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新人演新戏 ——浙江省越剧“小百花”演出团的启示

日期:1984.11.03 点击数:3

【类型】报纸

【作者】 俞振飞

【关键词】 越剧 

【地址】 暂无

【来源】 人民日报

【入库时间】2015.02.11

【全文】

培养新人演新戏

——浙江省越剧“小百花”演出团的启示

俞振飞

人到耄耋之年,最关注的莫过于事业的后继人才了。今年3月,我在上海看了浙江省越剧“小百花”演出团的戏,但见满台新秀,花团锦簇,真使我喜不自胜。初出茅庐的小演员们能赢得广大观众,连演连满,是十分发人深思的。

“小百花”的演出为什么能强烈地吸引广大观众呢?依我看,首先是由于她们跟得上时代,在舞台上着意追求新和美;她们的戏既有戏曲的传统特色,又能符合八十年代观众的审美要求。她们分别学习越剧的各个流派,不但学其形,而且能注意去传其神。她们的演出,整体感、综合性都很强,服装式样、色彩的搭配和谐悦目,灯光、布景有意境,乐队伴奏清新优美,这一切与一堂漂漂亮亮的小演员相得益彰。

应该说,每位严肃的戏曲工作者都想追求艺术美。不过对于什么是真正的艺术美,大家的理解就不尽相同了。我认为,戏曲的美,既有自己独特的法则,同时又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应该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具体的体现又因剧种而异。原封不动照搬传统或者抛开传统另起炉灶,都不能为振兴戏曲找到出路。“小百花”演出团致力于把继承传统与革新创造有机地结合起来,切切实实地进行艺术探索。她们重视学演脍炙人口的越剧传统剧目,但更重视排演新戏。受人称赞的《五女拜寿》,就是著名戏曲作家顾锡东新近专门为“小百花”编写的。

从《五女拜寿》的演出看,有两个优点很突出:一是传达了新的时代信息。这出戏是写道德伦理的,虽然是古代题材,却反映了作者在十年动乱之后对于世态人情一些最新的感受,用以激起观众感情上的共鸣。另一个优点是充分发挥了越剧剧种的特长以及“小百花”演出团的特长。这出戏是一个“群戏”,其中有六个小生、十个旦角,分别演唱越剧的几个主要流派的唱腔。大家知道,越剧的小生行和旦行,流派纷呈,是特别能显示这一剧种的特色与精华的主要行当。“小百花”按照各流派特点为新戏谱制新腔,做到了继承流派艺术之优良传统又生发出新意,这是她们受到欢迎的重要原因。在保持越剧细腻抒情、绮丽柔美的独特风格的基础上,“小百花”们又吸取了昆剧、婺剧身段动作的长处;在人物刻画、节奏处理、气氛渲染等方面还吸取了话剧、电影的一些表现手段。这种吸取,由于是以“我”为主,为“我”所用,融化到“我”——越剧风格中去,所以,非但没有不协调之感,反而使人拍手称赞。

“小百花”能在舞台上茂盛地开放,自然离不开园丁们辛勤的选种、育苗、耕耘。使我感触最深的是,浙江省委和省文化部门的领导确实有远见,有胆识,有事业心,能够按照艺术规律办事。他们坚持“选材要精”、“辨材要准”、“育材要严”、“用材要有情”的四条原则,调动、组织了许多专业编、导、音、美人才为后盾,在很短时间里,培养了一批尖子演员。他们抓培养演员,还与抓剧目建设、抓演出质量结合起来进行,使“小百花”很快在观众中造成深刻印象。

作为一个老演员,我衷心地期望“小百花”们牢固地树立正确的戏剧观,时刻想到“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社会责任。“小百花”们年纪尚幼,我希望小演员们能广泛涉猎各种艺术门类,诗词书画、音乐舞蹈,都要接触一下,从而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把视野打开。我深信她们的演出会启发人们为戏曲的振兴作出切实的努力!

3 0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