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马看花游兰亭

日期:2013.12.18 点击数:3

【类型】报纸

【关键词】 兰亭 

【地址】 地址1

【来源】 盐阜大众报

【入库时间】2015.02.11

【全文】

徐人达

车抵绍兴,已快到下午三点。我们在一家叫“绍兴大酒店”的宾馆办好了住宿手续,即赶往这次来绍兴游览的目的地之一兰亭。

兰亭,中国书法圣地,位于绍兴西南,离市区仅十多公里,开车十多分钟就到了。这里是一个小山区,有限的一块平地上已停满了车,我们好不容易才找到一个车位把车停下。

景区没有大门,我们便沿着一条石子小路向前走去。没多久,见路边有一间售票处,但售票窗口已关上,一名售票员坐在一旁的石阶上售票,他见我满头白发,便问我年龄,并主动告诉我七十岁以上的老人可免费参观。我说我已经七十多了,身份证在车上,让我去拿。他稍稍犹豫了一下说:“相信你,老同志,进去吧!”这是我到兰亭遇到的第一件事,觉得兰亭人诚实、尊老、可信。

进入景区有一片平地,路两旁的藕塘里,绿色的荷叶,粉红色的莲花,长出水面半人多高。穿过藕塘,眼前出现一汪清澈的池水,几对灰白色大鹅嬉戏其间。这就是兰亭的一个重要景点鹅池。驻足凭栏,诗情画意跃然眼前。鹅池南面有一个三角形的碑亭,亭内鹅池碑上“鹅池”二字,相传为王羲之父子合书。那天,王羲之正饱墨临书,写完一“鹅”字,闻皇帝诏至,即出接诏。时年八岁的儿子王献之,见其父已写“鹅”字,即提笔续上一“池”字。这块碑即成为书法史上著名的“父子碑”。

上了小山坡,四周是茂密的竹林,有的枝叶繁茂,有的独枝向上,高耸挺拔,一如王羲之当年所写的“崇山峻岭,茂林修竹”之景。竹林之间有一碑亭,石柱木顶,单檐翘角,这就是兰亭碑亭,。碑上“兰亭”二字,为康熙御笔。此碑字经无数游客抚摸已稍磨平,因此,这块碑被称为“君民碑”。看着这块兰亭碑,我突然想到一个问题,即兰亭这个名字是从何而来问导游,她说,相传越王勾践曾在此种兰,后来汉代又在此建驿亭,兰亭就此得名。

在兰亭碑前拍了几张照片之后,我们继续向前,走到了流觞亭。这里是《兰亭集序》产生的地方。亭子建在一米多高的台基上,面宽三间,花格门窗,亭内正中屏障上挂有一幅“兰亭曲水流觞图”,再现了当年王羲之修禊雅集的情景:流觞亭前,天朗风和,一条清泉自平岗蜿蜒向南,王羲之邀约42名贤士分坐在曲水两旁,盛有酒的觞从上游缓缓漂来,觞在谁的身边停住,谁就要作诗一首或歌一曲,作不出诗的饮酒三杯以示惩罚。整个过程虽无管弦相伴,但一觞一咏,也足以抒发情怀。流觞结果有11人各作诗两首,有15人各作诗一首,共37首成一诗集,王羲之欣然命笔,作《兰亭集序》。

《兰亭集序》是书法瑰宝,散文精粹,历代书家无不观赏临摹,连皇帝也不例外。御碑亭内树立的高大石碑上,就镌刻着清康熙御笔《兰亭集序》全文,字体秀美遒劲。碑的背面还镌刻着乾隆游兰亭时写的御笔《兰亭即事》,祖孙两代皇帝手书同刻于一块碑上,国内罕见,人称“祖孙碑”。过了御碑亭,一条由北向南的兰亭江横在面前,江水已不像当年那样“急湍”,但依旧清澈碧透。我们走过江上的三折桥,去看兰亭书法博物馆,但这时该馆已下班关门,我们只得返回。

作为一个书法爱好者,我虽写不出好字,但喜欢欣赏、收藏书法作品,对于兰亭,也早已向往。这次到绍兴,第一件事就是游览兰亭,虽然仅是走马看花,但身临其境,已深深地感受到兰亭的书法艺术、文化气息和美丽的自然风光,觉得无比兴奋和满足,离开时还久久不能平静。

3 0
相关文章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