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浑厚华滋荡气回肠
作者: 高军  来源:绍兴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绍兴日报 
描述:最近十多年来,袁长寿先生先后在绍兴博物馆、浙江西湖美术馆、中国美术馆举办个人书法展,这次“古稀”之年又将在绍兴美术馆举办个人书法展。我想,对于书法,他一定又有了新的认识和感悟,并深为他“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书法情怀而感动。 袁长寿先生曾长期担任绍兴市党政领导,在繁忙工作之余,对书法艺术情有独钟。
全文:

最近十多年来,袁长寿先生先后在绍兴博物馆、浙江西湖美术馆、中国美术馆举办个人书法展,这次“古稀”之年又将在绍兴美术馆举办个人书法展。我想,对于书法,他一定又有了新的认识和感悟,并深为他“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书法情怀而感动。

袁长寿先生曾长期担任绍兴市党政领导,在繁忙工作之余,对书法艺术情有独钟。他身体力行,多次举办个人书法展,同时配套出版书法作品集。此外,还大力倡导书法走向大众。他曾说过,绍兴街面招牌用电脑字,这是绍兴作为书法之乡的羞愧。

在袁长寿先生的亲力亲为下,新世纪初的几届书法节,除了开幕式上的“晋圣”仪式、曲水流觞、书艺交流和博物馆书法展览等常规性活动外,配合书法节我们策划、组织了一系列雅俗共赏、各取所需以满足大众节日的活动。比如:城市广场千人书法表演,书画作品拍卖会,领导干部书法比赛、大学生书法比赛、中小学生书法比赛、书画用品展销会、邀请名家举办书法专题讲座、编印出版绍兴书法经典墨迹并举行首发式、赠书仪式,等等。那个时候,书法节真正成为了大众的节日。时任中国书协副主席的李铎先生在参加了第十六届中国兰亭书法节特别是广场千人书法表演活动后,兴奋地对我说:“绍兴书法氛围之浓,在全国首屈一指,是真正的书法之乡。”可以说,当时的书法节是有声有色、好戏连台、家喻户晓,市民充满期待。

袁先生潜心书法创作,长年临帖不止。在美术馆现场,碰到书法研究所的王志刚老师,他告诉我:“袁书记写字真当用功,这次展览作品都是在去年下半年创作完成,一次又一次地反复书写,写了整整半年。”对此,我深有同感。十多年前,袁先生曾在很短的时间内,利用业余时间临写“兰亭序”100余通。经过几十年的努力,袁先生的书法已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可以说是真、草、篆、隶各体俱备。在我看来,袁先生作品最精彩的,就书体来说,是草书,就形式来说,是榜书。他的草书取法基本为两部分,一头通过当代章草大师王蘧常窥探草书的源头奥秘,一头直接瞄准明代的徐青藤,两条线索,各为轨迹,自成规模。前者奠定了袁先生草书的古韵逸格,后者则促成了它茂密、腾挪、激荡的草书技法性体貌。最让人激动的是袁先生的榜书,可谓元气淋漓,大气磅礴,常常给人以震撼和赞叹。这次展出的“龙马精神”足以窥见一斑。

袁先生的书法,个性特点非常鲜明,可以说是浑厚华滋,荡气回肠。在我看来,只要借以时日,一定能如江河入海,展现一番宏阔的景象。他对线条把握非常纯熟,饱满有力,笔断意连,老辣而不失灵动,确实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有些线条的运用,令人叹为观止。

由兰亭开发建设想到的
作者: 高军  来源:绍兴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兰亭 
描述:据史籍记载,明嘉靖戊申年(1548),绍兴知府沈启移兰亭曲水于天章寺前(即现址),亭、池、祠、院一应如旧。后经清康熙十二年(1673)、三十四年(1695)奉敕修葺,始成今日之规模。进入新世纪,有关部门实施兰亭保护和整治一期工程,新建了“之镇”和生态停车场,兰亭作为旅游景区的设施得以配套和完善。
全文:

