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剧现代戏的成功之作

日期:2001.08.04 点击数:3

【类型】报纸

【关键词】 越剧 

【地址】 地址1

【来源】 上海文汇报

【入库时间】2015.02.11

【全文】

越剧《早春二月》是新世纪上海越剧院推出的第一台现代戏,也 是上海文艺院团实行机制改革,越剧院由文新报业集团托管后的首 部作品。7月20日在由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社长、党委书记赵凯 主持的座谈会上,与会专家认为,越剧《早春二月》采取新机制运作, 从剧目改编、整体演出到剧目营销,都有创新之处,尤其在越剧现代 戏的创作上取得了一些新的突破──$$ 回归“萧涧秋”的历史定位$$ 龚和德(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越剧《早春二月》的改编是成 功的。首先是形式的转换比较成功,从小说到电影,再到舞台,做到了 舞台化、动作化、越剧化。几个地方明显与小说不同,比如萧涧秋与 文嫂认识原来在船上,现在改在上坟时遇到;“征婚榜”是小说里没 有的,现在的处理有利于表现陶岚的性格,以此刺激萧涧秋表态; “四个喜婆”把小镇的飞短流长形象化了,不足的是有点表面化;另 外张榜的“打油诗”原来是一封信,现在被张贴在墙上;萧涧秋欲娶 文嫂到陶家“三叩门”也非常戏剧化。从观众的反映来看,效果达到 了。$$ 另外,演员阵容非常强大。两个萧涧秋各有特色,我很关注萧 雅,她很不容易,演萧涧秋从扮相到气质、风度都不错,有书卷气, 外表文静与内心的激荡有韵味,特别难得的是与男演员同台不感 到太多的女性化,看上去舒服。许杰也演唱得很好,特点是动作节 奏强,更加注重激情,情绪外化,动作幅度较大。比如采用“挑袍” “圆场”。小说中萧涧秋的心态是不张扬的,以此来对照,感觉许杰 的表演稍微过了一点。演员的音色好,特别是方亚芬演文嫂的唱腔 使人听得入迷,她是当今难得的袁派好演员,表演、扮相都很好。另 外,陶校长、钱正兴、小彩莲都演得好,总之满台生辉、表演精彩。$$ 我挑剔地提一些意见,鲁迅文中评说萧涧秋是近代青年的典 型,他既不是站在山头观潮,又不是弄潮儿,而是一个游子,被浪花 溅湿了衣服非常狼狈地逃走了,鲁迅先生的形容非常适合这个人 物,他为什么跑掉了?他对文嫂家的救助,主要是因为喜欢彩莲,萧 涧秋本人是孤儿,从来没有家庭的温暖,不料救助出反效果,造成了 文嫂的生命危机,召来社会非议,小说中他将自己说成了“杀人犯”, 不得不采取娶文嫂的办法来挽救。剧作家应站在今天的高度来看待 萧涧秋,在这些地 方对他的描绘可以更深入些。唱词中有“天下文嫂 千千万万,呼唤声声,催我奋进……”这不适合人物,不能解决问题。 另外对整部戏的历史、氛围、人物基调的处理还需更严谨一些。这个 戏具有很好的基础,希望进一步将它打磨成精品。$$ 毛时安(市文广局创作中心主任):这个戏从现场观众的反应 看,剧场里掌声不断,可见观众是满意的。我觉得越剧《早春二月》好 就好在:(1)选材准确。这个戏的题材与越剧缠绵、抒情、清秀的特点 正好契合,当时报题材时就觉得相当合理。(2)戏的改编比较符合观 众、时代的要求。小说写了一个知识分子的彷徨,五四落潮以后内心 的苦闷,试图寻求解脱。剧本现在加强了人物心理刻画。60年代的电 影改编加重了阶级斗争的一面,这次的改编比较符合人物原本的历 史定位,突出了萧涧秋彷徨,找不到方向,最后给他一个朦胧的出 路,这个想法好,但怎么表达还可斟酌。(3)突出了越剧本体的魅力, 尹派深沉、袁派悲怆,这些唱腔特点有力表现了人物。观众在听觉上 得到了满足。(4)突出加强了民间化的特点,如:符号化的“四个喜 婆”代表了当时的习俗。 