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有梅花书法看兰亭

日期:2014.08.27 点击数:0

【类型】报纸

【副篇名】第五届“中国书法兰亭奖”福建评稿会在惠安举行,100多件作品谁将代表福建,参与全国大奖的角逐

【关键词】 兰亭 

【地址】 地址1

【来源】 东南快报

【入库时间】2015.02.11

【全文】

会议现场

8月6日至9日,由福建省书法家协会、中共惠安县委宣传部主办的第五届“中国书法兰亭奖”、第十一届“全国书法展”福建评稿会暨福建省书法家走进惠安采风活动在惠安举行。

中国书法兰亭奖是中宣部批准,中国文联和中国书法家协会联合主办的全国综合性书法专业奖项,为书法专业的最高奖。书圣王羲之写的《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以此设为奖项名。

省文联顾问、省书协主席陈奋武,省文联副主席、省书协副主席兼秘书长柯云瀚,省书协副主席吴乃光、方松峰等出席活动。全省各地80多位活跃在国内书坛的实力派书法家会聚惠安,进行书法艺术交流。

这是省书协为备战书法兰亭奖、全国展而举办的第二场活动。

评稿会特别邀请了中国书协理事、中国书协隶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刘文华,为福建省创作骨干作品,进行精心而中肯的点评。

刘文华通过电脑幻灯共点评100多件作品,第二天又通过现场观摩进行原作点评,他重在“把脉”、“点拨”,旨在指明创作方向,大家豁然开朗、意犹未尽。

随后,惠安县委宣传部部长蒋向群介绍了惠安县创建申报“中国书法之乡”工作的开展情况。

评稿会之后,书法家观摩了惠安书法精品展,进行书法笔会交流,并到惠安县净峰寺进行实地采风。

“中国书法兰亭奖,每四年举办一届,关注度、专业性和高度不言而喻。”省文联副主席、省书协副主席兼秘书长柯云瀚说。

本次是第五届,今年4月由中国书法家协会启动征稿活动,10月30日截稿,可望11月评选结束揭晓。

福建省书协对此很重视,也正在动员全省备战第五届“中国书法兰亭奖”,推进书法发展。

“上个月,我们在福州召开会议,各地市书写主席和秘书长都来参加了。”柯云瀚说,会上,总结了前几届的经验、分析当前全国书法的现状以及福建书法创作的基本走向。

“结合兰亭奖的要求,我们提出全省上下互动,广泛深入,动员具有创作实力的作者,认真创作,投稿本次赛事。”他说,“这次在惠安的评稿会,我们让各地市推荐具有冲击力的作者,每人带三件作品到惠安来,让刘文华老师点评。”

根据兰亭奖的要求,看这些稿件希望有多大、冲击力有多大、需要调整的问题是什么,以及应当如何调整,重在分析作品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评稿会,投稿者更加理性地看待自己作品中存在的问题,大家互相交流,共同激励,增强备战的自信。

“之后,我还打算组织福建书坛的专家到各地,自己看稿、磨稿。”柯云瀚说,反复多次,对作品的提升将有很大空间。

对话刘文华

谈福建书法论当代艺术

Q 问:王毅霖(文艺理论批评博士、中书协会员、省书协理事)

A 答:刘文华(中国书协理事、中国书协隶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王:刘老师您好,现在就书法的几个问题,与您聊聊。首先是书法有没有现代性,或者您对书法的现代性是怎么理解的?

刘:说到书法的现代性,必然会联系到书法的历史性,这是对历史性的延续。

书法,发展到现在,应当表现出一个时代的特点,体现出这个时代所张扬的东西,但又不能脱离历史。很简单,扪心自问,在当代,我们到底要做啥?是否要在书法上张扬个性呢?

改革开放三十年,我们在生活物质上有了提高。那在精神上呢?所谓的思想解放,表现在哪?

我认为,表现在对个人生命价值的关注。

在传统文化当中,历史文化是一条主脉,围绕着黄河流域,以中原文化为主体,然后向外辐射。最经典的,莫过于影响了几千年的儒家学说。

当时的中国人,似乎不怎么提倡个性。但在改革开放以来,许多事物都是建立在思想解放上。

经济上、技术上,乃至文化上,包括国外的、先进的文化,在眼下都是开放的,从早期带有封闭式的到现在的张扬个性,达到一种极致。

王:对于书法这门传统的艺术,您是如何理解它的时代性的呢?