据史籍记载,明嘉靖戊申年(1548),绍兴知府沈启移兰亭曲水于天章寺前(即现址),亭、池、祠、院一应如旧。后经清康熙十二年(1673)、三十四年(1695)奉敕修葺,始成今日之规模。进入新世纪,有关部门实施兰亭保护和整治一期工程,新建了“之镇”和生态停车场,兰亭作为旅游景区的设施得以配套和完善。

兰亭是镶嵌在古城绍兴的一颗耀眼的明珠。兰亭的魅力,不仅来自山水风光的秀丽,更来自历史文化的厚重。先是“鹅池”碑,相传“鹅”字系王羲之一挥而就,“池”字由王献之从容续成,父子合璧,所谓“鹅瘦池肥”,千古称奇。接着是“兰亭”碑,系清康熙御题,“文革”时被砸成三截,修复时找不到中间一小段,形成“兰字缺尾,亭字缺头”之状,劫后重生,难能可贵。随后是“御碑”,高6.8米、宽2.6米,重达三万六千斤。碑阳为康熙手书《兰亭序》,碑阴镌乾隆于1751年亲临兰亭时所书《兰亭即事诗》手迹,祖孙二帝手迹同碑,世所罕见,叹为观止。最为经典的是“右军祠”,周环荷花,形成画舫式院落。进门见山,两侧设长廊,壁间嵌有自唐以来历代《兰亭序》碑刻;中浚墨池,池中建有墨华亭,亭与祠以石径小桥相联。在一个长方形的空间内,山、水、廊、桥、亭巧妙组合,唐、宋、元、明、清一应俱全,琳琅满目,美不胜收。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往返。

如今,以新建兰亭书法博物馆、兰亭碑林,恢复重建天章寺为主要内容的“兰亭保护和整治二期工程”已开工建设,一个更大规模的兰亭景区即将呈现在世人面前,兰亭书法文化的文章,正在进一步做深做透。我以为,做足兰亭文章,应突出“幽”、“雅”、“绝”的自然景观和人文内涵。

所谓“幽”,兰亭素以“景幽”闻名于世。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是兰亭的特色所在。规划建设应充分尊重兰亭的自然环境和文化氛围,切忌整齐划一、一目了然的大尺度建筑形态,而应自然延续兰亭曲径通幽的景点布局,保持山林野趣、田园风光的自然生态,着力营造移步换景的巧妙构想,达到与现有兰亭景区水乳交融、浑然一体的大景区格局。

所谓“雅”,兰亭以“事雅”名闻遐迩。当年,王羲之与名士“修禊”兰亭,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其“一觞一咏足以畅叙幽情”的心境和即兴写就的《兰亭序》,已成千古绝唱。从这个意义上说,建设兰亭书法博物馆很有必要。当务之急是在更大范围内广泛征集历代书法作品,进而通过必要的陈列展览和场景布置使之成为收藏和展示历代书法精品,再现“兰亭雅集”盛况,帮助人们了解书法历史,诠释书法文化,解读书法艺术的文化殿堂。从而与兰亭古迹区遥相呼应,相得益彰。

所谓“绝”,兰亭以“书绝”名满天下。王羲之的《兰亭序》全文324字,文章清新优美,书法遒劲飘逸,被后人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也因此被尊为“书圣”。《兰亭序》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中国书法史上影响最大、流传最广的法书,为历代帝王、文人所喜爱和珍藏。千百年来,《兰亭序》版本众多,历朝、历代书法名家均有临摹,可谓精彩纷呈,蔚为大观。

行文至此,我忽发奇想,在兰亭保护整治二期工程中,可否将历代名家临写的《兰亭序》用不同形式分别加以集中展示,从一个侧面体现书法艺术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这样,既丰富书法圣地兰亭的内容,又挖掘、弘扬传统的书法文化。如此,则善莫大焉……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