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威涛:越剧是戏曲中的青年人,我们要革新它

日期:2013.07.10 点击数:6

【类型】报纸

【作者】 颜亮

【关键词】 越剧 

【地址】 地址1

【来源】 南方都市报

【入库时间】2015.02.11

【全文】

<p>2012年4月17日,北京,茅威涛出席浙江小百花《西厢记》封箱演出发布会。IC供图</p>

2012年4月17日,北京,茅威涛出席浙江小百花《西厢记》封箱演出发布会。IC供图

南都讯 记者颜亮 实习生吴琼 时代变了,千古流传的爱情故事《梁祝》,也会面临“要传递怎样的主题”的问题。对越剧表演艺术家、浙江小百花艺术团团长茅威涛来说,越剧如何与时代沟通、进行创新和表达,尤为重要。7月13-14日,《江南好人》将在广州大剧院演出。剧目改编自布莱希特的《四川好人》,音乐融入了爵士,连主演茅威涛也将挑战“红妆”。这部越剧的实验、创新之作,引发了不少讨论。越剧是什么?越剧可以往哪里走?茅威涛日前接受了南都记者的独家专访。

戏曲边缘化“70%-80%都是在农村演”

“坦率地说,‘小百花’一直被业界羡慕,我们也似乎创造(出)一个个传统戏曲的‘票房神话’,但即便如此,我们的生存也是举步维艰。”茅威涛在讲座上谈到了当前传统戏曲所面临的困境。

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传统戏曲逐渐被边缘化。最突出的表现是,城市似乎不再需要戏曲了。“小百花每年大约一两百场演出,几乎70%-80%都是在农村演。我当时就意识到,如果再这么下去,越剧不会有明天。”茅威涛说,产生于农耕时代的传统戏曲,必须找到与现代化城市的契合点,才能表达自己的观点。

价值观的更新与观众的生活相关联

面对这种现状,茅威涛和小百花选择改变。茅威涛以新版《梁祝》为例,一个千古流传的爱情故事,到今天,究竟该传递一个怎样的主题?上世纪50年代的老版越剧《梁祝》是为了配合宣传婚姻法,选择了控诉封建社会与特权势力对自由恋爱的束缚。“但是知识青年对封建婚姻的抗争与呐喊,在今天,显然已经无法再打动观众了。“无论是电影,还是戏剧,当观众认为这些东西跟他的生活毫无关系的时候,他怎么可能将其视为一种惯常的消费方式和生活方式?”茅威涛说。

剧种的更新让“外行”也能进剧场

这促使小百花在选择题材时,更多地考虑剧团、剧种架构和发展的方向。“中国有句老话‘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茅威涛说,自己并不认同这种说法,因为没有人一上来就是内行,“如果我们能用一个作品,让一个个外行感兴趣,走进剧场看戏,一旦他投入、感受、共鸣、喜爱,就一定会去挖掘更多的自己想要的东西”。

“我们怎么革戏剧的命?在这个变革的时代,互联网的时代里,我们不要去责怪观众为什么不走进来,而应该反省我们自己:我们拿什么样的戏才能吸引观众来看。”茅威涛最后说。

对话

小百花的改革有根可依基础上的创新和突围

南都:这次排演《江南好人》,由男变女,有没有让你的戏剧观念有所变化?

茅威涛:这是我第一次在台上演女人。开始也没当回事,因为我本身就是女人。但真正演起来,我觉得不对了。以前我认为戏剧是体验先行的,现在知道是技术先行了。我之前的程式,完全让我手足无措,最后不得不说服自己是个男旦。这种雌雄同体,甚至三人同体,是对我很大的挑战。不过演完这个戏,我更觉得表演是无止境的,永远让人有种想挑战的欲望。

南都:但是《江南好人》出来之后,有人甚至不愿意承认它是越剧了。

茅威涛:确实有人说,茅威涛已经把自己弄得完全不是越剧(演员)了。有很多人非常喜欢传统戏,并指责我为什么改革。但是,如果没有袁雪芬(越剧泰斗)当年的创新,我们今天能听到的,可能还是“小哥班”。这是我们需要思考的地方,毕竟我们的时代已经跟袁雪芬的时代完全不同了。越剧是所有中国戏曲中最年轻的,还是个青年人,我们还有资本去创作它革新它。我们给自己的定位,就是要给未来越剧的程序添砖加瓦。我不是天才,但我愿意去做这个努力。

南都:但对于小百花而言,这些年的创作风格,会给人一种摇摆不定的感觉,是不是你也有纠结?

茅威涛:不是纠结,而是在寻找,在突围。看似风格多样化,但万变不离其宗。第一条是对传统经典剧目移植改变。过去袁雪芬说,越剧是喝着昆曲和话剧的奶长大的。我们一直都想能找到越剧跟昆曲的某种结合。但越剧还是有自己的特色,比如说《牡丹亭》,我们把它定位成“人鬼情未了”,我们希望能真正打动观众:你不仅能爱到死,而且还能爱到起死回生。昆曲是在表现优雅的身段、辞藻,感情是隔着一层的,但越剧是情感化的。另外就是原创的,我们既可以拿天一阁、陆游演故事,说不定也演莎士比亚。我始终认为,越剧只要坚持三点就可以:第一,写意性,保持诗意、唯美;第二以女子越剧为主体;第三坚持浙江官话不变,包括音乐流派唱腔。

小百花有一整套理念,我们做任何东西,不是无中生有,而是有根可依。在这种理念下,以后出现比《江南好人》更让人意外的剧,也不是没有可能的。

小百花的前景西湖边上的艺术中心、百老汇

南都:你从1999年开始担任小百花的团长。在你离任前,你希望把小百花打造成什么样子?

茅威涛:杭州的百老汇,甚至是中国的百老汇。我们正在西湖边建一个小百花艺术中心,估计2015年能够建成。这个艺术中心就是我心目中的“芥子园”,我希望能用“驻场”的方式来找到实现越剧与现代都市融合的一条道路,美国的“百老汇”和日本的“宝冢”都是我的参考物。

小百花艺术中心会包括三个剧场,一个是1000座的大剧院,每天演《梁祝》、《白蛇》这样的大戏;第二个是经典的水乡戏台,类似于唱堂会;再有就是“黑匣子”,专门演实验越剧的。与此同时,我们还会做一个越剧博物馆,以及一个越剧的“黄埔军校”,我们希望能在那里系统培养一代代“小百花”。

我集结了几个有实力的企业家为艺术中心成立了经营公司,我也会慢慢从艺术创作转到艺术经营。很多人觉得“经营”这个词是贬义词,我不这样认为,你只有把艺术经营好了,它才有发展下去的可能。

3 0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