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岩:写作是很神圣的事

日期:2012.01.13 点击数:12

【类型】报纸

【作者】 阎纯德

【关键词】 柯岩 

【地址】 地址1

【来源】 中国新闻出版报

【入库时间】2015.02.11

【全文】

  编者按 当代著名作家、诗人柯岩同志2011年12月11日在北京病逝。为了缅怀这位当代杰出的人民诗人和作家,中国艺术研究院于近日召开“你永远和我们在一起——柯岩同志追思会”。会上,70余位文学评论家、学者及生前好友对柯岩的人品与文品进行了深切缅怀与深度评价。不少人讲述了与柯岩在一起生活、工作的经历,感怀她对人民负责的精神和火一样的热情。他们认为,柯岩的一生是为人民创作的一生,她感情丰富、爱憎分明、激情澎湃、才华横溢,在作品中始终秉承极为鲜明的文学主张,充满对普通民众、弱势群体的无限同情和深沉的爱。今天,特刊发北京语言大学《汉学研究》主编阎纯德教授的纪念文章,以表达我们对柯岩的敬意。

  柯岩 原名冯恺,满族,当代著名作家、诗人,出版作品50多部。柯岩原籍广东南海,1929年7月生于河南郑州,2011年12月11日于北京逝世,1949年开始专业创作,现代著名诗人、剧作家贺敬之的妻子。1949年起,先后在中国青年艺术剧院、中国儿童艺术剧院任专职编剧,曾任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并兼任多种刊物编委或顾问及一些高校的客座教授。

  一个作家的伟大之处,在于其作品能够为读者、为后世留下感动人、启迪人的精神。柯岩是一位杰出的作家,60年来创作了儿童文学、诗歌、散文、报告文学、长篇小说、影视作品50多部及《柯岩文集》10卷,总计500多万字。她的作品有着火热的诗情、鲜活的叙事、曲折动人的故事、有血有肉的人物,连同其真诚、执著和生命,都作为精神遗产留给了文坛和历史。

  一位前辈作家曾对我说:一个像样的作家,怎么也得有200多万字的收获。柯岩,她的劳作,远远超过了这个标准。当然,除了“量”,还得有“质”,“质”和“量”的统一,才叫“质量”。有人创作千万,却没有留下什么;中国文学史上有人只留下一首诗,却是不朽的诗人。

  文坛“千手观音”

  看看柯岩丰富的作品,想想她的创作历程和状态,我曾试着给她一个头衔:中国文坛上的“千手观音”。她得知后在电话里坚决制止:“阎纯德,这可使不得!”我之所以把她比作“千手观音”原因有二:其一,在我们这个文学大家庭里,她扮演了多种角色——既是著名儿童文学作家、诗人、小说家,又是著名报告文学作家和剧作家,每个角色,都是名副其实的名角。她的每一“单项”成就,可以是一个作家毕生追求的高度。其二,“观音”就是人世间救苦救难的观世音,拥有最多的真善美圣。柯岩的作品,无论是她的诗,她的报告文学、散文,还是她的小说和剧本,所有的作品,传达的精神是爱,是人类最美好的道德情操。

  作家的命运总与国家的命运息息相关。柯岩的文学创作始于20世纪50年代初,成名于20世纪60年代,但其成就主要还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之后,她的代表作均是在“文革”后30多年勤苦耕耘中的收获。

  柯岩是如何炼成的?她是多种因素的完美创造。人世间要想成就一种人生,从小立志非常重要。柯岩从小就有当作家的愿望。小时候她听父亲激动地背诵宋代大诗人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僵卧孤村不自衰,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金戈入梦来。”及《示儿》——“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等那些浸润着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诗词,这样美丽的诗词为她酿造了心灵深处最初的爱国思想,影响了她对文学的最初的陶醉。这种不自觉的潜移默化使她走向人生的自觉——思想的与文学的,这便是柯岩为之跋涉了60余年的文学人生。

  柯岩诞生和成长在中国的苦难和全民的抗战之中,然后她怀抱着所要寻找的光明而投入激流勇进的生活,亲历了共和国的欢乐诞生与痛苦的再造,这个过程使柯岩的爱国主义、人道主义,抑或说是理想、情操融成了一体,并在她的作品中得到深刻的升华。

