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0图]岁月回眸
作者: 高军  来源: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图书
描述:本书主要内容包括: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依于生活、向后看,更是为了向前走、回忆父亲、知行的实践与记录、文化遗产本体价值的认识与意义等。
[0图]守望者说
作者: 高军  来源: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文物工作  文物工作 
描述:本书是作者专业从事文博工作所接触到的物和事的一些记录与感悟、心声和阐释。内容有:水乡桥都;应天塔;古越藏书楼等。
[0图]东厢房随笔
作者: 高军  来源: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图书
描述:高军,历任绍兴市文物管理处副主任、绍兴博物馆馆长、绍兴市文物管理处主任、绍兴市文物管理局局长等职,现任绍兴市文物管理局副调研员。本书收录了高军有关文物考古的文章。书名取作《东厢房随笔》,“东厢房”只是如实道来,因为这些文章都是在鲁迅祖居的东厢房里写就的,“随笔”也是人更成熟后喜用的一种文体。
鲁迅故里
作者: 高军  来源: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鲁迅  1881  1936  故居  简介 
描述:鲁迅故里
浑厚华滋荡气回肠
作者: 高军  来源:绍兴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绍兴日报 
描述:最近十多年来,袁长寿先生先后在绍兴博物馆、浙江西湖美术馆、中国美术馆举办个人书法展,这次“古稀”之年又将在绍兴美术馆举办个人书法展。我想,对于书法,他一定又有了新的认识和感悟,并深为他“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书法情怀而感动。 袁长寿先生曾长期担任绍兴市党政领导,在繁忙工作之余,对书法艺术情有独钟。
全文:

最近十多年来,袁长寿先生先后在绍兴博物馆、浙江西湖美术馆、中国美术馆举办个人书法展,这次“古稀”之年又将在绍兴美术馆举办个人书法展。我想,对于书法,他一定又有了新的认识和感悟,并深为他“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书法情怀而感动。

袁长寿先生曾长期担任绍兴市党政领导,在繁忙工作之余,对书法艺术情有独钟。他身体力行,多次举办个人书法展,同时配套出版书法作品集。此外,还大力倡导书法走向大众。他曾说过,绍兴街面招牌用电脑字,这是绍兴作为书法之乡的羞愧。

在袁长寿先生的亲力亲为下,新世纪初的几届书法节,除了开幕式上的“晋圣”仪式、曲水流觞、书艺交流和博物馆书法展览等常规性活动外,配合书法节我们策划、组织了一系列雅俗共赏、各取所需以满足大众节日的活动。比如:城市广场千人书法表演,书画作品拍卖会,领导干部书法比赛、大学生书法比赛、中小学生书法比赛、书画用品展销会、邀请名家举办书法专题讲座、编印出版绍兴书法经典墨迹并举行首发式、赠书仪式,等等。那个时候,书法节真正成为了大众的节日。时任中国书协副主席的李铎先生在参加了第十六届中国兰亭书法节特别是广场千人书法表演活动后,兴奋地对我说:“绍兴书法氛围之浓,在全国首屈一指,是真正的书法之乡。”可以说,当时的书法节是有声有色、好戏连台、家喻户晓,市民充满期待。

袁先生潜心书法创作,长年临帖不止。在美术馆现场,碰到书法研究所的王志刚老师,他告诉我:“袁书记写字真当用功,这次展览作品都是在去年下半年创作完成,一次又一次地反复书写,写了整整半年。”对此,我深有同感。十多年前,袁先生曾在很短的时间内,利用业余时间临写“兰亭序”100余通。经过几十年的努力,袁先生的书法已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可以说是真、草、篆、隶各体俱备。在我看来,袁先生作品最精彩的,就书体来说,是草书,就形式来说,是榜书。他的草书取法基本为两部分,一头通过当代章草大师王蘧常窥探草书的源头奥秘,一头直接瞄准明代的徐青藤,两条线索,各为轨迹,自成规模。前者奠定了袁先生草书的古韵逸格,后者则促成了它茂密、腾挪、激荡的草书技法性体貌。最让人激动的是袁先生的榜书,可谓元气淋漓,大气磅礴,常常给人以震撼和赞叹。这次展出的“龙马精神”足以窥见一斑。

