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兰亭开发建设想到的

日期:2013.12.23 点击数:3

【类型】报纸

【作者】 高军

【关键词】 兰亭 

【地址】 地址1

【来源】 绍兴日报

【入库时间】2015.02.11

【全文】

据史籍记载,明嘉靖戊申年(1548),绍兴知府沈启移兰亭曲水于天章寺前(即现址),亭、池、祠、院一应如旧。后经清康熙十二年(1673)、三十四年(1695)奉敕修葺,始成今日之规模。进入新世纪,有关部门实施兰亭保护和整治一期工程,新建了“之镇”和生态停车场,兰亭作为旅游景区的设施得以配套和完善。

兰亭是镶嵌在古城绍兴的一颗耀眼的明珠。兰亭的魅力,不仅来自山水风光的秀丽,更来自历史文化的厚重。先是“鹅池”碑,相传“鹅”字系王羲之一挥而就,“池”字由王献之从容续成,父子合璧,所谓“鹅瘦池肥”,千古称奇。接着是“兰亭”碑,系清康熙御题,“文革”时被砸成三截,修复时找不到中间一小段,形成“兰字缺尾,亭字缺头”之状,劫后重生,难能可贵。随后是“御碑”,高6.8米、宽2.6米,重达三万六千斤。碑阳为康熙手书《兰亭序》,碑阴镌乾隆于1751年亲临兰亭时所书《兰亭即事诗》手迹,祖孙二帝手迹同碑,世所罕见,叹为观止。最为经典的是“右军祠”,周环荷花,形成画舫式院落。进门见山,两侧设长廊,壁间嵌有自唐以来历代《兰亭序》碑刻;中浚墨池,池中建有墨华亭,亭与祠以石径小桥相联。在一个长方形的空间内,山、水、廊、桥、亭巧妙组合,唐、宋、元、明、清一应俱全,琳琅满目,美不胜收。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往返。

如今,以新建兰亭书法博物馆、兰亭碑林,恢复重建天章寺为主要内容的“兰亭保护和整治二期工程”已开工建设,一个更大规模的兰亭景区即将呈现在世人面前,兰亭书法文化的文章,正在进一步做深做透。我以为,做足兰亭文章,应突出“幽”、“雅”、“绝”的自然景观和人文内涵。

所谓“幽”,兰亭素以“景幽”闻名于世。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是兰亭的特色所在。规划建设应充分尊重兰亭的自然环境和文化氛围,切忌整齐划一、一目了然的大尺度建筑形态,而应自然延续兰亭曲径通幽的景点布局,保持山林野趣、田园风光的自然生态,着力营造移步换景的巧妙构想,达到与现有兰亭景区水乳交融、浑然一体的大景区格局。

所谓“雅”,兰亭以“事雅”名闻遐迩。当年,王羲之与名士“修禊”兰亭,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其“一觞一咏足以畅叙幽情”的心境和即兴写就的《兰亭序》,已成千古绝唱。从这个意义上说,建设兰亭书法博物馆很有必要。当务之急是在更大范围内广泛征集历代书法作品,进而通过必要的陈列展览和场景布置使之成为收藏和展示历代书法精品,再现“兰亭雅集”盛况,帮助人们了解书法历史,诠释书法文化,解读书法艺术的文化殿堂。从而与兰亭古迹区遥相呼应,相得益彰。

所谓“绝”,兰亭以“书绝”名满天下。王羲之的《兰亭序》全文324字,文章清新优美,书法遒劲飘逸,被后人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也因此被尊为“书圣”。《兰亭序》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中国书法史上影响最大、流传最广的法书,为历代帝王、文人所喜爱和珍藏。千百年来,《兰亭序》版本众多,历朝、历代书法名家均有临摹,可谓精彩纷呈,蔚为大观。

行文至此,我忽发奇想,在兰亭保护整治二期工程中,可否将历代名家临写的《兰亭序》用不同形式分别加以集中展示,从一个侧面体现书法艺术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这样,既丰富书法圣地兰亭的内容,又挖掘、弘扬传统的书法文化。如此,则善莫大焉……

3 0
相关文章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