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兰亭到溪口

日期:1988.01.12 点击数:3

【类型】报纸

【作者】 吴冠中

【关键词】 兰亭 

【地址】 暂无

【来源】 人民日报

【入库时间】2015.02.11

【全文】

从兰亭到溪口

吴冠中

细雨蒙蒙到兰亭。兰亭位于浙江绍兴兰渚山麓。兰渚山是越王勾践种兰花的地方,尽管兰花多且香,毕竟只是一隅特色,而王羲之借此处举行了一次诗文会,修禊事也,写了一篇序,文章书法皆出色,于是兰亭流芳千古,朝圣者络绎不绝,远远超出了兰花香馨之魅力!

江南处处有茂林修竹,至于崇山峻岭,则有些夸张了。王羲之是山东临沂人,应见过泰山,但在平原河网地区,漫步所见均是山阴道上玲珑小景及小河里的荡漾倒影,一旦来到虽并不雄伟的兰渚山,也会有“崇山”与“峻岭”之感,如果也同我此游一样碰上阴雨天,烟雨空蒙,山林就显得更高远了。其“崇”与“峻”之感觉,也许更源于41位高朋文友之欢聚,加之酒兴诗情,一代杰作诞生于一时。但这卷书法真迹毕竟已不可见,据说作了唐太宗李世民的殉葬品,但愿仍完好地保存在昭陵中,有重见天日之时。

生于北方的王羲之到了江南,也爱上了南国之秀,不爱毛驴爱白鹅了。有人说他之爱鹅,是缘于从鹅掌拨水中悟出书法的道理。书法中多抽象美,抽象美得启示于自然界的运动、节奏,及虚实之间的变幻规律。所以书法家爱看鹅掌拨水、看蛇斗、看落叶飘摇……关于兰亭集序的历代摹本多达300多种,足见行家们对这位书圣之推崇。但不见原作,我不敢妄加褒贬,连乾隆皇帝也说:聚讼千秋不易评。造型艺术中的形式问题,真是差之毫厘失之千里,高明的摹本各有特色,但决非原作,甚至与原作根本不是一回事,抽象的书法远比具象的绘画难于临摹其精神实质。王羲之的艺术特色何在?不易肯定。据说那“鹅池”二字是他亲笔所书,或说他写了个鹅字,突然来了圣旨,于是其子献之接着写了池字,因此两个字肥瘦略有差异。我注视“鹅池”碑刻,觉得很一般,写得并不出色,肥而松,弧中欠刚性之转折,显得有些油滑。写成的字刻成碑,往往面目全非,套了手套的手,即使是极薄的尼龙手套,也会完全失去手之敏感。

王羲之酷爱自然之美,辞官不做,据说圣上六次诏他重新入仕,他均不应,终老于奉化一带之溪林,故其地名曰六诏。后人爱王羲之的艺术,爱其超俗之行踪,念念不忘曲水流觞之美谈,于是在兰亭翠竹丛中再造曲水,并以流觞仿效当年吟咏罚酒之雅兴。我们遇雨,一群人穿着雨衣或撑着雨伞围看水流里飘浮的小小古式酒杯,象孩子们专心注视着江上帆船,时而嬉笑喧嚷,时而尖声叹息,大家陶醉于旅游的愉快中,早把王羲之忘掉了。

我们看过兰亭,第二天便出发去访问蒋介石的故里奉化县溪口镇。

溪口仍是山明水秀,江南富裕的小镇。武岭中学的山岩上刻有蒋介石手书“武岭幽胜”四个大字。武岭中学屋宇轩敞、花木茂盛,确是优良的学习环境,如今是有1100名学生的中学。蒋家旧宅丰镐房也保存完好,且油饰甚新,正厅中吴稚晖书写的“报本堂”三个大字端庄开阔。有一段木楼梯异乎寻常地狭窄,大家都没有见过如此狭窄的楼梯。向导解释:蒋介石之母小脚,上楼梯需靠两只手同时扶攀两边的栏杆,所以楼梯如此狭窄。它通向蒋母卧房。蒋介石夫人毛氏,即蒋经国先生的生母,就在这宅院后门外被日机炸死。蒋经国闻讯后痛书“以血洗血”四字,刻碑今仍立在蒋经国夫妇住过的小洋房院里,碑有上款:先慈毛太夫人罹难;下款:二十八年十二月廿五日经国泣书。小洋房是中西结合的二层小楼,面对清澈的剡溪,溪中游艇悠悠,已是胜地风光。往上便是文昌阁。蒋介石和宋美龄在此住过。此阁曾被日机炸毁,于1986年按原样复建。

今天游人们登阁进入当年蒋宋的卧房,从他们的窗口俯视溪口镇上熙熙攘攘的人群,各人会产生相似的或相异的感触吧!

(附图片)

溪口文昌阁吴冠中

3 0
相关文章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