  不负时代 坚守责任

  “文革”后的思想解放,给文学创造了一个灿烂的春天。在这个春天里,作家与全民拥抱狂欢,文学成为空前的“国宴”。但是,再往后,文学的盛大节日仿佛不再,文学开始疏远读者,或者说一部分文学“自甘堕落”,自己将自己边缘化。有相当一个时期,一些作家以不谈思想、不谈崇高、不谈理想、不谈信念甚至也不谈艺术为荣,这使得一批钟情于纯文学的老作家茫茫然避之于“山林”,而“玩文学”的时髦理念又贻误了不少青年。尽管中国文坛有茅盾文学奖和鲁迅文学奖等奖项及优秀的小说、报告文学、散文和诗歌支撑着中国文学创作的部分繁荣,但是,这对于一个占世界人口1/6的大国来说,这点成绩真是令中国作家汗颜。

  写作总是因为心里有话要说,“说”不是自言自语,是要向别人诉说自己的幸或不幸,“说”国家的、民族的精神和悲喜剧。自古中国文学就有自己毫不含糊的信仰,“诗言志”就是文学言志,言志就是要有理想信念、思想信念、道德信念。古人都知道文学的精神其实就是人的精神,文学的作用是“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论语·阳货》),可以是“治世之音安以乐”,“乱世之音怨以怒”,“亡国之音哀以思。”(《诗·大序》),都是缘于诗人作家之于社会生活的有感而发。不仅古人对于文学有如此深刻的认识,就连外国的诗人作家也都很在意信仰之于人生和国家的意义。美国诗人惠特曼就说过:“没有信仰,则没有名副其实的品行与生命;没有信仰,则没有名副其实的国土。”我深信文学的生命在于作家对于人生和国家的意义。有人说,“文革之后无信仰,改革之后无道德”。自然,有些夸张,但也并非空穴来风。“信仰”与“道德”是一对双胞胎;“无信仰”自然就有贪腐之风。文学既不能随波逐流,更不能趋炎附势,总要站在百姓的立场和国家的利益,以伸张正义,有所担当。一位香港作家曾对在香港演讲的一位大陆作家说,希望“中国作家能够写出具有时代意义的作品”,他得到的回答是:“别要求作家担负什么社会责任,什么时代使命,作品写出来只要有人看就好了。”尽管时代变了,可是作家的责任是不变的。当然,在我们文坛,执著于文学信仰的理直气壮的守望者、坚守者也大有人在,这其中柯岩就是一个!

  柯岩说,“写作对于我是很神圣的事”,作家的写作能“为人民服务”那是作家最大的幸福。“不断深入生活,锤炼自己的意志,提高自己的修养,以实现立足点的真正转移;要像苦行僧似的刻苦学习,以不断掌握新的知识,不断提高与扩大自己的美学视野;要像劳动模范一样始终不渝地雕琢与改进技能,以不断提高与发展自己的艺术本领……”柯岩还说:“我既然认为生活是创作的源泉,而我们的生活又是这样丰富多彩,中国,我的祖国,她是这样的古老,又是这样年轻,既有最崇高的美,也有令人十分愤怒和不能容忍的丑恶事物。生活中总有这样多错综复杂的矛盾需要解决,有这样多的是非美丑需要明辨。它们常常这样猛烈地撞击我的心灵,使我忍不住地要哭要笑,要歌要唱,要呼唤,要呐喊,使我不能自已地拿起笔来,投入到生活的激流中去。”这是一位作家对国家对人民的赤子心怀。

  追求理想 止于至善

  柯岩是一位与读者心心相印的作家。她的文学创作一方面与时俱进,同读者甘苦与共;另一方面,艺术上总是精益求精,追求理想境界,止于至善。

  伟大的作品都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需要有对生活的深刻体验和对社会的深度感知。柯岩所以能写出好作品,能驾驭各种体裁并能创作出佳作,都是因为她首先执著于生活。20世纪90年代中期,柯岩曾对我说她想到北京语言文化大学住上一年,写一部关于外国留学生在中国生活的小说。当时,我们大学除了中国学生,主要还是来自100多个国家的六七千名外国留学生。这些有着不同文化背景的留学生在中国的生活丰富多彩,他们的故事可以用车拉用船载。时至今日,描写他们生活的小说依然是凤毛麟角。但是,非常遗憾,柯岩接着就住了医院,之后她又不断地住医院,当然也不断地出版作品,但是这个愿望始终没能实现。

