剧在保留剧种特点的同时,还逐步实现着越剧的“本土化”,不仅演出了大量传统剧目和移植剧目,还创作演出了大量的西北地域文化题材的剧目,如鲁依编剧的《飞雪祁连山》、《文成公主》,陈文鼐编剧的《草原医生》、曹杰编剧的《油城曲》等。“文革”期间,兰州市越剧团被撤销,1979年重新组建后,活力逐步恢复,也创造了兰州越剧的新辉煌。1983年,赵中东、齐力编剧的《乾隆与香妃》在上海、宁波、绍兴等地巡回演出达半年之久,连续演出超过百场,该剧不仅深受江南观众青睐,也让兰州越剧声名大振。上世纪80年代中期之后,由于越剧在兰州观众渐失,兰州越剧的生存面临危机。1987年4月20日,兰州市越剧团在它的而立之年宣告改建为轻音乐团,成建制的越剧团体就此在兰州消失。

3 0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