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雅兰亭

日期:2012.03.26 点击数:6

【类型】报纸

【关键词】 兰亭 

【地址】 地址1

【来源】 今日临安

【入库时间】2015.02.11

【全文】

陈利生

我的兰亭印象,是从《兰亭集序》中来的。这篇优美的散文,把我的思绪带到了一千六百多年前的那个春天。闭上眼,想象那一场盛大的雅集——

永和九年三月初三,那是一个怎样的日子啊!“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今天来读这些文字,还是那么亲切。仿佛让我也领略到了当年那些风流文士们“曲水流觞”的幽古雅趣。

更重要的是,让兰亭真正出名的,还得归功于王羲之的书法。王羲之的笔墨风韵,实在让历代的文人墨客倾心不已。

那就走吧,为了心中这个兰亭梦。

迎着初夏的骄阳,迈进了让我心仪的兰亭。兰渚山下,郁郁葱葱,山色空蒙。兰亭,栖之于灵秀江南,如空谷幽兰,氤氲着宁静幽远的诗意;兰亭,如一名亭亭玉立的抚琴女子,阅尽了尘世的烦忧,守候着千年的寂寞,独然隐身于会稽山麓。

兰亭是简约的。风过影动,满山竹叶“沙沙”有声,似在絮语,却多了一份静谧。一池绿荷,纤腰袅袅随风摆,平添了几分野趣。

鹅池,首先映入了我们的眼帘。一方盈盈碧水,悠然游着几只硕大可爱的白鹅。当然,这早已不是王羲之当年养的鹅了。白鹅是王羲之的宠物,鹅池是兰亭的心曲。

王羲之一生对鹅情有独钟,或许是白鹅那丹顶玉项、白毛浮水、仰天长鸣、动静自如的潇洒风度激励着他,使他悟出了书法的玄机。

碑上的“鹅池”两字,字体雄浑,笔力遒劲。相传,一日王羲之欲写“鹅池”两字,刚写好“鹅”字,忽闻皇上传旨,急忙搁笔迎旨。小儿王献之手痒,顺手提笔,补写了一个“池”字,一碑两字,一肥腴,一瘦挺,父子同书,相得益彰,世称“父子碑”。

从鹅池往北行数十米,就到了当年王羲之他们曲水流觞的地方了。“曲水流觞”,是一条两岸堆砌着石头的蜿蜒小溪,绿荫之下,溪水清澈见底,溪边草兰恣意生长。绿水在轻纱薄雾的竹林中穿过,在每个小石凳前盘旋淌过,似乎还流淌着清逸的魏晋气息。

兰亭,注定是要和王羲之赴一次春天的约会的。

暮春之际,风和日丽。王羲之邀40多位文人雅士,相聚兰亭,时人称之为“修禊”。遥想王羲之他们在这条小溪畔饮酒赋诗的情形,不禁悠然神往。这不,你看,谢安来了,孙绰来了……名士们个个容光焕发,峨冠博带,列坐在兰亭弯弯曲曲的小溪边。兰亭雅集的一个重要的节目是“曲水流觞”。由书僮将斟酒的羽觞放入溪中,让其悠悠而下。若觞在谁的面前停住了,谁得作诗,若吟不出诗,则要罚酒三杯。有人建议把雅集的37首诗汇集成册,众人还公推王羲之来写序。

王羲之醉意正酣,乘着酒兴,舒纸握笔,一气呵成了《兰亭集序》。序文字字珠玑,极具丰神。字里行间倾注着书者一种旷达洒脱的情怀。唐太宗曾亲自撰文:“祥察古今,研精篆素,尽善尽美者,其惟王逸少乎?”《兰亭集序》体现了为文之美与书法之美的完美结合。

翌日醒来,王羲之意犹未尽,又接二连三书写数十次,再无醉酒时写就的精妙绝伦。这时,他才明白,这篇序文是他一生中的顶峰之作,自己再也不可能超越它了。

《兰亭集序》通篇气息淡和空灵、潇洒自然,用笔遒劲飘逸。手法既平和又奇崛,大小参差,自然天成。其中,序中凡是相同的字,笔法恣态必不相同,如文中20个“之”字,无一雷同。可以说,《兰亭集序》是王羲之艺术素养和灵感碰撞的艺术品。多年的积淀,丰厚的学养,在恰到好处的酒兴时成就了绝世的神品。

中国书法史上的“第一行书”就此诞生了。永和九年暮春之初的文人雅集,在历史上留下了光彩夺目的篇章。王羲之的书法“博采众长,精研体势,推陈出新”,将秦汉篆隶之妙融于正行草诸体,一变汉魏以来质朴的书风,成为妍美流畅的新体。王羲之也因此得到了“书圣”的美誉。

魏晋时代,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灿烂辉煌的时期。今天,我们在魏晋幽深的长廊中漫行,读着那些华彩乐章,倾听从远古传来的声音,依然能感觉到书家们那一颗颗为艺术而博动的心,感觉到魏晋遗风是那样充溢着青春的气息!

兰亭是厚重的。自然给予兰亭质朴的天姿,文化造就了兰亭深邃的意境。

王右军祠如一叶小舟,泊在绿荷中央。祠内两侧的回廊墙壁上嵌刻有历代《兰亭集序》的诸多版本及古今名人题咏真迹。站在祠内,浏览名家墨宝,欣赏各种书风,每一块碑刻似乎都在向我们诉说着那一个个遥远的故事。我的眼前,幻化出一位位书家正在泼墨挥豪,饱蘸浓墨的笔在纸上笔走龙蛇,留下了一幅幅书法经典……

千年前的那个暮春早已远去,茂林修竹间,可曾还有文人雅士们爽朗的笑声和高亢的歌啸萦绕于耳际?可曾还有当年王羲之携谢安且行且吟谈笑风生的儒雅身姿?

阳光投映在波光粼粼的鹅池上。我分明看到了,兰亭圣地的古道上,走来一队长长的人流,都是富有雅致情怀的绍兴人,智永、贺知章、陆游、徐渭、赵之谦、徐生翁……他们走过两晋和南北朝,走过隋唐和宋元,走过明清和民国……羲之书法之风流遗韵,弥漫在兰亭的一草一木间,经久不散。

3 0
相关文章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