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剧现代戏的一枝新葩

日期:2004.09.02 点击数:15

【类型】报纸

【作者】 薛宝根

【关键词】 越剧 

【地址】 地址1

【来源】 文学报

【入库时间】2015.02.11

【全文】

$T近日,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和上海越剧院,特意邀请了国内的一些戏剧专家就越剧 《家》举行座谈。座谈会由文新集团党委领导成员张韧主持,出席此次座谈会的还有上海市委 宣传部副部长郝铁川,文新集团党委书记、社长赵凯等有关人士。越剧《家》是为了纪念巴老百 年诞辰,根据巴金的同名小说改编的。本报特此发表此次座谈会部分纪要,供读者参考。$E$$ 张韧(文新集团党委委员、纪委书记)$$ 各位专家、老师,文新集团和上海越剧院,非 常荣幸能请专家来沪。去年年底《家》在北京演出 时,各位专家花了很多心血,提了很多很好的意 见,今年又请你们来,再听听你们的意见。在上次 听了各位对越剧《家》提出的非常有价值的意见 后,兆芬经过半年的修改,昨天晚上演出了。下面 请专家们对修改后的越剧《家》不吝赐教。我们请 德高望重的刘老先生先说。$$ 忠实体现了原著的精神$$ 刘厚生(中国剧协顾问、中国戏曲学会顾问)$$ 这出戏我去年在北大看了,也参加了讨论。这 次看了,觉得与北大演出的有了很大提高。好多人 与我有一样感觉。整个戏曲界,就上海越剧院来 说,过去演的古装戏多,现代戏少。在现代戏里,包 括《家》,从名著改编,真正写出了那个时代的典型 人物、思想感情是不多的。这戏是为纪念巴老百年 诞辰写的,越剧能演,是对越剧自己的突破。其他 的外地的《家》,我看得不多。这台《家》,有自己的 成就。那次在北大看了,师生的反应热烈得不得 了,越剧《家》在表演气氛上与北大师生息息相通, 这是很大成就。对名著来说,从当代的、古代的小 说改编,是我们的优良传统,但要改编得好不容 易。特别是《家》,曹禺写话剧《家》后,解放以来,很 多地方都改编,对原著的精神体现不够,有的舞台 剧,常常要演五六个小时。越剧的《家》,我看了两 次,读了两次剧本,觉得兆芬基本上抓住了《家》的 精神,体现了原著的精神,这戏尊重了原著,取得 了很好的成就。在舞台艺术上,基本上做到了舞台 艺术的完整性,舞美、音乐、表演一体,几个演员演 得非常精彩,主要是觉新与觉慧、梅芬、瑞珏、鸣凤 等。$$ 我觉得不仅仅是越剧《家》,任何舞台剧都不 可能没有缺点。要求十全十美,没有缺点,这个戏 就没有意思了。从这上说,《家》,还有修改的余地。 具体意见:$$ 好多改编小说的戏有个倾向,主要是编、导、 演,对原著非常熟悉了,若随便提一句话,就会联 想到原著的很多东西。但观众不理解,他不可能从 一句话中可联系到小说的肖景。有些地方导演、编 剧对背景交代不够,观众不理解。 如:现代观众对什么叫“孔学会”、 “新青年”不清楚,关键是要讲清楚, 希望导演、演员,在语言上更准确 些,这是技术性问题了。$$ 戏对觉新的刻画,基本上是准 确的,他给观众的印象是个很好的 人,同时得到了梅与瑞珏的爱,爱到 这个程度!在舞台上,观众会觉得她 们爱他什么呢?看到了爱他的善良, 看到了他对家的责任。戏在善良上 看得出来,责任上看不出来。观众认 为这个家不可爱,你还管它什么呢! 他负这个责任,缺少些具体行动。因 此戏要稍微改动改动,觉新才能得 到梅与瑞珏的爱。对觉新要充实一 点,戏最大的是要写出感情,要写得 更深,动人。$$ 还有个意见,鸣凤演得非常可爱,有几场相当 动人。我想,从导演角度出发,头一场与觉慧谈恋 爱时是少女,到要嫁给冯乐山时已是18岁了。可 以想象她受到了觉慧的帮助,在思想上应有很大 提高,所以在精神状态上要与第一场有很大的不 同,要减少小孩子气,意识到人的尊严。