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烟雨水乡 话文坛奇葩 ——瓜沥镇百名小记者走访绍兴鲁迅故里

日期:2010.08.22 点击数:3

【类型】报纸

【关键词】 鲁迅故里 

【地址】 地址1

【来源】 萧山日报

【入库时间】2015.02.11

【全文】

小记者参观采访绍兴鲁迅故里。摄影:记者 傅展学

8月4日至6日,瓜沥镇百名萧山日报小记者参观走访了绍兴鲁迅故里。一路上,小记者们都很兴奋,还没到达目的地就问开了,“以前学过鲁迅的文章,这次能到他成长的地方看看,不知道有什么特别之处。”“百草园长什么样子啊,真的有上百种花草么?”……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从鲁迅祖居到鲁迅故居,小记者们期待着去感受孕育这位文坛巨人的每一寸土地、每一涓细流。

追溯百年时光体味巨人成长

来到鲁迅故居,一股浓浓的吴越乡风扑面而来。鲁迅祖居屋顶的官帽造型、陈设摆放的考究、行事待人的规矩、家族衰落后变卖家当和“挖地三尺”去晦气等等,小记者们随着讲解员的介绍,一起体味着周家从兴盛到衰败的过程。“原来鲁迅小小年纪就要承受这么多苦难,听着讲解就好像自己也跟着鲁迅成长了一回。”有的小记者不由感叹道。

从文章里来到生活中去

在鲁迅故居,小记者们不仅了解了老宅的历史,还找到了很多鲁迅作品中的原型。在祭祀的场景中,小记者们看到了《祝福》;在百草园,小记者们看到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在鲁迅嬉戏玩耍之地,小记者们看到了《故乡》,看到了闰土……小记者们在现实中找到了课本上的点点滴滴,对作品的理解更深了,对鲁迅的了解也更全面了。

踏过大文豪的足迹,回来的路上,小记者告诉我们:“好的作品原来真的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啊。”(曹涵翎)

一字一句品鲁迅

小记者沈露莹(任伯年小学)播报:

一头刷子般竖立着的头发,“一”字形排列的胡子,一支烟斗,这就是中国大文豪——鲁迅。而今,我有幸参观了他的故居。鲁迅故居的亮点很多,最夺人眼球的还是鲁迅的文字和照片,有一种岁月弥留的永恒气息。

鲁迅纪念馆墙壁上的那一张张照片,那一段段文字,是文豪在历史上留下的永恒的脚步、不灭的灵魂。那一间间房屋散发出阵阵清香,如同鲁迅的人格,出淤泥而不染。他痛斥着旧社会的罪行,批判着旧社会的丑恶。面对侵略,他乐观的革命主义精神让敌人闻风丧胆……那一段段樟木在告诉我们:铭记历史,无愧于心!

一砖一瓦看文豪

小记者高洁丽(大园中心小学)播报:

若将绍兴比喻成一部漂在水上的书,那鲁迅故里无疑就是全书的精华。

鲁迅故里内,可以看到昔日鲁迅嬉戏、游玩的周家新台门、周家老台门和朱家台门,追寻鲁迅成长中许多耐人寻味的踪迹,追忆鲁迅作品那字里行间透出的故乡情结,感受那似乎依然回荡于屋内似水流年的纯真时代,亲眼目睹中国南方居民住宅风格——“绍兴台门”。斑驳的历史一一再现,庭院深深的老台门内,汇集了多少古老的故事。

老台门外,著名的咸亨酒店和旧时绍兴其他酒馆一样——曲尺形的柜台,古朴的陶制酒坛,醇香的加饭酒……一粒粒茴香豆,似乎还在表情认真地告诉人们“茴”字的众多写法,令人颇有回味。

文豪的启蒙——三味书屋

小记者李施文(瓜沥二中)播报:

三味是指“读经味如稻粱,读史味如肴馔,读诸子百家味如醯醢”。就在这个三味书屋,鲁迅接受了启蒙教育。鲁迅用过的桌子上刻着一个“早”字,源于其一次迟到的经历,为了鞭笞自己而刻。私塾的学习生活对小鲁迅来说颇为枯燥,这中间的乐趣来自书屋后面的一个小院子。院子里长着腊梅树,斑驳的树影下,仿佛还能看到孩子们折腊梅花、捉苍蝇喂蚂蚁的场景。

迅哥儿的童年有苦有乐,有笑有泪,属于平常人的童年。而我们看着觉得普通,却也体味到其中的一丝特别。

又 讯 

瓜沥镇小记者参加培训和讲座

继7月份城厢片小记者的培训和讲座活动后,8月4日,瓜沥镇100多名萧报小记者在瓜沥一中参加了萧山日报小记者团的培训和讲座活动。萧山日报原总编洪佳士给小记者们上了一堂“新闻背后故事”的讲座。

洪老师以看图说新闻的形式,一下子就提起了小记者们的兴趣。洪老师一面耐心地听取小记者们天马行空的描述,一面对小记者们丰富的想象力予以赞赏。过后,洪老师又一一揭开谜底,让小记者在自我发挥的同时,又细细琢磨大记者的描述,在区别中认识新闻。“看图片,说新闻。感觉我的每个脑细胞都调动起来了。”讲座结束后,不少小记者意犹未尽地说道。 (曹涵翎)

3 0
相关文章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