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越剧的时尚变革

日期:2006.11.14 点击数:3

【类型】报纸

【作者】 郑立华

【关键词】 越剧 

【地址】 地址1

【来源】 中国商报

【入库时间】2015.02.11

【全文】

$T11月4日至13 日,为了庆祝和纪念 越剧诞辰百年,浙江 小百花越剧团的巡回 演出到达北京,以“穿 越百年·感受经典” 为主题,在首都剧场 接连奉献三部大戏 《梁祝》、《春琴传》、 《藏书之家》,掀起了 越剧的又一轮热潮。 同时,关于越剧生存 和发展的讨论,也再 一次引起业内外人士 的关注。$E$$ 怎一个“新”字了得$$ 在剧场里,很多观众确 实感受到了茅威涛塑造的 梁山伯的悲剧气氛,不时有 人抹眼泪。$$ 浙江小百花越剧团是中国越剧界 的后起之秀,自1984年成立以来,先 后排演了大量脍炙人口的作品。小百 花的风格有一个比较明显的分界,前 十年,《陆游与唐琬》、《五女拜寿》、《西 厢记》、《红丝错》等剧目完美体现了惟 美轻柔,而后十年里,小百花则走了一 条艰难的创新之路。如今,小百花逐渐 形成了这样一种艺术格局:“在文化守 望中重塑中外经典,在都市越剧中发 展草根魅力,在与主流艺术的对话中 寻求个性化生存。”尽管小百花排演的 一些新戏,比如7年前的《孔乙己》曾 引起过很大争议,但这些争议逐渐被 人们理解和接受,从而使越剧在一定 程度上得以比较繁荣地向前发展。$$ 这次巡演的三部大戏也都秉承了 创新的理念。这三部戏的导演都是现 任职于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的一级导演 郭晓男,也是越剧名角茅威涛的丈 夫。郭晓男擅长舞台剧的导演,自上个 世纪80年代以来先后执导了几十部 舞台剧,剧种跨越了京剧、昆曲、话剧、 歌剧、音乐剧、淮剧、越剧等,他的“旧 中创新,新中有根,移步换形”的探索 精神,恰好与茅威涛对越剧的创新尝 试合拍。$$ 新版《梁山伯与祝英台》是对经典 的再度演绎和重新打造。时尚惟美的 舞台呈现,恰到好处的文本剪裁,贯穿 始终的同名小提琴协奏曲,既保留了 原著精华,又拓展了这个千年爱情传 说的人文含义。以往《梁祝》是以范(瑞 娟)派、傅〔全香)派来表现,这次浙江 小百花版改以尹(桂芳)派、傅派来演 绎,其中以领衔主演茅威涛塑造的“梁 山伯”这一形象尤为人瞩目,是她在尹 派的基础上有所发展的一个值得期待 的新角色。$$ 在剧场里,很多观众确实感受到 了茅威涛塑造的梁山伯的悲剧气氛, 不时有人抹眼泪。演出结束的时候,观 众迟迟不肯退场,如果不是乐池的阻 挡,大概观众们就要冲到台上了。$$ 另两部戏《藏书之家》和《春琴传》 则以别开生面的题材独树一帜。荣获 第七届中国艺术节“文华新剧目奖”原 创越剧《藏书之家》以宁波天一阁藏书 楼为原型,塑造了一群古代“书痴”的 形象,通过收书、藏书、补书、护书过程 中的矛盾冲突和感情纠葛,表达了社 会转型之际的一种文化守望精神。其 厚重的题材和凝重的样式,为轻柔婉 约的女子越剧平添一道风格迥异的人 文景观。《藏书之家》以才子佳人式的 爱情故事从属于“文化守望”的主题, 是对越剧表现领域的尝试和开拓。$$ 《春琴传》根据日本惟美主义文学 大师谷崎润一郎小说改编,是一部越 剧舞台上难得一见的日本题材作品。 