她的自杀 牺牲,很震动观众,这场戏里,是很重要的一点。$$ 新的越剧优秀之作$$ 龚和德(中国戏曲学会副会长)$$ 对新中国50年来的上海越剧院,我可以说是 个老观众,有个感觉,这50年,上海越剧院经历了 三个阶段。第一,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梁祝》、 《西厢》、《红楼梦》、《祥林嫂》四个精品为代表,把 1942年以来,以袁雪芬为代表的越剧进行了整合 和提高,使剧种有了自己的演出样式和风格,誉满 全国,享誉海外,是上海越剧院的一代辉煌。粉碎 “四人帮”后,进入了新时代,主要有两方面的成 就,前期是继承流派,人才培养,成就非常突出,环 顾全国的越剧界,表演人才之丰富,流派继承之出 色,以上海越剧院为首,表现突出,十分强大。这些 人才是继承五六十年代的剧目,但在剧目建设上, 前一段不太突出。最近几年这些人才大多进入了 新的阶段,在剧目建设上开创了新的局面,使人感 到非常值得关注,培养出一批中青年艺术家,不再 满足五六十年代的成果,她(他)要开创新的代表 作劲头很大,有新的状态。1992年我追随刘厚老, 参加了上海举行的越剧50周年研讨会,还出了本 文集,叫《重新走向辉煌》。从书的名字落实到当 前,重新创作出新的代表作的愿望可以实现了。从 《早春二月》、《蝴蝶梦》、《梅龙镇》一系列的剧目的 出现可以看出,特别是《家》的文化底蕴深厚,排演 《家》是很重要的收获。我是从这个角度上来看 《家》的。$$ 越剧《家》,基本成功,感觉很好,但还要继续 努力。从几个方面来看:$$ 一、觉新与觉慧,这两个人物贯穿到底,体现 了旧的时代、家庭的矛盾。现在把觉慧出走放到最 后,兄弟道别意味着家在分裂,我欣赏。主要是对 觉新的理解上,过去有曹禺的话剧的影响,过去更 多的是批评他的软弱。这个戏中他不但软弱,又很 善良,很无奈,但戏中不是以批评为主,而是理解 为主,超越了过去的,我觉得很好。二、感情戏,最 精彩的有两段。其一梅芬与瑞珏感情的沟通。两个 善良的女子,尊重对方的感情,爱她所爱,不愿意 破坏、伤害,非常感人,是亮点。其二是觉新与瑞珏 到郊外去生孩子,夫妻间的沟通,体现出人物非常 善良。这戏的文本上,写得最精彩的是瑞珏。这两 段戏最能打动我,其他的地方,感觉还不太满足还 要写透。$$ “双洞房”与“双诀别”创意好,但没达到预期 的效果,瑞珏在危在旦夕之时,如何表现觉新?从 表演艺术上,刻画人物最成功的,还是赵志刚、单 仰萍。赵志刚是名牌小生,在把握人物性格上比较 准。梅是幽幽的、淡淡的美。觉慧和鸣凤的戏,没有 像看话剧一样震撼,特别是敲窗户的一场,要进一 步处理好。$$ 以抒情见长 以感情动人$$ 薛若琳(中国剧协副主席、博士导师)$$ 现在文艺界对改编名著采取什么态度?上世 纪90年代,引进结构主义,很多编剧如获至宝,把 名著重新排列编码,只保留原作框架,对内容、人 物性格进行改造,与原作相去甚远。更严重的是颠 覆性的背叛,对原作极不尊重。去年在北京看了越 剧《家》的演出,现在,在上海又看了修改版《家》, 它忠实原作的精华,在原作基础上有所发展。觉 新,原作写了他的善良,越剧改编强化了善良的一 面。觉新这人物,胆小,缺少魄力。如果强化这方 面,观众会讨厌这人物。这不是原作传达的信息。 现在改编,写了觉新的善良,得到了观众的宽容, 是对原作的发挥、发展,反映出了资产阶级在冲击 封建势力中表现出的困难、困惑、痛苦。女人常常 是牺牲品,如梅和鸣凤的死,这是中国的特色。$$ 这戏以抒情见长,舞美、灯光、表演等,特别强 调了戏的抒情性,以感情动人。戏在高潮方面有些 欠缺。几个人物刻画都很成功,觉新、鸣凤、瑞珏 等。尤其要赞美的是梅与瑞珏(在梅林)的对话,两 个女子都爱男人觉新,梅看到瑞珏爱觉新不亚于 自己,给观众的直感,梅的感情转化到了瑞珏身 上,观众对梅与觉新的感情纠葛已不是主要焦点 的了,是难能可贵的。