刘:笔墨当随时代。我认为,艺术的时代性,是应当张扬时代的正能量,而不是无法无天的个性,随心所欲的自由。

提倡艺术的时代性和艺术的感动性都没有错。在这个表达多元化文化的时代,中华文明具有包容性和渗透性,尤为显著。

我们要做的是去粗取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文艺方针如是。

我们面对的不是现代艺术,而是由古人开创出来的古代艺术,换句话说,这不是没有根的艺术,我们首先要固土培根。

然后,在继承的基础上,去扩大它,融会贯通。将时代的精华融入进去,比方说楷书,将它从模式化、规范化中解放出来,加上人文色彩,这就彰显了一种艺术的时代性。

我认为,历史文化里,灵动的、可以打动人的,都是有灵魂的东西。

远古的艺术,传到我们的时代,更多的,是要洋溢出我们这个时代的生命状态。

继承、吸收、提炼、挖掘,再加上激情的东西,体现艺术的自由化。思想的活跃,是对人性、生命个体的尊重。

回归传统,守住古法,守住艺术不变色,这是我们始终坚持的。

王:作为一个书法家、教育者,您最近常来福建指导,您对福建书法的风格,有没有一个整体的印象,有什么印象?

刘:在我看来,当代社会处于信息多元化的状态,地域性已经不大明显。比如,食物、建筑,南北东西,差异都不大了,就像“地球村”这个概念,大家都住到一个村子里了。文化的地域性也不明显了。所以,福建的书法,整体的风格并不是太明显。

但是,我认为,在艺术风尚提倡和方向引领上,还是会受到民风影响。

比如,偏北的一些省市,带有汉唐时代的没落贵族文化气息,南方的一些城市又带有海洋文化先进色彩,还有一些城市,像上海、大连,带有工业文化气息。

所以,地域文化多少会影响文学艺术。

那么对于福建,我总感觉,有个先决条件,福建人脑子活,敢于接受新鲜事物。

至于书风,它是对传统恪守的状态,对古意的理解,我认为还没明确。

王:您认为该如何激励一个地区书法事业的发展,或者,就福建书坛而言,您认为应该如何发展?

刘:三点很重要。首先,要站在学术角度去研究艺术;其次,抓骨干、出作品,让它们成为标杆;再是书法普及工作,从娃娃抓起,不断发现、挖掘人才。

从这三方面来看,福建的发展状态是很好的,在平稳发展中。对此,我觉得省书协的工作做得很好,有社会责任,也做了很多有意义的事。比方之前的“八闽丹青奖”,我也来了福州。

总体来看,大方向上非常正确,回归传统,鼓励创新,表达当代人的情怀。

王:您能否对福建省书法家协会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提些建议。

刘:近阶段,省书协的工作主要围绕创作去搞研究、采风活动,这点不错。但是在学术角度上做研究、深化传统,还需加强。

这次评稿会,我感触很深的是,福建书法发展后劲十足,年轻书法家大有人在。我看了下作者,基本50岁以下,这是创作队伍的年轻化,这也是在别的省看不到的,看完作品,我的感觉是,一半的作品具有竞争能力,这说明达到了相当高的高度。很多再调整一下,竞争力肯定又往上走。

不仅如此,现在愈来愈多的人意识到,书法不仅是兴趣,大家开始尊重艺术家的学术性和严肃性,这是一个强有力的依托,所以我说,前景好。

王:在讲课中,您说到福建优秀的作者、作品不少,可是旗帜性的不多,能否详细阐释一下您的观点,以及达到这一目标的方法与途径?

刘:一个人的艺术成熟,首先表现在艺术思想的成熟、艺术文化的加深。

什么叫旗帜性、代表性呢?首先,这得是一种标杆,具有创作能力、突破能力,有自己的独到见解、独特建树,能够发扬光大,并影响一大批人,给人永不破灭的印象。

总的来说,要在学术上加强,对艺术理念具有贡献意义,这样才算具有旗帜性。

我认为,这样的人并不多,毕竟要做到这些,难度是很大的。但我相信,当代艺术正在孕育这样的人才。

东快记者刘媛/文图由福建省文联提供

3 0
相关文章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