袁先生的书法,个性特点非常鲜明,可以说是浑厚华滋,荡气回肠。在我看来,只要借以时日,一定能如江河入海,展现一番宏阔的景象。他对线条把握非常纯熟,饱满有力,笔断意连,老辣而不失灵动,确实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有些线条的运用,令人叹为观止。

[0图]兰亭
作者: 高军  来源:杭州: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名胜古迹 
描述:兰亭
绍兴旅游的文化魅力
作者: 高军  来源:浙江日报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绍兴旅游 
描述:绍兴之所以成为“魅力城市”,很大程度得益于它的悠久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海内外游客漫步其间便能感受其城市的独特魅力,名士风韵在现代绍兴城市中可见一斑。$$ 名士文化底蕴深厚$$ 绍兴是古代南方百越文化中心和舜、禹活动的重要地区,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拥有舜禹遗迹、越国古都、秦汉
全文:

绍兴之所以成为“魅力城市”,很大程度得益于它的悠久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海内外游客漫步其间便能感受其城市的独特魅力,名士风韵在现代绍兴城市中可见一斑。$$ 名士文化底蕴深厚$$ 绍兴是古代南方百越文化中心和舜、禹活动的重要地区,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拥有舜禹遗迹、越国古都、秦汉碑刻、会稽铜镜、越窑青瓷、唐宋摩崖、明清古宅等极具文化品位和观赏价值的文物遗存。可以说,名人辈出是绍兴历史文化名城的突出标志。$$ 几千年来,这一代又一代的志士仁人、英雄豪杰,都以其照人肝胆、千秋功业,照亮了历史星座。如越王句践、书圣王羲之、诗圣陆游、画圣徐渭、教育家蔡元培、文学家鲁迅、革命家周恩来等等,又有藏龙卧虎般聚合和涌现的名人墨客,贤人名宦,如古代的王充、贺知章、王守仁、刘宗周、张岱、章学诚,近代的徐锡麟、秋瑾、陶成章,现代的范文澜、陈建功、竺可桢、马寅初等等。众多名人生于斯、长于斯,或从绍兴走向全国,或在绍兴创造业绩,留下的故居、遗物、手稿、陵墓等文物遗存比比皆是,这些既是大宗的文化遗产,又是丰富的旅游资源,他们为绍兴争得了荣誉,提高了知名度,提升了城市品位,成为发展绍兴文物旅游不可多得的基础与依托。$$ 城市经营文化兴邦$$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没有文化的旅游是苍白的、低层次的。文化旅游是知识经济时代的旅游热点,而文物遗存恰恰又是文化旅游的主要载体和代表物。如果说,文物旅游是以地域文化遗存为主题,以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为背景,以丰富的人文资源作为主要旅游产品而进行的一种特色旅游,那么它在绍兴市区的基本载体就是名士文化。