当瑞珏碰到这种情况时,表 现大度,有很高的文化修养,值得觉新爱。鸣凤之 死写得比较好。深更半夜告别觉慧,非常含蓄。最 后看一眼觉慧,鸣凤是最关心、最爱觉慧的。如果 率直地讲出来,觉慧非但不能救鸣凤,反而会更 糟。鸣凤既含蓄,又刚强。$$ 有两个地方要加强一下。一、梅与瑞珏在梅林 的对话。两个女人的交心,很感人。在这之间,觉新 与觉慧两个男人的对话,则稍逊一筹。总的感觉还 缺乏震撼人心的力量。如果写得同样精彩,这戏会 更好看。二、鸣凤的投湖,缺少视觉的冲击力,但也 不赞成“扑通”一声投下。现在要让观众在视觉上 有冲击力。如没办法,现在(这样处理)也好。$$ 编剧很有功力$$ 周育德(中国戏曲学会副会长)$$ 越剧《家》,很成功,看了很感动。$$ 越剧《家》非常尊重原作精神,演出很有挑战 性。小说《家》在上世纪30年代是畅销书,在大学 讲台上是不可缺少的。但现在小说《家》,进不了畅 销书的行列,年青人都在读金庸的书,琼瑶的书。 这戏要感动这一代观众是很难的,描述的是过去 的时代,很有挑战性。还有很多剧种,都在改编这 部名著,最有资格(演的)的是四川、上海。四川的 《家》是以觉慧作主人公的,容量上不是太成功。越 剧《家》相当好,是挑战,编剧很有功力,让戏剧矛 盾更集中,加上三个优秀女人的牺牲,留下了很深 刻的印象。$$ 还有音乐,觉得很舒服,达到了整体性的和 谐,整体上是完整的,不简单。$$ 舞美也不错,有画意,但缺少诗情。不是大制 作,比较简练,操作也灵活。梅花动得太多,可改 进。追求简练与灵活,值得肯定。$$ 割爱挺痛苦。曹树钧先生的意见非常好,瑞珏 临产,觉新赶回家去,可推向高潮。觉新能不能赶 回去?观众想的是,你赶快跑,赶快回家!但却出现 了幻觉,把戏剧矛盾中断了,又不自然,意义不大。 不知什么原因舍不得割爱,保留了幻觉?能不能割 爱,处理成高潮?!$$ 还有尾声长了点,还可精简一下。$$ 洞房的处理,可能看法不一致。我觉得不错, 很戏曲化,是多重空间的表演。昨天可能是舞台操 作不熟练。但导演的用心很清楚,这场戏不错。$$ 谈些题外话。一出大戏,两个男主人公的表演 令人满意,在舞台上非常有光彩。女子越剧有优良 传统,但有些题材女子很难承担,如这戏全由女子 演的话,是大大有折扣的。《家》里几位男角色的成 功表演,是有战略意义的,男女合演,应给予充分 重视。$$ 给人很强的震撼$$ 王安葵(中国戏曲学会副会长)$$ 非常高兴看了越剧 《家》。在中学的时候,我 是一口气读完小说《家》 的,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看了越剧后,加深了对 巴老小说的理解。“五 四”后的作品,可形成两 类。一类是对劳苦大众 表示深深的同情、赞美, 如鲁迅的《祝福》等。另 一类是写知识分子反对 封建压迫,求得自身解 放,是对“五四”思想的 追求,如《玩偶之家》、巴 老的小说。对中国历史 反映最深刻的是《家》。 越剧的《家》删繁就简, 展现了两对男女爱情, 对时代的表现,是激动人心的。剧中三个女性的表 演,给人很强的震撼。梅是新时代的人了,但无力 与旧势力抗衡而牺牲了。鸣凤那么清纯,演员很 好,形象气质很好。美丽清纯的女孩子被毁灭了。 两种情景的悲剧,很好。$$ 瑞珏这个人物,是巴老小说中最成功的形象 之一,体现了中国传统道德很典型的形象。她一心 一意遵守道德规范,也为家庭所不容,最后毁灭 了。觉新、觉慧,也受到了残酷的摧残。越剧的改 编,把巴金的思想很深刻地体现了出来,给人留下 了很深的印象。$$ 戏有加工提高的余地。前面的人说的我同意, 有几幕还不到家,还欠那么一点点,如再推进一步 的话,会更感人。如“双洞房”,对瑞珏与觉新感情 的处理。$$ 在梅林中的一场,构思很好,但不够的地方, 是当瑞珏证实了觉新与梅的感情后,有些过于理 智的分析,醋意难免,但要化解。