剧中人身穿和服,足登木屐,舞台上洋 溢着诸多的“异域风情”:粉色的和服 落满娇艳的花朵,樱花、大海等明丽的 布景前,着木屐的少女举伞依次前行; 东瀛风味的三弦琴与优美委婉的越剧 唱腔相间;刺目滴血的面具等现代象 征手法频频出现。$$ “爱越俱乐部”$$ “越剧观众,不再单纯只 是草创时期的山村农民,在 我们的‘爱越俱乐部’里,还 包括很多高学历的越剧爱好 者。”$$ 同剧场里的热闹气氛相比,在谈 论越剧出路的时候,人们的表情立刻 变得严肃而紧张。近年来,越剧和其 他剧种一样,也面临着几大困惑。一 成不变的传统剧目难以吸引年轻人 的目光,而迎合年轻人口味的尝试又 不被老年观众认可。以前根据痞子蔡 的网络小说《第一次亲密接触》改编 的青春版越剧,很多老年观众都大摇 其头。$$ 不改革创新肯定没有出路,而一 旦创新后又有人担心高雅越剧“曲高 和寡”,7年前,《孔乙己》让很多人感到 耳目一新,但也有很多人说看不懂。$$ 探查众多纷争的原因,应该是观 众群的分野越来越明显。就像茅威涛 坚持认为的,“应该把越剧的消费人 群予以分类”。如今,越剧的生存环境 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越剧 观众,不再单纯只是草创时期的山村 农民,也不是上海租界时期的家庭妇 女。随着公民教育水平的提高,戏剧 爱好者的欣赏需求也在变化”。她说, 以女性为例,这样的变化尤其大。除 了家居女性的欣赏水平与审美趣味 已发生了巨大变化,还出现了一个新 的女大学生票友群体,她们对戏剧欣 赏格局的影响,是每一个生活在这个 时代的越剧演员都不能漠然视之 的。茅威涛说,“在我们的‘爱越俱乐 部’里,还包括很多高学历的越剧爱 好者。在这样的背景下,越剧当然需 要重新为自己定位。”$$ 面对诱惑何去何从$$ 影视剧也可以带 动和促进戏剧的发 展。很多演员因为出演 影视剧而出名,继而重 新回到舞台时,带来了 更多观众关注话剧。然 而茅威涛却认为这种 “曲线救戏”的路线不 适合越剧。$$ 在庞大而复杂的娱乐化文 化背景中,戏曲受到了来自各方 面的冲击和挤压,尤其是影视剧 的影响巨大。与戏剧相比,出演 影视剧不需要太多的专业知识 和功力,而且出位迅速,演员很 容易名利双收,因此很多戏曲话 剧演员,纷纷转向投入影视剧的 怀抱。$$ 小百花剧团一向以美女众 多著称,现在影视上较有名气的 何赛飞、陶慧敏都是从这里走出 来的,茅威涛本人也因在电视剧 《笑傲江湖》里反串东方不败而 名气陡增,但茅威涛说:“如果越 剧演员20天不练功,再上台腿 都哆嗦,所以不敢长时间把精力 放在影视上。”$$ 在一定程度上,影视剧也可 以带动和促进戏剧的发展。很多 演员因为出演影视剧而出名,继 而重新回到舞台时,带来了更多 观众关注话剧。然而茅威涛却认 为这种“曲线救戏”的路线不适 合越剧,越剧与话剧不一样,戏 曲的东西长期不练是不行的。在 谈话间,她没有给好友何赛飞留 情面,而是直接指出何赛飞长期 拍摄影视剧疏于练功,以至于再 次受邀回到越剧舞台时,功力还 不如年轻演员。$$ 在谈到越剧面临的影视冲 击时,茅威涛说:“越剧1984年 第一次进京演出的盛况可以用 万人空巷来形容,而现在我们是 再怎么宣传也不及《夜宴》,我们 只能坚守住剧场的阵地。今年我 也过了不惑之年,是在顶着巨大 的压力求生存。”