$$ 名士文化作为绍兴的一种历史文化积淀,其价值不能限于名士文化本身,关键要通过挖掘、保护来展示、来发展,通过旅游、经济来体现、来发挥。市区景点隐含文化,文化成景,历史人文特色明显,文物旅游成为一个密不可分的特色产品。因此,发展旅游业,就必须加强对文物古迹的保护与管理,加快对历史文化的挖掘与提炼,加大对民俗风情的归纳与展示,使之增加内涵,文化凸显。随着市区环城河整治,城市广场建成,书圣故里、仓桥直街整修,解放路街景立面改造等的完成,市区作为游客集散中心的景观城市形象基本确立,城市风貌与文物旅游产品的风格进一步协调,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再者在文化名市、旅游大市建设进程中,通过不断挖掘和递增文化内涵,创新发展思路,寓教于乐,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广大市民特别是文物旅游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为文物保护和旅游发展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 名士文化提升文物旅游$$ 实践已经证明,没有文化的景点,是没有生命力的。离开了以名士文化为中心的文物旅游,市区的旅游经济将会苍白无力。就当前而言,弘扬名士文化,发展文物旅游,有三方面可着力。$$ 第一,突出重点,打造精品。在市区,最可贵最现实的资源莫过于鲁迅路历史街区。2002年春,绍兴市政府经过反复论证数易其稿,出台了《鲁迅故里历史街区保护规划》,投资10亿元,将鲁迅故里打造成绍兴的“镇城之宝”,原先仅有14公顷保护范围的鲁迅故居扩增到51.57公顷,从弘扬名士文化的需要出发,要把鲁迅故里建成世界著名的名人故里之一;成为体味鲁迅青少年时期生活意境,展现鲁迅笔下风情和解读鲁迅作品的真实场所。真实的场景,原汁原味的风貌,使来鲁迅故里的游客交口称赞。$$ 第二,重在经营,打响品牌。一是做资源整合文章。重视市区文物旅游整体形象的包装宣传,使之小中见大,散中见合,老中见新。整合组织石文化游、名人故居游、修学游、风情游等多种产品;二是做内涵挖掘的文章。让游客“游有所值”,增加了游客可看性、参与性强的特色活动。如鲁迅故里的“三味早读”、“台门迎宾”、“绍俗婚礼”等表演;体现兰亭浓厚文化内涵的“仿晋曲水流觞”、“十八缸习字”活动;三是办好传统文化节庆活动。如策划创新中国兰亭书法节、祭祀大禹陵等,使绍兴文化景点的知名度不断提高,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获得双赢。$$ 第三,加大投入,挖掘文化。一是围绕大禹挖掘禹文化,建设以大禹陵为核心的大禹陵游览区,做好现有资源“串联”的文章,把目前大禹陵与香炉峰周边景区串联起来,开发建设会稽山大禹陵景区,使其成为市郊最大的集宗教文化、山水文化、历史文化、休闲文化为一体的大景区。二是围绕句践开发以越国遗址为中心的府山越文化中心。恢复越国遗址,再现越文化中心风情风貌。三是围绕王羲之挖掘书法文化,扩建兰亭景区,使兰亭成为中国书法研究、创作、展示中心,世界书法圣地。

