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评论家李锐深情怀念诗人柯岩——“她挖掘出人类内心的诗意与美好”

日期:2011.12.13 点击数:3

【类型】报纸

【关键词】 柯岩 

【地址】 地址1

【来源】 晶报

【入库时间】2015.02.11

【全文】

柯岩

《柯岩文集》书影

当代著名诗人和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原书记柯岩因病于2011年12月11日13时35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2岁。

柯岩,原名冯恺。关于这个笔名,柯岩解释道:“中国古人把绿绿的小苗称之为柯;岩就是大大的坚硬的岩石。岩石上是很难长出树来的,因此,凡是能在岩石上成活的树,它的根须必须透过岩石的缝隙寻找泥土,把根深深的扎入大地,它的生命力必将加倍的顽强……我取它做我的笔名,因为我知道写作是一件很难的事,决心终生扎根大地,终生奋力地攀登,从而使我的作品能像岩石中的小树那样富有生命力。

文学评论家李锐在柯岩创作六十周年座谈会上,对《柯岩文集》丛书给予了高度评价,对柯岩的艺术成就与高尚操守进行了回顾。本报摘选其中章节,做为对柯岩的纪念。

柯岩老师寄来刚刚出版的《柯岩文集》,共十卷,足有六百多万字。

我上小学的时候就读过诗歌《“小迷糊”阿姨》,还喜欢唱那首《小弟和小猫》的歌。当时并不知道这些是柯岩老师的作品,这次读《柯岩文集》很有亲切之感,仿佛逝去的岁月与世界又被寻找回来。二十多年前,观看根据柯岩小说《寻找回来的世界》改编的同名电视剧,我深受感动。这次从文集中读到这部小说,仍然感动。这是一部中国的教育史,柯岩的笔深入到那些灵魂受到伤害、扭曲的青少年的独特生活道路当中,描绘了这些灵魂所经历的蜕变的痛苦和新生的喜悦,挖掘出人类内心世界的诗意与美好。柯岩坚定而真挚地告诉失足青年,告诉每一位读者:人有时会陷入假恶丑的泥沼,但只要认识到错误并且有改正错误的勇气,就完全可以寻找回真善美。

柯岩通过小说和电视剧讲述的那个充满希望的故事,距今过去了二十三年。时间检验着文学,如今我们才进一步了解了《寻找回来的世界》的真正意义。如今我们应该呼唤的不只是丢失的世界,还要呼唤丢失的作家!

十卷本的《柯岩文集》只有一个主题,那就是歌颂真善美,鞭挞假恶丑。柯岩与她的文集就是要告诉我们:真正的文学与作家应该是什么样的。

柯岩自1949年开始专业文学创作,创作生涯达60年之久。她出版各种文学著作五十多部。其作品多次获得全国性各种文学大奖,多部作品被译为英、法、德、俄、日及西班牙等文字。

《柯岩文集》第一卷收入她的小说代表作:长篇小说《寻找回来的世界》。这是柯岩创作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后来改编为电视连续剧。这部小说描写了工读学校的孩子们,在老师的教育培养下,从一个堕落、蛮横、忧郁的世界中勇敢地走了出来,成为有理想、有抱负的好孩子,寻找到了真正属于他们的美好的世界。

柯岩深知寻找和追求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是富有创造性、富有力度的美。所以,她把描写青少年犯罪问题作品的着重点不是放在他们沉沦的过程和失落感上,而是放在医治创伤,改造挽救,造就新人和他们的复苏上。

柯岩是一位不断追求艺术创新的作家,这部小说虽然创作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但她并没有被涌进国门的五花八门的现代派手法搞迷糊,更没有因袭守旧过去年代那些“三突出”的创作方法。她运用了一些复式结构、意识流、时空交错等新小说的表现手法。在改编成电视剧时她也做了一些声画分离、声画对位等容量更大的新手法的尝试。她所追求的新意,是她对生活富有个人特点的理解与表现,真正做到在立意、结构、人物、生活场景和细节上既不重复别人,也不重复自己。这部小说和同名的电视剧,以其深刻的思想性和独特的艺术性,打动了全国许多读者和观众,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柯岩文集》第二卷收集的是长篇小说《他乡明月》,真实描绘了出国潮中的弄潮儿一段在美国“洋插队”的人生经历。书中塑造的紫薇、朵拉等人物具有相当的代表性与典型性。小说通过人物的遭遇及其人生道路的选择,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人生的真正目的是什么?青年人该怎样选择和确定自己的奋斗目标?这部现实主义作品不仅很有认识价值和审美功能,更有强烈的教育意义。