这个戏总体上说改编是成功的,现场观众的 反映就是对它的肯定。$$ 越剧男女合演的成功尝试$$ 荣广润(上海戏剧学院院长):《早春二月》是一 段时期以来上海越剧创作中的一个好作品。从题材 看,它很适合越剧,观众易于接受;从文学本子看现 在更精炼了,对原作的人物情感表达也比较成功, 人物的性格跌宕起伏。萧涧秋对陶的爱情,对文嫂 的关心直至娶她,人物情感展示充分,基本框架成 功,修改局部表达准确,从文学本子讲是成功的。从 演出上看,也总体考虑到观众的欣赏习惯和越剧特 点的发挥。如各方面再进一步加工可以成为很有影 响的越剧保留剧目,成为越剧精品。提一点建议:这 个戏在基调和风格的把握上,按现代观众审美的要 求希望多一些变化,舞台面貌新一点,但这个题材 本身的基调是压抑的,小镇的氛围是沉闷的,这两 者之间是否需要有一个妥协。我认为需要尊重观众 的审美情趣,但台上过分艳丽、花哨的东西 要拿掉。$$ 余雍和(上海沪剧院艺术总监、一级导演):我 认为,这个戏是20多年来我所看到最好的越剧现 代戏之一。我也搞现代戏,那天看了很高兴,感慨万 分,是越剧演现代戏的突破。其次,男女合演是成功 的。这个戏,非男女合演不可。我看的是许杰版,相 当优秀,不简单。$$ 谈一些个人意见:(一)感觉前半部碎,乱了一 点,能否整体上删繁就简,更符合总体风格;(二)戏 很好看,但感情深度、力度还不够。文嫂的戏还可以 丰富。(三)我个人不喜欢“四个媒婆”,“孩子跳舞、 唱山歌”,与全剧行云流水、诗情画意的风格不协 调。$$ 为传统剧种演现代戏 积累了宝贵经验$$ 孔小石(上海京剧艺术总监、一级导演):那天 看了戏,非常高兴,突然回忆起了一件小事。1971 年,在北京拍《龙江颂》前后两个月,每日与谢铁骊 在一起,因为太熟了,有一天与他开玩笑,问他,你 执导的电影《早春二月》过关了没有?谢导说,怎么 可能过关呢?永远过不了关。我说,如果把萧涧秋 拍成一个农民,让他带领农民起义就好了。谢导有 些自言自语地讲了一句话,“中国的知识分子,这儿 撞,那儿 撞,走了很长很长的路…… ”回想起来,谢 老在最困难的时候,仍记得这个戏。可见《早春二 月》这个题材这么多年,还使人忘不了。$$ 今年是现代戏年,传统剧种搞现代戏才是真正 的考验,才能使本剧种艺术上走上新的台阶。越剧 不同于沪剧,搞现代戏真难。编剧、导演、演员均离 开豪华、美丽的服装,离开舞蹈、身段、程式和手段, 是考验演员功力、素质,考验演员塑造人物的能力 的。《早春二月》的表演非常到位,说明演员塑造人 物能力强。$$ 周本义(上海戏剧学院舞美教授):这个戏,首 先是选材好,一个戏选材好了,就能成为一个非常 好的剧目。说到舞美,我觉得应考虑整部戏的走向。 就现在这个戏的走向看,非常好看,以简代繁,以少 胜多,且流畅,戏曲舞台上用的均用上了,如果全剧 返璞归真,就不这样搞了。一些张扬的东西,恰恰是 我们进不了戏,或感动不了人的地方。如果返璞归 真,会往深处去想,去处理。对于人物的处理也是这 样,越是返璞归真,对现在的教育意义越大。人都处 在特定的历史段落里,不要硬把他们划到很进步的 人群里面,那样做反而虚假。扎扎实实写过去,观照 今天,处在今天我们同样有新的困惑。我想编剧完 全可以再往深开掘,回归历史真实。处理好了,这个 戏可以成为保留剧目。$$ 徐坚强(上海音乐学院著名作曲家):这部戏主 要描写知识分子,文化人,我们这种人看了特别过 瘾。这部戏从唱腔到总体设计音乐,非常不错,风格 协调。几乎每一段唱都好听,包括“四喜婆”几段唱, 很有特色,因要捕捉20年代知识分子的形象,作曲 有意识用了肖邦的音乐,还有用浙江的小调,听下 来,能将这些与越剧糅在一起不容易,总体上感觉 到位,风格统一。建议让三个重要人物用一些二重 唱、三重唱,可起到色彩调和作用。

3 0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