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闲观光农业——绍兴农业的“二次革命”

日期:2005.05.23 点击数:9

【类型】报纸

【作者】 张良

【关键词】 绍兴农业 

【地址】 地址1

【来源】 今日科技报道

【入库时间】2015.02.11

【全文】

$T一种被称为“休闲观光农业”的新型农业,正在成为浙江省绍兴农业的“二次革命”而迅速崛起。 这种新型农业不在于生产了多少农产品,它出售的是农耕文明,消费者购买的是无形的身心愉悦$E$$ 一种被称为“休闲观光农业”的新型农业,正在 成为浙江省绍兴农业的“二次革命”而迅速崛起。在 今年“五一”长假,人们更加真切地感受到了这种新 型农业的无穷魅力。这种新型农业不在于生产了多 少农产品,它出售的是农耕文明,消费者购买的是 无形的身心愉悦。在越城区“方圆观光农业园”,一 把椅子、一根钓竿,300多名游客享受了这种农业新 模式带来的乐趣。$$ 到目前为止,包括规划而未建的在内,绍兴市 休闲农业观光园已达到111个,建设面积11.73万 亩,总投资额达16.53亿元。去年,基本建成的56个 休闲观光农业园接待游客85.52万人,直接经济收 益1.17亿元。$$ “二次革命”:绍兴农业的必然路径$$ 上世纪90年代开始,绍兴市主动适应需求结 构的变化,在全国较早开始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大力发展效益农业。被称为农业产业“一次革命”的 大调整持续了10多年,从根本上改变了该市农业 格局,使绍兴农业迈上了由低效益驶向高效益的轨 道。至2004年底,共建设农业特色基地201万亩, 冒出了500多个特色专业村和34个专业之乡。全 市花卉种植面积达28.92万亩,设施农业面积达9 万余亩。“鱼米之乡”丰富多彩的农产品,为农民带 来丰厚的收入。$$ 随着绍兴市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对区域经 济的极化效应和辐射作用明显增强,城乡发展的互 动性、互补性越来越强。城市对农业的要求不仅仅 是提供鲜活的农副产品和工业原辅材料的生产功 能,更要求农业提供生活、生态、文化功能。另一方 面,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促进消费需求进一步 变化,在工业化、城市化和信息化中越来越远离大 自然的人们,回归农业和农村的心理需求日益旺 盛,他们渴望走出写字楼和街道,来到一个鸟语花 香的乡野,享受农业社会的悠然自得。$$ 休闲观光农业应运而生。在“一次革命”中占得 先机的绍兴人豁然发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我们 留下了大量可供利用的资源。于是,基地改建型、项 目建设型、文化挖掘型、设施改造型、农庄经济型、旅 游带动型,各种类型的休闲观光农业园四处开花。$$ 农耕文明:农业发展的新空间$$ 如果说,绍兴市农业的“一次革命”是旨在提高农 业效益,那么,农业的“二次革命”则是在于完善农业 功能。传统农业是基础产业、弱质产业,农业的发展始 终局限于为工业和人们生活提供原材料和食品的狭 小空间。“休闲观光农业的诞生,使农业上蕴涵的农耕 文明成为农业的新产品,挖掘了农业的文化功能,在 销售方式上则与第三产业水乳交融,大大拓展了农业 发展的新空间。”绍兴市农业局局长陈志庆说。$$ 鱼米有价,文明无价。方圆垂钓、王坛赏梅、稽 东听竹,尝农家菜、玩农家乐,体验赶着水牛耕田、 爬上水车灌溉的传统农事,当农耕文明成为农业的 产品,农业的利润就呈现出几何级增长的势头。 绍兴县的“渔寥会友”,2003年接待游客数0.6万 人,直接经济收入35万元,而2004年接待量达到 了2.6万人,直接经济收入160万元。诸暨的中达观 光农业园,去年种植业产值仅60万元,但接待的 3000余名游客却带来了30万元的餐饮业收入和20 万元的商业收入。$$ 正因为休闲观光农业的无穷魅力,政府开始为 农业的“二次革命”推波助澜。今年,绍兴市委、市政 府把发展休闲观光农业作为该市发展高效生态农 业的重点和主攻方向,提出财政新增农发基金要重 点扶持;绍兴县设立了100万元专项资金来培育 “农庄经济”;新昌县正在规划建设从东至西集科 研、生产、市场开发和休闲观光为一体的休闲农业 示范带,打造休闲农业特色县。$$ 定位问题:观光农业的短腿$$ “我市休闲观光农业在起步中存在着定位不 明、特色不浓等问题,如不加引导,今后将因为重复 建设而造成资源浪费。”这是绍兴市农业局办公室 主任周忠秀通过调查后得出的结论。周忠秀对绍兴 市观光农业作了一次专项调查,结果表明,该市111 个观光农业园缺乏整体规划和科学论证,建设时没 有准确的定位,大多数观光农业园档次低、设施简 陋、内容单调,多以钓鱼、吃饭为主,高档次、多功 能、知识型的观光农业园少之又少。同时,受农业生 产的季节性制约,大量观光农业园的资源闲置。如 诸暨的同山沈宅樱桃观光园,在樱桃成熟季节开设 农家乐休闲娱乐项目,游客最多的时候一天达300 人,但一过这个季节,园区就少人问津了。$$ 周忠秀说,休闲观光农业赖以生存的是特色农 业所积淀的独特的农耕文明,不挖掘这种文明,跟 风而上,缺乏长久发展的特色农业基础,将很难避 免盲目和重复建设。为此,他建议,政府应积极引导 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充分发掘农村风情、民俗、传 统农事等农耕文明,利用江南水乡的历史文化名城 的优势,做深做透山水田园风光的文章,根据各地 的农业特色结合地理特点、人文景观精心规划,完 善一批特色明显的,淘汰一批盲目跟风的。

3 0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