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剧大巴首站热嘉兴南湖

日期:2006.03.30 点击数:3

【类型】报纸

【关键词】 越剧 

【地址】 地址1

【来源】 今日早报

【入库时间】2015.02.11

【全文】

越剧大巴首站热嘉兴南湖走向高雅还是坚守平民?越剧新百年面临新话题早报讯 昨天,由浙江日报报业集团和嵊州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越剧大巴百村万里行”活动来到首站嘉兴南湖,越剧走进农村的举动得到了当地村民的热烈响应。与此同时,越剧界也响起了不同的声音。“越剧在历经百年风雨后,应摆脱原来的民间小调状态,走上‘剧院艺术’的道路。”浙江小百花越剧团团长、著名越剧演员茅威涛认为,如果越剧还停留在最初的“田歌”状态,一味迎合“嗑瓜子、看热闹的观众”,将走向衰亡。是坚持“平民视角”,还是改走“高雅路线”,或者“平民”、“高雅”齐头并进?这成为近年来越剧改革道路上争论不休的话题。热闹现场村民们带着凳子看越剧昨天上午11点,嘉兴南湖余新镇长寿村的村民韩水根刚从地里采完菜回来,公路上远远驶来的一辆深蓝色的集装箱大卡车,让他眼前一亮。后来他才知道,这辆开往金星村的大卡车,就是这两天村里人反复念叨的“越剧大巴”。虽然“越剧大巴”的演出下午2点才开始,但中午12点多,韩水根实在熬不住,就拉了同村的几个人一路小跑着来到金星村,原来近40分钟的路只走了20分钟。他告诉记者,在整个余新镇,像这样规格的越剧演出还是头一回,所以村民们都很兴奋。修葺一新的金星村广场上,从越剧大巴里“伸展”开的80平方米舞台已经迎风而立,音响师正忙着调音。台下不多的座位早就被抢光了,许多有先见之明的村民特地自己带着凳子来看戏。为了这次“越剧大巴”的演出,嵊州市越剧团抽调了精干力量,并邀请了几位小演员加盟。其中,周敏、裘赛林两个小朋友表演的《西厢记?拷红》非常惹眼。今年12岁的裘赛林在嵊州市城南小学越剧特色班读书,小小年纪的她已经有6年舞台经验了。小姑娘告诉记者:“我这件紫色的衣服好看吧,是一个月前老师特别根据碟片上学来的花色样式做的,花了一个小时才做好,上面那些蓝色的亮珠片挑了很久呢!”热门话题越剧新百年该何去何从在“越剧大巴”进农村前一周,浙江小百花越剧团的最新作品《春琴传》在杭州上演。据悉,这出新剧不仅延续了小百花团在改革中求高雅的风格,而且在排演之时,就将目光瞄准了海外市场。茅威涛认为,越剧要光大,首先必须认清发展道路。“越剧之所以能在上世纪中期走向全国,变成中国第二大剧种,一条经验就是,走向都市、走向先进文化”。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认可越剧该走高雅路线的想法。省文化厅厅长杨建新就直言不讳地说,越剧作为带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戏剧品种,有其特有的表现形式和擅长的表达方式,《春琴传》的题材和内容未必就适合越剧。他认为,作为探索可以尝试,但未必会是未来的主流发展方向。昨天,“越剧大巴”演出的8场戏,全部是经典剧目,包括《西厢记》、《梁祝》、《孟丽君》、《祥林嫂》、《五女拜寿》等,台下村民反响非常热烈,那股热情也让现场演员唱得更起劲了。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吕建华说:“老百姓喜欢他们熟悉的和与他们生活贴近的戏。”对此,茅威涛认为应该把越剧的消费人群予以分类。她说,今天越剧的生存环境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戏剧爱好者的欣赏需求也在变化,这是每一个生活在这个时代的越剧演员都不能漠然视之的,“越剧需要重新为自己定位”。在争论声中,省戏剧家协会主席黄先钢的观点显得比较中肯,他个人认为,越剧最后的走向应该是多元的,未来的越剧应该既能表现“阳春白雪”,又能体现“下里巴人”。本报记者 方力 新华社记者 余靖静 张乐 姜瑞

3 0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