$$ 作为中国第一越剧女小生 的茅威涛,无疑是仍然活跃在 越剧舞台上的“五朵金花”中 最重要的一朵,她如今已成为 浙江小百花越剧团团长。据 悉,当年享誉全国的“五朵金 花”,如今除了茅威涛和董柯 娣,其余3人已经离开了剧团: 方雪雯移民去了美国,何英也去 了美国,何赛飞作为影视演员的 知名度也远远高于她的越剧演 员身份。$$ 面对诱惑,小百花采取了 “高薪”的措施,据郭晓男导演透 露,不管青年还是中年演员,很 多人都是开着私家车上班的, 演员的收入也是戏曲类演员 中最高的,尤其是在江浙一带 的演出出场费从不打折。也正 是这个原因,在很多剧种演员 因生活所困被迫改行的时候,小 百花留住并吸引了越来越多的 越剧人才。$$ 茅威涛是个很有个性的演 员。她表示,虽然她对越剧的前 途并不乐观,但仍然能看到希 望。她敢于在媒体面前直言: “我不希望每次一见到媒体就 做越剧普及的工作,我承认我 是一个有争议的人,但正因为 独特才会有争议。现在大家总 提戏曲不景气,我也有不太乐观 的时候,但越剧不只是我自己的 喜好,更是一种责任。7年来,我 一直举步维艰,今天终于看到一 丝曙光。”$$ 对越剧的现有状态,茅威 涛毫不推卸责任,“如果曾经 那么辉煌的越剧在我们的手里 失传或者低落,那么我们就是罪 人。”$$ $F资料$E $T越剧始于“沿门唱书”$$ 在清咸丰年间(1851-1861), 浙江省嵊州市(原嵊县)有一部分 农民,开始用田头说唱、山歌小调 等民间说唱艺术去“沿门唱书”,并 创造了“四工合调”。到同治年间 (1862-1874),“沿门唱书”逐渐从 站立人家门口演唱变为在厅堂、茶 楼内演唱,称为“落地唱书”,是当 时嵊州农民谋生的辅助手段。随着 唱书艺人不断增多,唱书地域扩展 到宁波、绍兴、金华等地,唱书方式 从地上走向台上,成为“走台书”。$$ 1906年春,嵊州唱书艺人在于 潜、余杭两地应听众的要求,开始 将几只稻桶合并钱铺木板的简易 台上说唱,一人担任一角色,首次 改说唱为演唱。不到一年时间,境 内几乎所有艺人都合班上台表演, 正式组成戏班。一个新的剧种就这 样在嵊州诞生了。当时,对这样演 出的戏班有好几种喊法,一称“小 歌班”,另称“的笃班”,也有人称 “剡剧”或“嵊剧”。$$ 因为起初的戏班几乎全是男 演员,以后,逐渐变成女演员,所以 又有“绍兴文戏男班”和“绍兴文戏 女班”之说。在上海“大世界”中,与 绍兴文戏同时演出的许多女班,如 “女子新戏”、“女子申曲”、“女子苏 滩”等。女子登台,备受观众欢迎, 也影响和冲击绍兴文戏男班。到 1923年2月,剡溪南岸上碧溪(今 属城关镇)试办女子科班。同年5 月,苍岩镇施家吞正式开办女子科 班,获得成功,涌现了施银花、沈兴 妹、赵瑞花、屠杏花等名演员。这副 科班在越剧史上称为第一副女子 科班。从始办到解散历时6个年 头,为女子越剧的兴起和发展开了 个好头。$$ 上世纪30年代中期,嵊州(县) 农村女子科班(绍兴文戏女班)十 分普及。到1938年,日寇侵袭浙 江,大批绍兴、宁波一带的人士去 上海避乱和谋生,为女班进上海演 出提供了大量的观众。那时起,“绍 兴文戏女班”接踵拥入上海,影响 也逐渐扩大,报刊、广告开始称其 为“越剧”。$$ 新中国成立后,越剧进行了 “改人、改制、改戏”的“三改”学习, 走上了全面繁荣发展的时期。$E

3 0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