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剧老旦周宝奎

日期:2001.09.07 点击数:9

【类型】报纸

【作者】 陈孝罗

【关键词】 越剧 

【地址】 地址1

【来源】 浙江日报

【入库时间】2015.02.11

【全文】

出生于嵊州的老一辈越剧 表演艺术家周宝奎,曾经因出演 《红楼梦》里的老祖宗(贾母)、 《珍珠塔》里的万朵花、《碧玉簪》 中的阿林娘等不同身份的老年 妇女形象,为广大越剧迷所倾 倒,不少人把她当成了偶像,甚 至在海外也有众多的知音。$$ 周宝奎的表演稳健明快、泼 辣生动、贴近生活,唱腔吐字遒 劲、声腔洪亮、韵味十足。每当她 猛一下把唱腔的精彩之处发挥 到极致的时候,总能把观众们镇 住,赢来一阵暴风雨般的满堂喝 彩。紧接着,如浪花般滚滚而来 的“花腔”、谐谑分寸掌握得恰到 好处的做工,把人逗得不亦乐 乎,几近陶醉,整个场子的气氛 顿时活跃起来。她最经典的唱段 可说是《碧玉簪》中的《手心手背 都是肉》,堪称“神品”,在越剧观 众中无人不知、无人不爱,成了 一代又一代后学者们努力追求 的坐标。$$ 历来演越剧老旦,不像京剧 老旦那样容易出名。她的启蒙老 师把她的原名周彩娥改名周宝 奎,就是希望越剧界也能有京剧 界李多奎那样出类拔萃的老旦 演员。周宝奎果然不负师望。在 越剧界,使老旦一角的身价能与 花旦、小生平分秋色,能与徐玉 兰、王文娟一样成为越剧观众无 人不晓的人物。$$ 周宝奎出身于越剧发源地 嵊州市的贫寒家庭,11岁开始 学戏,与后来成名的筱丹桂等 24位姐妹同一个科班,在严师 教导下边学边演。她15岁正式 挂牌,先后与筱丹桂、姚水娟、屠 杏花、徐玉兰、王文娟等大牌名 角同台演出。周宝奎的艺术造 诣,还得益于新中国对她的培 育。她曾说,在新中国建立之前, 她还只是侧重于演技上的精益 求精,对于如何窥透角色内心世 界、把握人物性格,还不太懂。真 正能自觉地深入生活,创造不同 角色并获得成功,是在新中国成 立后,尤其是在穿上了军装之 后。1952年,她从业的“玉兰剧 团”被编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 政文工团行列,成为总政文工团 越剧团。那时,著名戏剧家经常 为团员分析剧本内容与主题思 想,分析人物环境与性格形成的 因果,分析角色的内心世界与外 表行动的联系,讲得绘声绘色、 丝丝入扣。部队这个新天地令她 有“如沐春风”之感。1953年春 节,越剧团入朝慰问演出,她的 日记中记载了“演出中警报声 响,被战士强拖进防空洞,原地 已添弹坑”、“昨晚的演出场地, 次日炸成平地”的惊险情景。历 时8个月,在坑道里,在简易舞 台上,在隆隆的炮声中赶场子演 出,血与火的战地生活锻炼了意 志,她获得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 共和国军功章。 1954年全团回 国,她随团由北京回上海,进入 改编后的上海越剧院,成为戏剧 改革中重要的一员。党和国家把 一个地域性的年轻剧种,提升到 仅次于历史悠久而博大精深的 京剧的全国性大剧种,同时,也 造就了周宝奎一代出色的越剧 表演艺术家。$$ 当然,周宝奎的成就,离不 开她自身的努力,离不开她对观 众对艺术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她 几十年如一日地苦练不断,直到 晚年出国演出,还被海外的华人 报纸赞道:“宝刀不老!”$$ 新世纪第一春,这位年过八 旬的老人,与她的老伴兴致勃勃 地来到了她的生养与学艺之 地──故乡嵊州市长乐镇,乡亲 们奔走相告,路人们夹道相迎, 戏迷们探视不绝。她善解人意, 不顾年率已高,在各种场合有求 必应。她深情地说:“我的人体生 命是家乡给的,我的艺术生命是 观众给的。”$$ 今日的周宝奎,早已离开舞 台安度晚年。然而,她仍一往情 深地视越剧如生命,平日曲不离 口,只要有机会,人们请她唱她 就唱,到一处就唱一处,她的艺 术舞台更为宽广了。

3 0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