  才华横溢的柯岩,从20世纪50年代初“自投罗网”参与新中国第一所工读学校教育,此后儿童文学就成为她文学生涯中第一面高高飘扬的旗帜。她的儿童诗写得单纯而质朴,清新而明丽,想象丰富,写出了童心和童趣。柯岩说:“孩子的天真换回了我的天真,在孩子的眼睛里,我重又找到了自己童年的梦。”就是因为柯岩有一颗爱心,有一份天真和永不消失的梦,她才能为儿童创作出《“小迷糊”阿姨》这样至今都为小读者所喜爱的经典作品。她为小画家卜镝的配画诗集《想不想画得比我好》,几乎篇篇都令人难忘。艾青说:“为儿童写诗,是比较难的事,难在要替儿童思索,还要引导儿童思索。”想象丰富或是异想天开、意想不到的想象,都是儿童所具有的想象。为儿童写诗,就要具有儿童的这种想象,柯岩具有这种天赋,所以她的儿童诗的构思和语言表述都非常美妙,以孩子的视角,写孩子的“天真”和丰富的想象,这使她的儿童诗绚丽异常。

  从儿童诗集《“小迷糊”阿姨》、中篇小说《妈妈不知道的事情》,到长篇小说、电视剧《寻找回来的世界》,尤其是后者,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小说不仅歌颂了那些特殊的教育工作者,尤其经过他们教育,那些曾经因为调皮捣蛋、“少年犯罪”而进入工读学校接受再教育的孩子们怎样找回他们的世界,使自己新生,成为社会的栋梁?这部具有教科书意义的小说和电视剧,所塑造的众多的教育者和青少年的动人形象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事实证明,他们不是“牛蒡草”,而是祖国的花朵。

  生命不息 奋斗不止

  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了真正的经济大发展大繁荣,老百姓也得到了许多实惠,但是我们的精神似乎也在这个“时代”濒于“崩溃”。当然,所谓“崩溃”不是所有的人都崩溃,所谓“崩溃”也不是人人都能感觉到的。这个以金钱控制一切的时代,给了我们太多的教训。不必说得太深太远,就中国的文学而言,虽然优秀之作也层出不穷,但是那些不三不四之作实在泛滥得使人忍无可忍。有人说,凡是“读者”喜欢的,就是好的;有人说,只要票房好,就是好电影。真是如此吗?历史自然会作出公平的判断。

  柯岩的诗,比如抒情诗《雷锋》、《周总理,你在哪里》,不仅书写了那个时代的平凡英雄和伟人,也抒发了我们不曾蒸发的感情。在诗歌领域,她以浓重的抒情色彩,创造了令人难忘的诗美:思想美,语言美和韵律美。诗歌最重要的特征是抒情,用诗歌写人,塑造人物形象实为不易,但柯岩在抒情诗和叙事诗中成功地为塑造了雷锋与周恩来的形象。柯岩的报告文学名篇《船长》、《特约代表》、《东方明珠》、《美的追求者》、《癌症≠死亡》及《奇异的书简》、《追赶太阳的人》等,为我们刻画了许多难忘的人物。尤其报告文学《癌症≠死亡》和长篇小说《CA俱乐部》最是感动社会的作品,用读者的话说,“柯岩的作品能治病!”

  她的作品让我们从另一个方面悟到一个真谛:世界上除了高楼大厦,还有美的东西,那就是人性之爱和人道。一个能写出卓越作品的作家,必有一颗装满真善美圣的伟大心灵!让人性和道德,善良与同情,成为自己作品中的主要精神,这就是柯岩。

  只有可以谛听到作家灵魂深处声音的作品才是好的作品。时下有人说,“天大地大,没有自己大;千重要万重要,自己的身体最重要!”可是,这位少了一个肾,还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多种疾病缠身的柯岩,并不肯闲下来,竟然还编辑了《与史同在——当代中国新诗选》,集郭沫若、艾青、臧克家、冯至、何其芳、李季、贺敬之、郭小川、闻捷、鲁藜、阮章竞、张志民、李瑛等300多位诗人的400多首诗歌、200多位画家的300多幅画,诗画并茂,历史、客观地表现了从共和国太阳的初升到毛泽东时代的结束,是一部难得的新诗精品选集。这位“千手观音”,像战场上奋不顾身的战士,置生死于度外,直到2011年12月11日在北京逝世。可谓是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我们的柯岩,当她熬过艰苦的黑夜而远行的时候,我们都来不及为她送行。作为一个与其交往30年多年的朋友,心里溢满了怀念与悲伤。她女儿小风对我说,“我们只当妈妈旅行去了……”是的,她在燃烧了自己之后,把生都命化作了星辰般的作品,跨过中国当代文学史和中国女性文学史上的丰碑,即使走得再远,柯岩——人民的诗人、杰出的作家——还是与我们在一起……

3 0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