《柯岩文集》第三卷收录了长篇小说《CA俱乐部》。这是以一大批癌症患者为主人翁的小说,描绘了他们在癌症俱乐部中,不向疾病低头,实施了科学的综合治疗、整体治疗,得到了身心健康,提高了生活质量,延长了生命。这是一部关注生命、珍惜生命、热爱生命的书,柯岩走进生命与死神之间,寻觅生命远离死神的人性奥秘。她能够把生命、信息、时代美学引入文学,把作家对人类的爱以及信息、美学、生命质量的追求,投笔于当今人类尚未完全认识的癌症领域。柯岩在写这本特殊主题的长篇小说时,仍然不忘艺术上的创新。她有意融小说、报告文学、纪实文学、诗歌、歌词为一体,发展和充满了长篇小说的美学价值。

文集的第四卷收录了柯岩九部中篇小说,其中大多数小说写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那正是社会转型期。柯岩出于社会责任感,很关注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社会的状况。在她的这些中篇小说中渗透着强烈的责任意识和批判精神,表现出作者敢于直面现实、批判现实的勇气。通过对真善美的歌颂,对道德良心的拷问,对腐败等假恶丑的揭露和鞭挞,在国家、政治、反腐败等宏大叙事的历史背景下,揭示了社会转型中的“陈腐”,凸显了正义与邪恶的较量,唤起了读者思考的同时也唤起了读者提升精神重塑心灵的渴望。

《柯岩文集》第五卷选的全是诗歌。她是以诗歌先闻名于世的,随后才写了小说、戏剧、散文和报告文学。她写的抒情诗《周总理,你在哪里》是纪念周总理逝世一周年所著,发表在《人民日报》上,受到读者的喜爱并广为流传。柯岩的儿童诗歌影响了好几代人,许多人是读柯岩诗长大的。著名诗人艾青先生称赞柯岩的儿童诗“像水晶一样透明”。还说“像柯岩这样的诗人,以母亲般的目光注视着儿童的成长是不多的。”柯岩用她那颗充满爱的赤子之心和丰富瑰丽的想象力,为孩子们营造了一座心灵花园,在那里开满了真善美的花朵,结满了对生活、对世界、对人类、对大自然的热情、爱心和信念的果实。

文集第六卷收集的是报告文学和散文。这些作品以瑰丽的想象、独特的构思、浓烈的诗意,热情地歌颂了改革开放中的先进人物,在读者中激起了强烈的反响。取得这样的文学成绩,是因为她能够深入到火热的生活当中,用诗人的眼睛观察生活,长期不断地积累生活形象,并经过深刻的思考,进行了热情洋溢的艺术创作。

她的散文和报告文学的最独特的个性是富有诗性,她把诗引进散文和报告文学当中,所以读起来总是那么诗意盎然。柯岩骨子里是一位诗人,她驾驭任何题材都离不开诗的精神。

文集第七卷收集的是文论。柯岩从来不像有些作家那样,如墙头草一样摆来摆去,哪头风大就往哪头跑。她的理论文章总是那样态度鲜明,简洁而又锋利,并带有浓烈的文学气味,美学品位也很高。在我国的文学评论中自成一家。

《柯岩文集》的最后三卷收集的都是戏剧和影视作品。由于柯岩原来是学戏剧出身,所以她创作的戏剧作品和影视作品都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除了由她的同名小说改编的《寻找回来的世界》和《他乡明月》在社会上产生轰动效应,电视剧《红蜻蜓》也曾产生过深远影响,这部电视剧在播放时,许多教师边看边流泪。

无视真理、博爱、苦难、拯救等重大灵魂问题,仅仅追求“文学”价值的文学,注定不可能成为伟大的文学。正因为柯岩一直坚持“站在真理一面”,她才那么关心孩子的成长,那么关心人的灵魂问题。也许她的作品还不够深刻,也许她的思想仍有时代的局限,但从她的文集和她的所作所为来看,我敢说:她是一位真正的作家,在中国文学史上应该有她的一席之地。

柯岩曾经说:“世界也会失去吗?会的。有时人会把一切都失去。但失去的可以寻找。再失去再寻找。”

我们今天还有多少柯岩这样的作家?我们今天教育与文化的任务,是寻找柯岩这样的作家,这也是柯岩与她的作品存在的重要价值与意义!

(摘自《蓦然回首——柯岩创作六十周年座谈会文集》,作家出版社出版)

柯岩

原名冯恺,原籍广东南海,1929年7月14日生于河南郑州。1949年起,先后在中国青年艺术剧院、中国儿童艺术剧院任专职编剧,曾任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

1947年在湖北希理达中学校校刊上发表第一篇小说《我的同窗》,1956年出版第一本诗集《小兵的故事》。1965年以前,主要从事儿童文学创作。1976年以来,创作大量诗歌、小说、报告文学,多次获全国各种文学奖。有作品被译为英、法、俄、德等多种外国文字,还收入大、中、小学教材。其中诗歌《周总理,你在哪里》,以真挚的情感,表达了人民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怀念,打动了无数人的心。长篇小说《寻找回来的世界》,及据此改编的同名电视连续剧,因第一次涉及青少年犯罪这一问题,被誉为中国式的“教育诗”。其作品充满生活情趣,构思精巧,富有诗意和哲理,深受读者欢迎。

3 0
Rss订阅