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说鹅

日期:2013.04.25 点击数:3

【类型】报纸

【作者】 马箫

【关键词】 兰亭 

【地址】 地址1

【来源】 潮州日报

【入库时间】2015.02.11

【全文】

潮汕人爱鹅,许多小学生都会吟诵骆宾王的那首咏鹅诗: “鹅、鹅、鹅,曲颈向天歌;白羽浮绿水,红掌划清波”。多么优美的形象,多么隽永的韵致。最近我去了一趟绍兴兰亭,水乡的桥多鹅多,鹅就迳自游向我的心里去了,它还给我“谱写”了一串唱不完的歌儿。

见了鹅,一只一只,一群一群,像北方的羊,像天际的云,卿卿我我,挤挤挨挨,咿咿哦哦之声不绝于耳。鹅是飘荡在绍兴水乡的诗魂,也是“晕”在东越大地上的书魄。

由鹅的潇洒形象,我不由得想起了王羲之。

书圣王羲之曾在绍兴为官,他生性爱鹅,多年养鹅,耳濡目染,鹅的曲颈灵动和红掌拨划之势,便于无形之中臻化为他的执笔运腕之妙。什么“挥毫散林鹃,研墨惊池鱼”,什么“怪石奔秋涧,寒藤挂古松”,种种“力透纸背”的功底,还不是直如钩,挑如拨,斜如掌,回如斡,得益于那些可爱的“鹅博士”的点化?如果说,中国有一些与鹅有关的故事,我看十之七八皆与书圣沾上点边,如“一笔鹅字”、“书换群鹅”、“千里送鹅毛”、“驾鹅升天去”等,无不如此。不是说连那仙人也化作一位老道,请他写《黄庭经》么?

好一个“鹅”字,沿着时间的长河,从东晋飘过唐宋元明清,一直飘到现在,从绍兴飘游到四海,牵系着多少华人的心,就连蓝眼黄发的老外,也以在文化衫上写个王体的“鹅”字为时尚衣饰!而我,也“骑”着“鹅”字,作兰亭之游啦。

兰亭位于绍兴城外的兰渚山麓,因越王勾践曾植兰于此,亭遂以兰命名。东晋永和九年,三月三日,王羲之大概没有向书协的头头报告(当时相信也未有“书协”之说),集友四十一人在此“修禊”——“禊”者,古人祈免灾患有的一种祭礼也——临水宴会,时间又选在三月初三“古清明”日,可见仪式感之强,行事之庄重有礼。当然,由于当时尚未有高尔夫球俱乐部之类的活动,王羲之和他的朋友们也顺便做了个“流觞曲水”的高雅游戏。

试想想,当一伙文人雅士沿着弯弯小溪,拉开距离,相向列坐水旁,放酒杯于水中任其漂流,杯停在谁的面前,就得由谁作诗饮酒。最后,由是次雅集的“一哥”王羲之集诗作序,写下了名篇《兰亭序》。该篇序文写得委婉清雅,极是上品,当然,它在文学上的意义稍逊于书法。自有唐以来,该序就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根本就未经“书协”的正副主席和秘书长、常委们的讨论通过)。时间,似乎就定格在那一天,顶峰,便隆起在“造山运动”的那当儿。须知道,魏晋南北朝时的文人是正牌的“纯爷们”,脾气大多乖张狷傲,却还没人敢说个“不”字或另起炉灶“烤”出牛逼的新品来一竞雌雄。

哎哟,历史啊历史,兰亭序,就是这么个事儿。兰亭雅集,多环保多绿色多值得国人步其后武啊。

王羲之的字写得特棒,我想,以山为墨磨江水,天与笔啊书大地,也写不出当年书圣的块垒和气势。王右军与鹅的心神“际会”似乎开了文化“仿生学”的先河。有创造性的文化,终究是有底劲有爆发力的文化。东晋有鹅,当今也有鹅啊。但是,我们似乎少了当代的王羲之,各行各业的王羲之。

3 0
相关文章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