我期待的是后面 感情的发展,不应该是理智的分析。$$ 还有一场,觉新说,心不能分成两半给两个女 人。这不是觉新的感情。他对两人是不同的感情, 深爱着的是梅表妹。这几段话是人物最理智的表 达,不是很准确。$$ 相比之下,觉新与觉慧之间的两场 交流,矛盾发展得激烈,但当场解决了。 觉新酒醉后把内心的话给弟弟说了,处 理是可以的。但弟弟很快理解了他。可 鸣凤死后,又来指责哥哥,又很快解决 了。男人之间的冲突,可能比两个女人 的冲突更难解决。把人物关系推进一步 会更好一点。$$ 高潮问题我有同感。在叙事中抒 情,有感人的力量。后半部作家忙于叙 事,人物的感情有点乱了。高老太爷的 死,成了事件的中心,把梅的死和瑞珏 的死结冲淡了。要是把觉新的感情高潮 推上去,感人的力量会更强。祝贺越剧 院推出了一台好戏。$$ 演唱有突破$$ 孙松林(中国戏曲音乐学会副会长)$$ 看了戏非常高兴、激动。我是第二次看,比第 一次在北京看时大大迈进了一步。戏是成功的,唯 一的感觉是结尾,高潮推不上去。音乐设计、唱腔、 配器,是完整的。戏曲最重要的是把重要人物的唱 腔写好,是重中之重。觉新、觉慧的唱腔好,鸣凤、 梅,都有几段好的唱腔,演员很有功力。我有个突 出感觉,在越剧舞台上,应该真正树立起男演员塑 造的声音造型,要一张嘴感到就是这个人物,听上 去悦耳,给人非常好的音色。越剧的男声是从女声 衍化来的,昨天听了赵志刚的唱,觉得他是以真声 为主,假声为辅,是最大的突破。这一点赵志刚要 好好总结一下。过去越剧小生是女演员演的,女的 真声,毕竟与男的真声有区别。现在充满了阳刚之 气,路子非常好。$$ 一个演员在演唱上要有各种特点,一、真假混 合的比例,二、共鸣腔声的运用。千变万化,就看这 两条。昨天感觉到赵志刚在共鸣运用上有特色,鼻 腔共鸣非常好。想起了两位,一位是裘盛戎,一位 是新凤霞,鼻腔运用得非常好。三、赵志刚的演唱 有很大特点,根据人物需要,用轻声唱。意大利艺 术家说,不会唱轻声的演员,不是个艺术家。赵志 刚昨天唱了,很动人,给人有想象不到的效果。$$ 提醒一下,赵志刚非常投入。但既要感动自 己,更要感动观众。必要时控制一下自己,是很重 要的。$$ 瑞珏演得不错,唱得不错,但缺乏一点圆润与 浑厚。鸣凤唱得不错,但不够甜美。觉慧唱得非常 好,但全用真声太吃力了,要更圆润。单仰萍唱得 不错,但在对气息的控制上,特别在低音区,还可 更好一点。$$ 已很不错了,还要再努力。$$ 综合艺术比较完整$$ 裴福林(中国戏曲学院导演系主任、一级导演)$$ 这戏是非常成功的。我第一次看的是录像,编、 导、演、音、美,综合艺术上是比较完整的一台戏。$$ 表演上基本到位,特别是演唱,非常感人。$$ 瑞珏在梅林中第一次发现梅与觉新亲热的时 候,现在的处理简单了。应以前曾有耳闻,现在亲 眼看到,有点醋意。但是转得太快了,缺乏内心情 感的东西,太简单了。$$ 鸣凤在陈姨太劝她嫁冯乐山后,情感变化不 清。她曾经交代过,过去每当碰到困难的时候,三 少爷都会来救她。这时,能不能想到三少爷会救 她?她会不会想到这一点?现在先想到的是死。在 她心里最能帮她,最能救她的应该是觉慧,希望的 一刹那,想到的是觉慧能救我吗?今天是个最大的 坎儿,在这个家族中,他能挽救我吗?然后才悟出, 我只能去见他一面。发展要从人物性格出发。$$ 最后一场高潮,高老太爷的去世,(对觉新来 说)支柱的倒坍,梅表妹的死是爱情的倒坍、妻子 瑞珏的死,这是亲情的倒坍,三重倒坍往上推,这 一点勿略了,觉新缺少情感的宣泄,这一点上完全 淡化处理了。$$ 另外还有一点,围巾问题,道具贯穿了全剧, 只起到了装饰的作用。能不能让围巾入戏?要入 戏、表戏,能不能再增加一些内涵?现在仅起到装 饰作用,很难发挥戏曲的载歌载舞的作用,要与景 联系在一起,“双洞房”、“双诀别”就处理得很好, 增添了很好的色彩。