由兰亭开发建设想到的
作者: 高军  来源:绍兴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兰亭 
描述:据史籍记载,明嘉靖戊申年(1548),绍兴知府沈启移兰亭曲水于天章寺前(即现址),亭、池、祠、院一应如旧。后经清康熙十二年(1673)、三十四年(1695)奉敕修葺,始成今日之规模。进入新世纪,有关部门实施兰亭保护和整治一期工程,新建了“之镇”和生态停车场,兰亭作为旅游景区的设施得以配套和完善。
全文:

据史籍记载,明嘉靖戊申年(1548),绍兴知府沈启移兰亭曲水于天章寺前(即现址),亭、池、祠、院一应如旧。后经清康熙十二年(1673)、三十四年(1695)奉敕修葺,始成今日之规模。进入新世纪,有关部门实施兰亭保护和整治一期工程,新建了“之镇”和生态停车场,兰亭作为旅游景区的设施得以配套和完善。

兰亭是镶嵌在古城绍兴的一颗耀眼的明珠。兰亭的魅力,不仅来自山水风光的秀丽,更来自历史文化的厚重。先是“鹅池”碑,相传“鹅”字系王羲之一挥而就,“池”字由王献之从容续成,父子合璧,所谓“鹅瘦池肥”,千古称奇。接着是“兰亭”碑,系清康熙御题,“文革”时被砸成三截,修复时找不到中间一小段,形成“兰字缺尾,亭字缺头”之状,劫后重生,难能可贵。随后是“御碑”,高6.8米、宽2.6米,重达三万六千斤。碑阳为康熙手书《兰亭序》,碑阴镌乾隆于1751年亲临兰亭时所书《兰亭即事诗》手迹,祖孙二帝手迹同碑,世所罕见,叹为观止。最为经典的是“右军祠”,周环荷花,形成画舫式院落。进门见山,两侧设长廊,壁间嵌有自唐以来历代《兰亭序》碑刻;中浚墨池,池中建有墨华亭,亭与祠以石径小桥相联。在一个长方形的空间内,山、水、廊、桥、亭巧妙组合,唐、宋、元、明、清一应俱全,琳琅满目,美不胜收。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往返。

如今,以新建兰亭书法博物馆、兰亭碑林,恢复重建天章寺为主要内容的“兰亭保护和整治二期工程”已开工建设,一个更大规模的兰亭景区即将呈现在世人面前,兰亭书法文化的文章,正在进一步做深做透。我以为,做足兰亭文章,应突出“幽”、“雅”、“绝”的自然景观和人文内涵。

所谓“幽”,兰亭素以“景幽”闻名于世。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是兰亭的特色所在。规划建设应充分尊重兰亭的自然环境和文化氛围,切忌整齐划一、一目了然的大尺度建筑形态,而应自然延续兰亭曲径通幽的景点布局,保持山林野趣、田园风光的自然生态,着力营造移步换景的巧妙构想,达到与现有兰亭景区水乳交融、浑然一体的大景区格局。

所谓“雅”,兰亭以“事雅”名闻遐迩。当年,王羲之与名士“修禊”兰亭,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其“一觞一咏足以畅叙幽情”的心境和即兴写就的《兰亭序》,已成千古绝唱。从这个意义上说,建设兰亭书法博物馆很有必要。当务之急是在更大范围内广泛征集历代书法作品,进而通过必要的陈列展览和场景布置使之成为收藏和展示历代书法精品,再现“兰亭雅集”盛况,帮助人们了解书法历史,诠释书法文化,解读书法艺术的文化殿堂。从而与兰亭古迹区遥相呼应,相得益彰。

所谓“绝”,兰亭以“书绝”名满天下。王羲之的《兰亭序》全文324字,文章清新优美,书法遒劲飘逸,被后人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也因此被尊为“书圣”。《兰亭序》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中国书法史上影响最大、流传最广的法书,为历代帝王、文人所喜爱和珍藏。千百年来,《兰亭序》版本众多,历朝、历代书法名家均有临摹,可谓精彩纷呈,蔚为大观。

行文至此,我忽发奇想,在兰亭保护整治二期工程中,可否将历代名家临写的《兰亭序》用不同形式分别加以集中展示,从一个侧面体现书法艺术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这样,既丰富书法圣地兰亭的内容,又挖掘、弘扬传统的书法文化。如此,则善莫大焉……

对绍兴博物馆事业发展及其对策的思考
作者: 高军  来源:中国博物馆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建筑博物馆  绍兴市  现代化中心城市  历史文化名城  事业发展  两个文明建设  博物馆事业  社会经济  经济的  对策 
描述:在绍兴朝着现代化中心城市发展的进程中,社会经济和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博物馆作为历史的载体,两个文明建设的窗口,如何适应城市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发挥其独特的作用,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而
弘扬名士文化 发展文物旅游
作者: 高军  来源:东方博物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绍兴  名士文化  文物旅游 
描述:文物保护与城市建设、发展旅游可谓当今中国一大世纪难题。历史文化名城绍兴名人辈出,文化丰厚,在城市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如何弘扬名士文化,提升城市品位,推动文物与旅游的协调发展,成为一大课题,本文从工作实践出发对比作了有益的探索。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