$$ 它创造了新的戏曲语汇$$ 戴英禄(原文化部艺术司副司长、剧作家)$$ 第一次看舞台演出,看了之后,觉得名著的改 编,相比之下,这戏对题材的选择、结构的安排, 取得了很重要的成果,是戏曲化的。不是每一个 剧团的每一个戏都戏曲化,这是个重要的课题, 它创造了新的戏曲语汇,“双洞房”的创造对人 物心理的刻画,对舞台形式的运用,有很重的作 用。“双诀别”的样式要千方百计饱满一点,对三 个人物内心感情的宣泄、刻画要形成高潮。从文 本上看,瑞珏的最后死去,鸣凤的死给观众印象 深,而剧中瑞珏的死却避开了,直接的冲击力不 够,没有形成高潮。对觉新内心的挖掘不够。主题 思想、人物风貌,都有较满意体现,令我折服,令 我感佩。整个舞台导演流畅。有些小地方需改进, 1、如没开戏时,幕不平,都是皱纹,不像大剧院 的风度。2、正戏之前打字幕时,应该有音乐与观 众交流,它是整个演出的组成部分,要有衬音。 3、鸣凤与觉慧在梅林交谈时,出现箫声,感觉箫 声太大,不太优雅,把鸣凤与觉慧表演的声音, 与观众切开了。4、鸣凤与觉慧诀别,舞台上关 门,没有这个感觉,没有到位。5、另外,梅林一 场,舞台上流畅,但节奏快,转得快,把戏的节奏 切开了。$$ 总之,这个戏,编、导、曲均属上乘,是上海越 剧院作出的新贡献。昨天观众的情绪非常热烈,相 信将来的艺术效果会更好。$$ 在我看过的戏里算上品$$ 季国平(中国剧协党组副书记、文学博士)$$ 越剧《家》,在我看过的戏里。应该是算上品。 去年12月《家》在北大演出反响热烈,咱们集团、 剧团,对这个戏很重视,我很敬佩。$$ 戏很感人、抓人,也流畅,很好看,舞台上的呈 现更空灵,在戏的本身上下功夫,不是在花哨上下 功夫。这个戏,有两组重要演员,他们是赵志刚、单 仰萍、孙智君和许杰、陈湜。男小生,我对赵志刚的 表演充分肯定,从许杰身上看到了越剧院男小生 的希望。无论看戏,还是看本子,看了北京的演 出,看了修改的本子,有这样的感觉,一、越剧抓住 了原著内核;二、加强剧种个性,营造出了凄美情 景。$$ 吴兆芬老师原原本本用现实主义的创作方 法,从她的艺术实践出发,抓住爱情主线、人性的 悲剧,抓住诗情画意的体现,舞台上就呈现出来 了。现在这戏基本上完成了她的三点:重场、重头、 抒情戏,不怕花时间;过场戏带过;戏有张有弛。$$ 这个戏张扬剧种个性,第一点,通过戏曲化手 段对人物内心的刻画。目前戏剧界有股风,用话剧 导演介入戏曲,带来些新意,可以,但有时话剧导 演牺牲了戏曲的手段,得不偿失。第二点,委婉深 情的唱腔,确实打动人。出来了男小生,感到新 鲜。一个戏没有几段感人唱腔,是很难打动人的。 现在梅林一场,“双洞房”,“双诀别”,是很感动人 的。吴兆芬是写唱词的高手。第三点,舞台呈现的 空灵,这些空灵,除了三枝梅,三枝荷花,什么都 没有了,留下了相当的空间,这对演员的要求就 高了。$$ 还有可研究的是结尾,在北京时已谈到这个 问题,很难处理。最后觉新与瑞珏的生死诀别,要 真在舞台上展示出来,我又怀疑。强烈的感情,要 再往上爬,难度就很大了。是否没有余地了呢,也 不见得。把问题提出来,还要再精加工。戏总的很 成功。$$ 赵承燕(中国剧协组织联络部主任)$$ 我非常喜欢这个戏,它走近时代,贴近人物。 我喜欢导演抒情的艺术处理风格,很喜欢这台演 员,很整齐。修改后的《家》比在北大演出时有进 步。文化部应该总结你们的经验。$$ 张韧:$$ 各位专家为《家》的修改一而再、再而三地提 出了许多宝贵意见,可以说《家》的成功也倾注了 你们的心血。我们要很好消化,再下功夫,学习你 们为艺术锲而不舍的精神,反复打磨,磨出个高品 质的越剧现代戏,不辜负各位先生期望!谢谢,再 谢谢!$$ $T(薛宝根整理。限于篇幅,本报作了部分删节)$E

3 0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